江芳英
[摘 要] 前置性作業是在課堂正式講課之前,教師根據教材本節要講的內容,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根據現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去發現,思考,找到答案。前置性作業的設計要遵循:民主化、靈活性和開放性的原則。內容豐富,符合學生知識水平的前置性作業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激情,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前置性作業;小學數學教學
在多元化教學視角下,前置性作業的重要性清晰可見,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步驟。一方面,前置性作業可以讓教師了解到小學生對數學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學習態度,根據每節課大部分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情況開展課堂教學內容。另一方面也能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經驗。教師應從多元化教學視角尋求前置性作業的方法。
一、前置性作業的重要性
1.前置性作業具有導向性
前置性作業被安排在課堂的第一個環節,最終目的是為課堂做準備和鋪墊,對學生來說是對知識的預熱,設置的好,就能吸引學生興趣,順利過渡到新課程。前置性作業可以將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牽引出來,幫助學生了解下一節課教師上課的重點和思路,例如,對于怎樣確定物體方向的問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上課前通過和同學的討論及老師的幫助,掌握確定物體方向的方法,關于測量物體之間的距離。因為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基本掌握,所以在研究物體方向和距離時,就能夠順利完成上課任務。
2.前置性作業側重知識的延伸
將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行延伸和拓展,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之一,也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還能夠激發學生邏輯思維的創造性。小學數學教師設置前置性作業,有利于知識的延伸,讓學生感覺“跳一跳就能夠得到”,這樣會使學生有比較強烈的表現欲望,給他們提供表現機會,在別的學生考慮出來之前就已經想到問題的答案,就此產生成就感。例如,在講解因數和倍數的內容時,可以讓學生找出18的所有的因數,之后再寫幾個數字,分別找出其因數,然后問學生有什么發現。帶著問題,學生運用教材查找怎樣找一個數的因素,逐漸得出結論,同時還會發現,原來一個數的最小因數是1,最大因數是它本身。以此類推,學生還能逐漸學會怎樣找一個數的倍數。類似的前置性的作業要求可以有效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是新知識探索的方向。
3.評價方式多元化
教師合情合理的評價對學生來說是學習的動力,在布置了前置性作業后,老師需要在課堂上針對前置性作業的內容組織大家一起評價,評價方式可以是老師評價學生,也可以是學生和同學互相評價,也可以邀請家長參與評價,讓家長起到對學生的督促作用。及時中肯的評價是對學生的鼓勵。例如,當學生完成作業后,家長可以這樣鼓勵學生:“今天某某同學作業完成情況不錯,書寫工整漂亮,在作業的自查中能夠找到錯誤,在核實知識點后,糾正錯誤,并反復記憶,表現很好,值得表揚。”積極正面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激發學習熱情。
內容豐富,符合學生知識水平的前置性作業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激情,所以,教師在課堂的初始階段要有意識地合理設計前置性作業,將前置性作業和課堂的教學相結合,使其具有實踐性和生活性,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設計有效的前置性作業能夠將老師自己從傳統的備課方式中解脫出來,將備課的重點放在備學生上,爭取在正式授課時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提高學生的主動探索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設計前置性作業的原則
1.針對性
教師在設計前置性作業時不僅僅要根據教材的內容,還要考慮到學生的水平和差異,不同的學生由于其受教育的家庭、課堂環境、性格及智商的差異,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不同,接受理解新知識的能力也有差異,因此,教師在課堂安排前置性作業時需要針對大部分學生情況,兼顧尖子生和后進生,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讓普通學生能夠理解并運用,尖子生和后進生能夠有所收獲,作業的設置也能反映出學生的問題。
2.靈活性
前置性作業設置的數量和難易程度要根據每堂課具體的課堂教學情況,其靈活性也很強,可以是書面、口頭,具有可操作性,可團隊合作或者個人單獨完成。如果在課堂上對前置性作業操作困難,需要查閱資料或者家長配合等,就可以安排課后去完成,如果比較容易操作的可以在課內完成,畢竟課堂時間有限。
3.開放性
前置性作業設置的開放性體現在問題或者話題上,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在設置問題時要具有開放性,這樣才能便于打開學生思路,交流和探索起來也比較廣泛和開放。此外,也體現在思維的開放性上,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前置性作業的設置策略
1.設計實踐性的作業,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小學數學知識價值的體現需要融入到實踐活動中,把數學課本上的知識和實踐操作聯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學習數學知識,體驗數學知識的樂趣,意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對課堂練習的興趣,讓學生樂意投入到學習中,更加積極地探索知識。例如:在講解數量關系時,可以根據公式“單價乘以數量等于總價”的相關知識,布置前置性的實踐作業,讓學生對這一知識有比較深的印象,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發購物卡片,卡片上的內容有商品的名稱、單價和商品的數量,然后讓學生列式計算需要購買的商品的價格,應該交給售貨員的錢數及購買商品的時間、地點等。在家長的幫助下,學生填寫好購物卡片。為了體現購物卡片的實用價值,可以讓學生提前考慮需要買的商品,然后觀察了解價格,最后再確定數目。教師在講到“升和毫升”概念時,可以布置這樣的前置性作業,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用升或者毫升作計量單位的物品。如,水杯和桶裝水等,然后動手實踐,看一升水到入水杯能有多少杯。學生們通過自己親自動手測量升和毫升的差別,印象比較深刻,能夠對這兩個概念得到直觀認識,強化生活經驗的同時,學習新知識,這樣可以讓學生將學習數學知識轉化為他們學習的內生動力和自我需要。
2.設計生活性作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正如陶行知先生之前說過的那樣“生活即教育”。只要善于去發現,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我們身邊的生活密切相關,學習數學知識后,小學生可以運用其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根據新課程標準,學生的學習要在生活情景中,最好可以讓學生在豐富生動的生活中去探索數學知識,然后再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因此,教師在布置前置性作業時要多和生活結合,搭建學生接觸生活的平臺,幫助學生在探索交流中掌握數學本領和學習方法,為提高學習數學的效率和興趣打下基礎。例如:教師在講到折扣這一概念時,可以在布置前置性作業時,讓學生到商場里尋找打著的商品,具體的折扣是多少,打折前后的價格分別是多少,以及讓學生思考打折前后價格差別是多少。再例如,在分析百分數的意義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搜集生活中和百分數相關的材料,然后在班級中歸類、展覽,設置各種生活意義的前置性作業,讓學生能夠強化生活體驗,又學到知識,留下深刻印象。
參考文獻
[1]孫政.基于生本課堂小學數學教學中前置性作業布置的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5,(21):35—36.
[2]李印清.多元化教學視角下的小學數學前置性作業研究[J].學周刊,2016,(08):52.
責任編輯 吳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