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琴
[摘 要]對初中語文教學而言,如何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是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對很多初中學生來說,寫作興趣不高,寫作內容枯燥,寫作方式簡單,寫作字跡潦草,降低了作文寫作質量。結合實踐,就如何提升初中學生語文寫作能力展開論述。
[關鍵詞]初中生 語文 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3.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310026
作文能力是初中生一個重要的能力,而很多的學生卻把寫作文當成了苦差事,不是談作文色變,就是寫作空洞。因此長期以來很多語文教師都在探索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如何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下面本人就結合實踐,談談如何提升初中生語文寫作能力。
一、仿寫
針對初中學生寫作困難的情況,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進行仿寫,不斷積累寫作句式、修辭手法,為以后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比如在余光中的《鄉愁》一課中:“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分析這段話的句式特點,它是按照什么樣的邏輯結構進行描寫的,每一句代表的是什么意思。接著讓學生仿照這種句式進行仿寫練習,比如以“心情”為例,讓學生寫寫回家之后,見到不同家人的不同心情,見到爸爸什么心情,見到媽媽什么心情等,見到爺爺奶奶什么樣的心情。對仿寫,不能要求學生過度拘泥于原文格式,要靈活運用,寫出自己想要的東西。為了保證仿寫的效果,教師要注意仿寫的要求特點,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按照一定邏輯結構,由句段訓練慢慢地過渡到整篇文章。要從不同角度、方面、層次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寫作能力。要把重點放在幫助學生發現美好事物方面,引導學生挖掘寫作源泉,幫助學生解決寫作困難。
二、觀察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為學生寫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需要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觀察生活,完善素材積累。比如在《愛蓮說》中,作者對蓮花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贊美了蓮花高潔的形象。教師就可以“荷花”為題,引導學生寫成不同形式的作文。不論寫成何種形式的作文,都也不開細致的觀察。比如,可以寫成說明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廣泛地搜集有關介紹荷花的資料,再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具體描繪荷花的色、形、味,具體介紹荷花的種類、特點、生長的全過程,讓學生了解到生活是作文寫作的來源。還可以寫成記敘文,比如學校組織了一次游玩活動,參觀了荷花池,然后讓學生寫一篇游記。要詳細寫出游玩過程自己的所見、所感、所悟,這也離不開用心的觀察。也可以寫成議論文,借鑒周敦頤的《愛蓮說》,贊揚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表達自己對蓮花的看法,這也需要首先對蓮花進行觀察,然后由其特點展開想象,寫出自己的感悟。總之,為了提升初中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觀察生活、積累素材,為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深入生活,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對生活中自己感興趣的現象進行分析,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而且可以增加學生見聞,從實際生活中積累知識,搜集素材,滿足學生寫作的需要。
三、評價
在學生寫作完成以后,語文教師要選擇合理的評價方法。教師應對班上的每一位學生的作文進行詳細認真的修改,針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評價方式,讓學生真正找到在寫作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學生統一完成作文寫作以后,教師對班上學生進行分組,并設置小組長,然后按照每個小組的人數發放相應的作文,進行匿名修改。教師要注意,讓學生把自己的作文與修改的作文進行全面的對比,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了保證學生評價的效果,教師要制定以下標準,第一,檢查書寫格式是否規范,字跡是否潦草,字數是否夠數,有無錯別字。第二,檢查標點符號,做好作文中的引號、感嘆號以及冒號等的檢查。第三,把自己認為有語病的句子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出來。第四,選出自己認為優秀的作文,并要說出相應的理由。在進行初中作文評價的過程中,采用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和修改能力,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錯誤,有利于吸收和借鑒其他同學的優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對作文寫作的認識,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寫作興趣。
為了有效提升初中學生寫作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進行仿寫,細致入微地觀察生活,積累作文寫作素材,完善對學生作文的評價方式,以此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寫作技巧,使學生能夠寫出高質量的作文。
(責任編輯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