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娟
一、全面認清當前我國農民合作社發展與農產品流通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
當前,我國農民合作社發展與農產品流通領域要求存在許多不相適應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農民還沒有真正介入農產品商業環節之中
目前,參與到各種組織中的農民仍然是一部分,即使是這一部分農民也被隔離在商業環節之外。以全國依法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來看,服務業僅占18.6%。黑龍江省農民合作社中,專門從事農產品流通的農民合作社僅占10%左右。
(二)農產品物流所創造的增值被損耗成本抵消
薄弱的農產品物流措施造成流通中的極大浪費,據統計,我國水果蔬菜等農產品中間環節損失率高達25%-30%,而國外農產品運輸的損耗率只有3%。這樣的物流狀態,不僅不能補償物流成本,還產生了額外的逆向物流費用,物流活動創造的增值被損耗成本抵消。
(三)農產品供應鏈上缺乏協調管理能力
在農產品流通渠道上,主要是小規模的合作社社員,與小規模的販銷商、批發商和零售商。這些主體完成了80%農副產品的流通,過小的規模使主體間的合作與分離都表現出明顯的隨機性,缺乏與鏈條上其他主體長期合作的動力,也沒有協調管理整個鏈條的能力。
二、充分重視國外農民合作社在農產品流通領域中的作用發揮
在一些發達國家,農民合作社以其在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保護農民利益,特別是在促進農產品流通,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十分積極有效的作用。
(一)在美國,農場主合作社很大程度控制著農產品的流通
在美國,谷物銷售合作社控制了國內糧食市場60%的市場份額,并提供了占全國出口谷物總量的40%的糧源。由農業合作社加工的農產品占農產品總量的80%。而且美國全部出口農產品的70%左右,是由農民合作社完成實現的。
(二)在日本,農協人員大多是市場營銷方面的專家
日本農協在農產品銷售和集中采購生產生活資料諸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日本農協促進銷售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在農協內部尋找擅長市場營銷的社員,聘其擔任農協市場營銷部的經理;二是從社會上海選市場營銷能手,營銷人員基本都是市場營銷方面的專家。
(三)在西歐,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流通領域處于主導地位
在西歐農產品市場上,合作社控制了60%的份額。法國合作社系統在全國牛奶生豬和谷物收購中分別占52%、64%和67%,丹麥合作社系統在全國生豬、牛奶收購中分別占92%和88%,荷蘭合作社系統在全國牛奶收購中占90%。
三、不斷提升我國農民合作社在農產品流通領域的主體地位
未來現代農業發展,農民合作社在農產品流通領域的作用不可小覷。因此,要采取積極措施,不斷鞏固提升農民合作社在農產品流通領域的主體地位。
(一)積極推進生產合作、供銷合作和信用合作三位一體
積極推進生產合作、供銷合作和信用合作三位一體,要充分利用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現代物流等手段,為廣大農民提供市場信息、農資直供、科技支撐、信貸供給、產品銷售、品牌銷售等全方位的服務。
(二)延長農產品供應鏈,現實農民合作社與超市的對接
實現農產品供應鏈管理,致力于整個鏈條的增值,一方面能夠增加包括合作社社員在內的各類流通主體的收益,另一方面可以滿足多樣化、高水平的消費需求。目前,最重要的是一方面要大力培育流通型農民合作社,提高數量,提升質量,壯大規模;同時,要有針對性地引導符合條件的農民經濟組織、中間商和連鎖超市組建供應鏈。
(三)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為農民合作社在流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搭建信息化平臺
引導農民合作社選擇適合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是促進農產品流通的有效途徑。要發揮信息化的基礎優勢。黑龍江省農業信息服務網絡覆蓋率93%以上,基本上建立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平臺系統,是發展流通型農民合作社最大的基礎優勢,必須充分利用。要發揮人才優勢。黑龍江省現有農民經紀人約超百萬人,為使農村“能人”在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中發揮更大作用,各級政府部門應積極撮合并給予一定的扶持,組建各類跨地域跨行業的以農產品經紀人為主體的合作社,使大批農民經紀人變成有組織的合作社,并進入農產品電子商務領域。 要發揮農產品的標準化優勢。黑龍江省現已制定各類農業地方標準1200多項,這些標準基本涵蓋了黑龍江省農業產前、產中、產后主要過程和環節。要規范農民合作社嚴格按照這些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推動上市農產品質量等級化、標準化、包裝規格化。
(四)加大財稅支持力度,推動農民合作社在農產品流通領域快速發展
加大對農產品流通型合作社的財政投入,提高中央和地方財政預算中用于農產品流通型型合作社建設的比重、固定資產投資用于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的比重、信貸資金用于農產品流通周轉的比重。設立農產品流通投資基金,用于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工程等具有公益性的農產品流通項目,同時以此引導社會投資流向農產品流通產業。
(五)大力培育高素質農民,使農民合作社社員成為農產品流通領域的市場營銷專家
要引導合作社社員增強市場意識,按照社會市場營銷觀念來組織農產品的生產經營。通過各種媒體傳播市場營銷知識。加強對合作社社員市場營銷意識的培訓和教育 。掌握運用市場定位獲取農產品市場競爭優勢,確定農產品目標市場所在,確立市場定位如何體現出與眾不同的特色。
(六)以契約為紐帶,形成農民合作社進入農產品流通領域的利益聯結機制
在農產品供給鏈治理鏈條上,契約成為聯系生產者、加工者、分銷商和零售終端的主要方式。農民合作社必須從營銷的角度重新評估其在不同的農產品供給鏈中所起的作用,以契約為紐帶,形成利益聯結機制。□(編輯/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