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男
互聯網加速信息傳播,地球村公民隨時可以上網了解各種新聞,從大量文字資訊到新聞圖片,從現場直播到新聞焦點,無不宣告網絡時代的力量。作為一個報紙新聞攝影記者,如何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質,迎接網絡時代的挑戰,與時俱進,準確、及時、高質量、高標準提供新聞攝影圖片報道,從而滿足受眾需求,這是每一個新聞攝影記者必須解決的問題。我根據自己的新聞攝影經歷,擬就這個問題談幾點看法。
一、提高政治和文化理論水平
經常有文字記者帶著照相機,也有攝影記者寫文章,但是,也經常出現彼此反串后,作品采用率不高的問題,或者是反串后圖片或文字表現出不到位的事實,說明文字記者和攝影記者不能完全取代,他們之間,各有優勢,可以相互學習,互為補充,這是必然。
文字是由圖片演變而來的,新聞圖片更有文字不可替代的魅力。攝影記者的強勢就是利用圖片的視覺沖擊,讓讀者感受新聞發生的瞬間場面。但是一張(組)新聞圖片能否達到這種效果,往往取決于記者的政治理論素質和文化修養,新聞圖片的背后蘊涵著記者的理論知識儲備,體現著記者的政治文化理論水平。抓拍什么,表現什么,如何實現新聞作品的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符合新聞規律,這是一個攝影記者必須解決的問題。因此,攝影記者不僅要有較高的攝影技術水平,而且還要掌握了解多門類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與黨和政府、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只會拍照的照相師、攝影匠成不了真正的攝影記者。因為他們是被動的,缺少激情與動力。攝影記者的功夫不全在于攝影本身。有了豐富的知識儲備,高度的政治覺悟,攝影記者才會有永不枯竭的激情,遇到新聞事件,才能運用儲備知識迅速做出判斷,并能采取相應的舉動,取得相應的成果。
二、增強敬業和職業道德意識
有人說,同行是冤家,同質競爭向來激烈,況且文人相輕的遺毒揮之不去,因此,攝影記者強調職業道德,就特別重要。要堅決摒棄相互封閉、拆臺的行為,樹立協作、互助的習慣,同時,提高修養,尊重采訪、拍攝對象,切實成為客觀、公正、無私的媒體人。
攝影記者的業務素質表現在具有廣泛的社會活動能力、敏銳的事物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純熟的文字表達能力。這就要求攝影記者能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堅持“三貼近”,建立普遍的社會聯系,準確及時地抓住領導和群眾都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為此,新聞攝影記者必須做到以下幾方面:
第一,熱愛所從事的職業。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人干。熱愛是最好的老師,熱愛自己的職業,你會煥發無盡的動力。每當你的報道引起讀者或同事、領導表揚時,它會使你有成就感,千萬不能將攝影記者作翹板,謀求其他一些個人利益,也禁止為完成報道任務互相串稿。
第二,勤于學習思考。攝影記者在平時要養成勤學習善思考的良好習慣。攝影記者的工作看似簡單,哪個單位、那個地方有新聞發生,攝影記者到現場,手持相機“咔嚓”幾下,其實不然,簡單的拍照當中,凝聚了攝影記者學習與思考后的厚積薄發,體現“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規律。
第三,勤跑與善搶。筆者和不少攝影記者都有一個同感:苦惱于沒有新聞線索,沒有好新聞,信源問題是時常困擾老記們的一個問題。攝影記者只有深入基層、走到單位,主動聯系,經常使自己處于捕捉新聞信息的良好狀態,發現新聞,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才能把鮮活、視覺獨特、動感強烈、新聞點突出的新聞攝影作品奉獻給讀者,錯過第一時間文字記者可以采訪當事人、目擊者,攝影記者就無能為力了。
第四,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多聽多看,不恥下問。充分利用現代通信等信息網獲取新聞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網絡,但不能道聽途說偏聽偏信,對聽到看到的事情能夠具體分析,能透過事物表象看到本質,把握影響客觀事物的主要因素,準確地反映客觀事物,從平常的一些閑談中能分析捕捉到有新聞價值的內容。沒有快捷、靈通的信息網絡,不具備較強的新聞敏感性,即便是新聞發生在眼前也有可能和新聞失之交臂。
第五,熟練掌握現代數字網絡技術。曾幾何時,我們新聞攝影記者,背著沉重的設備,在采訪現場,左沖右突抓鏡頭。拍攝結束后,還要一頭鉆進伸手看不清五指的暗房,沖卷、烘干、放大、裁切,再回到辦公室寫說明,這套程序下來沒有一個小時完不了。每當發完稿子后,人也就散了架,身體每天處于透支狀態。如今,數碼相機、電腦網絡的廣泛應用給新聞攝影帶來一場革命。不僅解放了新聞攝影記者這個勞動生產力,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以說,新聞攝影記者在這場數字技術革命中的思維理念、業務知識、工作方法等也要隨之變革。數碼照相機和傳統照相機相比,其方便快捷的優點已是不爭的事實。“快”是新聞的生命,增強新聞的時效性,數字化新聞攝影明顯優于傳統新聞攝影。數碼相機的普及、網絡技術的發展使新聞攝影記者如虎添翼,但也給攝影記者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作為攝影記者要不斷進取,不僅要會操作相機,了解相機的各種動能,還要學會使用電腦,了解一些網絡技術。要努力學習現代科技知識,盡可能熟練掌握和運用網絡數字技術,有時攝影記者會被報社派到外地、外省或外國采訪,要能夠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絡向編輯部傳輸圖文。如果今天跟不上數字網絡發展的步伐,那么明天就會在新聞攝影領域落后于他人,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紙質傳媒新聞攝影記者只有從政治思想、職業道德、新聞攝影業務方面提高修養,才能在傳媒競爭日新月異的今天,拍攝出適合自己報紙需要、讀者愛看的新聞攝影圖片,才能為自己供職的媒體增添新聞報道的亮點,使紙質媒體及新聞攝影的從業者立于不敗之地。□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