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鵬
摘 要:加強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思想修養水平,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它對學生高尚品質、人格和情操的形成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智力發展。本文把初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原因作了系統分析。并闡述了思想品德課在糾正學生心理問題中的作用。提出了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心里健康;教育
從社會大背景來看,市場經濟過渡時期的社會生活的變化在日趨加劇,廣大青少年學生對諸多社會變化的心理適應無所適從。同時,重智輕德、分數至上的誤區往往對學生心理發展產生消極影響。從家庭因素來看,有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通過高期望值來施加壓力,讓兒女實現其光宗耀祖的理想,易使子女產生壓抑,一旦受挫,心理防線便崩潰,導致心理障礙。家長們用心中認定的標準來要求子女。有的家長把自己沒能實現的愿望強加給子女,有的家長用最高的標準來要求子女,自己沒辦法實現的事要求子女完成。從學校、學生自身來看,由于中學學習環境的變化,學習科目的增加,內容加深、自主學習的要求提高,加之中學教師與小學教師的風格不同,造成許多學生不能及時的有效進行自我調節,難以適應中學階段的學習,特別是部分學生小學階段就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及基礎都較差,進入中學,新鮮一陣子,然后對學校生活、學習便索然無味,學生心理素質弱化,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把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就很有研究的價值。
一、立足思想品德課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對于學生來說是人生青春期中一個較為重要的階段,在這一階段過程中,學生面對著青春期自身心理和身體方面發生的巨大變化,同時,由于升入初中后的環境、學習等方面與小學的落差,因而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是很有必要的。
(一)給予青春期學生正確的心理疏導。學生在初中開始進入青春期,由于身體上、生理上發生的巨大變化,使得學生一時難以接受。另外,學生覺得自己已經長大,從而產生叛逆心理,對于周圍的人、事、物都不能夠以平和中肯的態度看待,采取了批判的態度。基于青春期學生出現的普遍問題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心理疏導,會引發嚴重的不良后果。而初中思想品德的課堂正是幫助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的一條途徑,幫助學生順利渡過青春期。
(二)教學生如何面對壓力。當今社會,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所面臨的壓力也不斷加大。學生也是如此,面對中考的升學壓力、生活中與家長、老師、同學相處產生的人際關系問題等壓力,這些累積的小壓力如果不進行適當的排解,長期積累就易形成心理問題,嚴重的甚至會造成心理疾病。那么,教會學生如何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壓力,并對其進行適當疏導就顯得很有必要。
(三)幫助學生保持樂觀心態。“態度決定一切。”這句話從心理學角度理解,闡述了心態對于一個人的影響。你所認知的世界實際上是你自身心態的反映。就如同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有的人會認為只剩下了半杯水,在這種觀點下其實表明這個人首先關注失去的東西;而有的人認為,還有半杯水,這樣的人會關注并且感恩他自身所擁有的東西。這種心態的區別注定了兩種不同的人生,所以引導學生保持樂觀的心態顯得尤為重要。
二、如何在思想品德課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一)結合課本內容進行延伸。心理教育的本身要充分結合思想品德的課堂教學,通過課本內容進行適當延伸,這樣不會讓學生覺得突兀,更利于接受。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拒絕不良誘惑》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學生上網這一事件展開深入討論。對于學生是否應該上網、應該怎樣上網才健康這樣的話題逐步過渡到在父母阻止你上網時會怎樣做,從而對于學生在青春期如何與父母相處等各種困擾進行討論、分享,并給出教師的指導性建議。這樣做能夠以較易接受的方式讓學生得到青春期的心理疏導。
(二)結合生活實際,滲透心理知識。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可以聯系生活實際,這樣可以使學生對于所講授的內容更利于理解。例如,在說到《做情緒的主人》時,我會問學生在考試時會有什么感覺,有的學生說緊張,有的學生說害怕,有的學生說激動。然后我就告訴學生,可以深呼吸告訴自己,我現在是緊張的或者激動的等等,告訴自己這是對于考試的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狀態,說明我積極關注考試,我會考得很好。引導學生接納自己的心理狀態而不是排斥,使得心態維持在平和的狀態。
(三)教授學生舒緩壓力的方法。當今社會的壓力很大,無論是處于什么樣的社會地位,如果不能將這些心理壓力進行排解,會對心理和身體造成嚴重的后果,而初中生這一還未成年的弱勢群體對于壓力的承受能力更為有限。所以,我會在上課之余告訴學生一些舒緩壓力的小方法。例如,有時我會給學生播放催眠音樂,并引導其進入放松狀態,學生對這一方式很喜歡,取得了不錯的舒緩壓力的效果。
(四)個別學生特別關注。心理教育在課堂上畢竟不能面面俱到,對于個別學生出現的特殊心理問題要進行及時關注并進行單獨談話。例如,一個學習不錯的學生,因為父母離異不能接受,經常遲到、早退,甚至逃課到網吧玩游戲。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我配合學校、家長對學生做工作,經過多次溫馨氣氛下的談話,該生終于打開心扉,走出陰影,還在期末考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五)教師要適當地組織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補充、擴大和延伸。它通過社會實踐活功(社會調查、社會服務、參觀、旅行、夏令營、冬令營等)文學藝術活動、科學技術活動、體育鍛煉活動、勞動公益活動等,為學生走向社會、接觸自然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位教師都不應該忽略的重點,我也會繼續探索嘗試,更好地立足于思想品德課堂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