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曉旭
摘要:“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實現各級政府奮斗目標的關鍵時期。實現各級政府奮斗目標需要繆力同心,奮發有為,也更需要各級政府在科學決策、創新發展、提振信心等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上有所突破。在思維方式上,尤其是在科學決策上還需要進一步向民主的思維、法治的思維和現代的決策思維方式轉變。審時度勢提升科學決策能力與水平。各級政府需要發揮敢于擔當發奮有為的實干精神,更需要積極進取精神與良好健康的心態。言必行、行必果。各級政府創業創新與“十三五”時期目標完成息息相關。需要各級政府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同時,各級政府聚焦經濟建設,聚焦轉型升級,打好經濟發展組合拳,探索全面振興新路子。勇于承受改革的代價、創新的風險、轉型的陣痛、下行的壓力。注重激發經濟內生動力,找到開啟新一輪振興的鑰匙,也能找出發展的信心與發展動力。
關鍵詞:小康社會;政府行為;變革突破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各級政府實現奮斗目標的關鍵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需要各級政府繆力同心,奮發有為,更需要各級政府在科學決策、創新發展、提振信心等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上有所突破。
一、把握發展態勢、群策群力,各級黨委政府在科學決策上要有所突破
“十二五”時期,各項事業取得了很大成就,也面臨諸多發展機遇。沈北新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戰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等,這些戰略給各級政府創造了發展與振興契機,可以說,各級政府抓住了機遇也把握了機遇,思想也得到解放,發展步伐邁的也很快,但是,和發達地區相比,在思維方式上,尤其是在科學決策上還需要進一步向民主的思維、法治的思維和現代的決策思維方式轉變,只有這樣在“十三五”時期,決策與目標才能相一致、相統一,決策與目標相得益彰。重要突破點在兩個方面:
一是準確把握科學決策民主決策規律。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是現代國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今天決策已經從個人決策到團體決策的轉變;從獨唱、獨奏、合唱到大合奏、大合唱的轉變。目前,地方政府有很多決策存在不科學,主要原因是政府決策往往是領導個人的意志的體現,權力沒有得到有效制約,決策不科學、不規范。判斷決策是否科學,主要取決于決策活動是否符合事物的客觀規律。政府決策必須遵循對客觀規律性的認識。因此,各級政府要想做到科學的決策,必須做到決策科學化。決策科學化,要求各級政府在進行各種決策活動中,必須根據決策科學的理論、按照決策科學的程序、運用決策科學的方法、借助決策科學的技術手段,針對地方實際建立健全民主科學決策的制度體系。關鍵一點就是在對重大事項的決策程序上要作出明確規定,同時,人民群眾在政府決策上要有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因此,“十三五”時期如何科學決策對各級政府來說發展意義重大。
二是審時度勢提升科學決策能力與水平。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需要科學決策,需要我們提升決策水平。各級政府在實施重大決策時,必須用科學的創新的發展的眼光去觀察判斷,用科學的創新的發展的思考策劃,用科學的創新的發展的手段去擬制方案,用科學的創新的發展的方法去實施決策,避免感情用事、盲目決策、主觀浮躁不切實際的作風,做到決策的科學性。必須借鑒發達地區先進管理經驗,重大決策往往是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這時我們思想解放必須解放、觀念必須更新、方式方法必須找出新路,用改革開放、用現代思維、用時代的精神來分析問題、認識問題,用開放的眼界、創新的思維進行決策,使決策更加科學。縱觀社會發展歷程,我們還必須要考慮維護決策的嚴肅性。決策是黨委和政府集體意志的體現,各級政府及公務員必須科學對待決策,同時決策一旦作出,各級政府及公務員必須堅決貫徹落實和執行。另外,我們還要強調健全決策監督機制的重要性。提高決策水平必須加強對決策的監督,監督是推進決策科學化的重要手段,是科學決策關鍵環節之一。為確保決策有效執行各級政府還要明晰在實施決策過程中的具體行為、具體責任,實行決策問責制,用嚴格的制度保證科學決策的質量,保證“十三五”時期各項目標的順利完成。
二、敢于擔當、恪盡職守,各級領導干部在行為與心態上要有所突破
行為與心態說明白一點就是執行力的問題。我們常說態度決定一切,執行決定成敗。近幾年來,我們發展了,但是我們發展慢了,各級政府行為方式各個方面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是,這不是不作為,不敢作為,懶政、怠政,頹廢的理由。“十三五”發展目標的實現需要靠各級黨委政府的科學決策,也要靠各級領導干部敢于擔當發奮有為的實干精神,積極進取精神與良好的健康的心態。
一是牢固樹立“四種意識”各級領導干部做表率。習近平強調,加強黨性修養,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創業意識,提高堅持和貫徹民主集中制的自覺性,加強團結協作,樹立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良好形象。“四種意識”是日常工作與生活的路標。在各級領導干部日常管理過程中形成“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的工作環境做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對于領導干部而言,又具有特殊的政治內涵,特殊的職業道德內涵。百行德為首,德為官之魂。“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是習近平對共產黨人提出的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準則要求,也是各級政府和黨員干部的為政之道、行為之本成事之要,“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是各級政府行為內在要求,是領導干部“官德”的外在表現。要求各級政府“言行一致”,就是要求各級政府行為誠信、規矩、辦實事、講真話、講實話,就是要言必行、行必果,明確目標,創新思維,銳意改革進取以行動驗證表態、用實踐兌現承諾。
二是強化各級領導干部執行力。執行力是各級政府存在及生存的價值和工作的生命力。執行力弱,會導致政令不暢,有令不行,執行力強,自然會政令暢通,目標一定會實現。執行力也是黨委和政府的公信力。強化各級政府的行政執行力主要是指通過一套有效的執行系統、執行體系、執行組織、執行文化和執行技術操作方法等把政府決策轉化為目標結果的綜合能力。重在決策,贏在執行就是這個意思。避免各級政府部濫用權力、辦事效率底下,大搞形式主義、大做表面文章的現象,對于避免弄虛作假、欺上瞞下,數字經濟,唯上不唯下的政府行為有很大作用。當前,促進經濟發展各級政府行為和執行力意義重大,競爭是一個平臺,或許是一次“龜兔賽跑”,對于經濟轉型和小康社會目標政府執行力提升就顯得非常重要。經濟新常態也要求政府執行力要創新、要適應目標要求,要敢于嘗試新問題、新業態。因此,執行力的關鍵問題是在發展競爭過程中的行為策略選擇,也就是說主要取決于各級領導干部執行力的創新。
三、攻堅克難、聚焦發力,在提振“十三五”發展信心上要有所突破
信心比金子還要重要。“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東北振興也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2016年3月7日上午,參加黑龍江省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談到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強調說,“要瞄準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貫之、久久為功,急躁是不行的,浮躁更不行。”反復強調,全面振興決心不能動搖,工作不能松勁。當前,一些基層干部面對“滾石上山”的壓力,缺乏應有定力,沒有應對辦法,把換擋期出現的短期困難看成是長期的,認為東北振興難以實現,對“十三五”目標缺乏應有的信心和底氣。如何樹立信心和底氣?
一是把信心看成是一種定力一種擔當。信心是一種定力,大定力是一種發展心態,是對發展的大擔當。目前發展目標也存在風險大、挑戰多、任務艱、擔子重,往往容易導致政府心態不穩、信心不強的困境。針對目前發展目標,信心和戰略定力不可或缺。信心和戰略定力關乎目標洞察力,關乎行政決策,關乎目標發展路徑,更關乎“十三五”目標發展的未來。發達地區經驗證明,不要珍惜當前經濟數字,要謀長遠打基礎。有了信心和定力,就不會被當前的數據壓彎了腰,就不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上項目、盲目追求表面數字。在經濟發展節點上,只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著力”,向改革、市場、創新、開放尋求發展新動力,我們既發揮傳統產業等既有優勢,又區別于以往的要素發展驅動,既致力于培育市場活力,又注重激發經濟內生動力,就能找到開啟東北新一輪振興的鑰匙,也能找出各級政府發展的信心與發展動力。
二是在信心與定力中把握發展機遇。堅定信心是一種力量是一種機遇,要善于抓住身邊轉瞬即逝的“機遇”,也要學會在發展中自己創造“機遇”。堅定信心與堅守定力是一種不怕困難的精神,這種精神它能讓人勇往直前、開拓進取;信心也是一種事業成功的境界,它能擺脫行為的恐懼,讓各級政府揚帆起航,到達成功的彼岸。堅定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十三五時期,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脫困解難,最根本的是各級政府要走出發展新路子。唯有全面落實五大發展理念,以新理念引領新發展,方能破解發展短板,實現既定目標。
(作者單位:中共鐵嶺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