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濤
摘要:文章通過對我國高校后勤進行內外部環境分析,建立了SWOT模型,進入提出了提高我國高校后勤的發展戰略,主要從加大政府投入,培養復合型人才等角度進行分析,以期對提高高校整體辦學水平帶來有利影響。
隨著我國高教事業的發展,后勤化管理手段落后對于整體辦學水平的提高所起的阻礙作用越來越明顯,因此提出高校后勤社會化的概念。此概念的提出使傳統的計劃模式后勤向市場化后勤轉變,并兼顧了后勤的社會效益與經營效益。自從1999年提出此概念以來,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的進程很快,但存在許多問題,相對于國外,我國高校資源較為落后的問題更是明顯?;诖宋恼峦ㄟ^對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發展進行研究,以期尋找合適的發展策略,對后期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高校后勤社會化;SWOT分析;潛在競爭者
一、高校后勤社會化的發展
“后勤”一詞最開始來源于軍隊,為軍隊打仗而提供保障,具有特定的規則,后續發展到各個行業,包括高校后勤。建國后,我國高校后勤長期處于行政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后勤,資金來源為政府的財政撥款,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供給環境中,一般具有負擔重、創新性差、人員配備不足等特點。自1999年提出高校后勤社會化概念之后,把市場化概念引入高校后勤中,激活了整個高校后勤資源,有助于高校與社會的發展。
由于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發展較晚,而國外發展較為成熟,其中代表國家為美國、德國與日本。美國的高校專門設立了后勤管理機構,學校直接參與后勤事務的管理。其工作人員主要由后勤正式人員、企業人員、勤工儉學學生組成,其在學生住宿、食堂與后勤其他管理中形勢比較多樣,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德國采用大學生服務中心管理高校后勤,該服務中心人員主要由學生、大學生代表、學校與社會人員多方參與。其經費來源絕大部分來源與自身經營收入,而獲得的收入又會直接補貼與學生,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日本采用的為學校與社會相關機構共同完成后勤管理的方式,其食堂由學校、教職工與學生共同參與管理。國外的三種常見管理模式由于各地國情與市場環境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方式,我國高校后勤在發展過程中可部分借鑒。在尋找我國高校后勤發展方式時要遵循以下原則:一要支撐和支持高等院校的建設與發展, 服務教學與科研; 二要有利于學校的政治穩定與文明校園的建設;三要有利于維護學校的基本利益和師生利益;四是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兼顧, 遵守教育規律。
二、河北高校后勤社會化的SWOT模型
(一)S優勢
1. 國內政策扶持高校后勤社會化發展
自首次提出高校后勤社會化后,我國社會各界積極響應,并且后續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來支持與發展高校后勤,主要為財政撥款支持與國家市場支持。國家政府每年會有大量的資金投入教育行業,其中就有相當一部分資金撥向后勤管理中,同時從我國高校后勤的生存方式中更能體現這一點,我國后勤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財政撥款,因此我國政府在經濟環境方面積極支持高校后勤發展。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徹底深入,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來發展越平穩,隨之而來的為國有企業的管理方式改革、機關單位的后勤改革基于第三產業的發展,這些都為高校后勤社會化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與政策保證。
2. 高校后勤對于后勤社會化的認識有了較深刻的認識
在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發展的初期,由于高校后勤人員、企業人員與學生對其理解不深刻,導致其發展出現困難,甚至止步不前,其中主要表現為后勤人員認為后期社會化會損害其原有的利益。另一部分認為尋找后期企業就可以甩掉后勤這個大包袱,甚至有部分人認為可以在后勤社會化中牟取私利,而企業人員認為后勤社會化后可以參與校園的管理從中撈取一定的利益,學生認為打破原有的體制會導致社會成本大大增加,違背校園義務性的本意。隨著高校后勤社會化的推進,社會各界對其的認知逐步改變,逐步意識到這種方式可以實現社會效應與經濟效應并存,不僅不會損害原有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而且使資源重新分配,有利于高校后勤更健康的發展。對于高校后勤人員依然可以參與高校后勤的管理,且由于新績效的核算方法使得后勤經營更有競爭力,使得后勤人員能夠獲得更多利益。企業人員通過把市場化的思維帶入高校中,不僅后勤更有活力,也使企業能夠得到一定的報酬。學生在學校享受的服務例如食堂、宿舍與浴池會因為社會化的引入,質量得到大大提高,而由于學校的非盈利性,學生的生活成本會控制在學生能接受的范圍之內。
3. 后勤社會化的績效管理正在向有利的方向發展
隨著高校后勤社會化的進行,其原有的績效管理體系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由于原有體制的原因,其績效沒有競爭性,缺乏有效的評價方法來衡量員工的工作業績,評價指標不合理,而且反饋機制不健全,難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后續逐漸建立了有競爭性的績效考核機制,主要遵循“多勞多得”的思想,打破原有的固定工資的思想,應用現代化的評價體系與反饋機制,積極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對高校后勤社會化的發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礎。
(二)W劣勢
1. 我國高校教育資源落后
從國際比較來看,我國2015年財政教育支出占比達到GDP的4%,早在1985年,發達國家如美國、法國等國家早已達到4%,我國人均教育資源占比更不及這些的國家的1/3,而且我國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不僅不如發達國家,甚至連一些發展中國家都不如,例如巴西。
2. 我國高校后勤資源發展不均衡
從我國整個高校發展來看,在北上廣深等地的高校資源能得到較好的發展,后勤資源也較為充足,而像河北、山東與部分東北地區,對于財政資金的到位還無法保證,因此后勤資源發展也較為落后,后勤資源發展不均衡。例如北上廣高校的食堂、宿舍與其他后勤資源都遠遠高于河北高校的食堂、宿舍資源。
(三)O機會
1. 國際政治環境支持高校后勤社會化發展
隨著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國際上不僅經濟在頻繁的往來,文化交流也更為頻繁,因此國外較為先進的高校后勤社會化的思想也被引進來,推進我國模式的創新與發展。后勤社會化后減輕國家財政的壓力,促進學生的生活環境,因此國際組織認同并推進此模式。
2. 國際經濟環境促進高校后勤社會化發展
國外高校后勤社會化對其國家的發展帶來了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其優勢顯而易見,其模式被國際接受。高校后勤社會化后使高校后勤由計劃性經濟向市場化經濟發展,有利于營造高效的市場化經濟。
(四)T威脅
1. 跨國后勤公司與機構的進入
我國在高校后勤社會化的發展進程中,興起大批的后勤社會化管理公司,但由于我國國情的限制與第三產業的發展程度,這些企業的能力參差不齊,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國外后勤管理發展較為成熟,后期企業更有經營經驗與資金能力,因此對于我國高校后勤企業的發展具有更大的沖擊性。
2. 我國后勤人才的短缺
高校后勤社會化需要更多復合型人才,在原有的后勤處,大部分員工只是坐在辦公室進行指揮控制,而社會化后需要其工作人員具有多方面的復合型素質,不僅具有管理能力,同時具有一定的實操經驗,以全面的管理從學校的衣食住行到消費娛樂等方面。
三、河北高校后勤社會化的發展對策
根據SWOT的原理,對我國高校后勤社會化進行SWOT分析,形成四種戰略,SO戰略——合理利用政府資源,ST戰略——培養型復合型人才,WO戰略——借鑒國際先進模式,WT戰略——加大政府投資,其中SO戰略和WT戰略可以總結為處理政府與高校的關系。
(一)合理處理政府與高校的關系
確實按照政企分開的原則進行后勤社會化,建立政府支持、學校參與或是支持的后期管理體系,改變傳統的政府直接計劃后勤管理內容的模式,改為利用政策、撥款與專項基金支持或是指導的方式進行宏觀管理與環境的營造,高校根據各自的情況選擇適合的發展模式進行參與管理或是支持管理,真正實現后勤社會化管理。高校在社會化過程中要堅持創新觀念,采用確實可行的措施,例如建立創新的用人機制與資源利用的方式來激活與帶動整個后勤社會化的發展。
(二)轉變高校后勤思想,培養復合型人才
轉變后勤固有的鐵飯碗的思想,利用具有競爭性的績效體系來吸引更多的有才之士加入到后勤管理之中。同時要原有的后勤工作人員要主要再培養,建立全新的用人機制,培養員工的整體發展能力,為后勤社會化管理輸送更多的人才。
(三)因地制宜,借鑒國際先進模式
根據國際先進的發展模式,大都是采用社會團體或是企業進入高校,因此我國也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積極引進社會化企業進入高校,可以采用“一甲一乙”或是“一甲多乙”的方式進行高校管理。此模式可以減輕高校資金壓力,減少資金投入,提高高校服務能力,提升高校的形象。由于社會性企業具有更專業的服務能力,因此引入社會化企業可以提高學校的服務能力。社會化企業的引入有利于形成競爭機制,一方面會對原有的人員形成壓力,其次公司本身具有競爭力,對于提高服務與工作效率。
四、結束語
高校后勤社會化在我國推進已經二十多年,但是發展過程仍然存在問題,我國后續的發展可以從政府宏觀支持,高校參與與支持,積極培養與引進人才和因地制宜,借鑒國外先進模式三個方面入手,以更快更好的發展高校后勤社會化。
(作者單位:燕山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