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慶
摘要:2016年11月4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還指出,力爭部分重化工業2020年左右實現率先達峰,能源體系、產業體系和消費領域低碳轉型取得積極成效。
文章利用投入產出法測算出我國2007年和2012年出口貿易中的隱含碳排放情況,通過測算得出我國2012年出口貿易中隱含碳的排放量整體高于2007年我國出口貿易中的隱含碳量。紡織、服裝業、化學工業、建筑業、制造業等行業較為嚴重,尤其是化學工業和紡織業。針對此現狀,進一步提出我國應該對貿易政策進行改進,實行更加完善具體的低碳化貿易政策,從而達到減少我國出口貿易隱含碳的排放,實現低碳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投入產出法;出口貿易;隱含碳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我國進出口貿易迅速發展,很快中國躋身于貿易大國之列。然而,隨著貿易、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在出口貿易中的隱含碳排放問題日趨嚴重。2007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美國;2013年,中國碳排放總量超過歐美總和,占全球的29%。并且,我國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過歐盟。2009年的“十二五”提出,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45%。2015年的“十三五”提出,我國繼續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世界碳排放大國, 中國面臨著巨大的國際社會壓力。
一、概述
目前,國內外的相關研究中,把隱含碳排放逐年增長的原因都大多數歸因于國家產業結構不夠先進,生產技術、方式相對落后,產品升級換代速度慢以及國際環境組織劃分碳排放責任不公平等,而對于出口貿易的增長促使隱含碳排放量增加這一研究相對欠缺。因此本文從我國出口貿易的角度出發,對貿易量的增加影響隱含碳的排放進行深入探討。分析出我國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出口貿易量的增加。想要減少隱含碳的排放量,關鍵要對我國的貿易政策提出改進措施,必須完善我國的低碳化貿易政策,例如保持出口平穩增長,推動出口結構升級。根據不同行業碳排放量的差異,采取不同的出口限制政策和措施。引進先進生產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從而達到節能減排作用,并且促進低碳經濟發展。
二、研究方法
投入產出法,是由美國的WassilyW.Leontief教授創立的,即把一系列內部部門在一定時期內投入來源與產出去向排成一張投入產出表,依據該表來建立數學模型,從而計算消耗系數,再根據消耗系數進行經濟分析和預測。在投入產出分析中涉及到兩個最重要的概念:直接消耗系數和完全消耗系數。直接消耗系數是指某個部門在生產單位產品時需要消耗的各個部門產品的數量。完全消耗系數是指部門與部門之間除了直接消耗外,還需要通過中間產品消耗某一產品,稱作間接消耗,完全消耗系數則是某個部門在生產單位產品時的直接消耗與間接消耗的總和。
利用投入產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數矩陣,將CO2直接排放系數轉化成CO2完全排放系數,從而得到隱含碳的排放系數。然后,用我國的出口貿易總量乘以隱含碳排放系數,得到出口產品中總的隱含碳。再減去直接能源出口中隱含的CO2,即可得到我國出口中的隱含碳。
具體指標如下:
1. 直接消耗系數:amn=qmn/Qmn(m,n=1,2,3,4……k) (1)
其中,amn表示n類產品的直接消耗系數。生產每一單位的n部門的產品所直接消耗的m部門的產品數量=生產n部門全部產品所直接消耗的m部門的產品數量/n部門的總產量。將amn記作矩陣A。
2. 完全排放系數:B=A(E-tA)-1(2)
其中,B表示完全排放系數,A表示直接消耗系數;t表示國內投入品中占投入的比重,且t=1- [m部門的進口額/(m部門進口額+m部門的總產值-m部門出口額)。(E-tA)-1稱為扣除進口產品影響的里昂惕夫逆矩陣。
3. 中間投入產品i的能源消耗強度:xi=Xi/Pi(3)
其中,設xi為生產單位產值的i產品所消耗的能源量,Xi代表產品部門i全年的能源消費總量,Pi代表產品部門i在同一年份的總產值。Xi和Pi 的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 。
4. 最終產品部門j的隱含能源消耗強度:Cj=Σbij*xj(j=1,2,…,14)(4)
其中,Cj表示在生產單位產值的j類產品過程中,直接和間接消耗的中間投入的i(i=1,2,…,14)個部門的能源消耗強度之和。已知中間投入品i的能源消耗強度xi和生產j類產品所直接和間接消耗的i類產品的價值量。
5. 最終產品的出口產品的隱含碳
Qj = Wj*Cj*M(j=1,2,…,14)(5)
其中,Wj表示j類產品的出口額,M表示某一年單位能源消耗量的CO2排放強度
6. 全部出口產品的隱含碳:
z=ΣQj(j=1,2,…,14)(6)
三、實證分析
根據上述分析,從表1可以看出:
1. 我國2012年出口貿易中隱含碳的排放量整體高于2007年我國出口貿易中的隱含碳排放量。
2. 14個行業中,除煤炭開采和洗選業與紡織服裝鞋帽皮革羽絨及其制品業兩個行業,在2012年的出口貿易隱含碳排放量比2007年有下降趨勢以外,其余的12個行業在2012年的出口貿易隱含碳排放量都有了大幅度的上升。
3. 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紡織業、化學工業、通用、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品制造業以及通信設備、計算機電子設備制造業在我國出口貿易隱含碳排放量占據了大部分比重,大約70%左右。
4. 2012年,化學工業、通用、專用設備制造業和通信設備、計算機電子設備制造業這三個行業的出口貿易隱含碳的排放量比2007年有巨大的增長幅度。
利用投入產出法對我國出口貿易中的隱含碳進行測算后,通過得到的數據,分析出我國在出口貿易中的隱含碳排放問題的嚴重性。雖然貿易的快速發展加快了我國經濟增長的步伐,但是,貿易量的增大是促使我國出口貿易隱含碳愈加嚴重的重要原因。
我國出口貿易中隱含碳排放愈加嚴重的主要原因是貿易量的增長,中國是典型的隱含碳凈出口國。通過對中國出口隱含碳的測算,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出口貿易的快速發展導致出口貿易中的隱含碳排放量逐年增長。這表明,出口規模的大小和技術水平的高低對中國出口貿易隱含碳排放的影響較大。因此,我國出口貿易規模的龐大是出口貿易隱含碳排放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比我國的出口貿易規模之龐大,由于我國是制造大國,因此我國的進口貿易規模稍微偏弱。更重要的是,進口貿易伙伴國早就完成工業革命,加上生產技術較為先進,結構較為優化,碳排放強度低于中國,所以,我國出口貿易隱含碳排放量的增長大大高于進口商品隱含碳排放量的增長。要想我國出口貿易中的隱含碳排放量能夠得到有效的緩和,那么,我國就必須在現有的生產技術水平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口,同時,也需要更進一步優化出口貿易的貿易結構。另外,化學工業、通用及專用設備制造業、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紡織業以及交通運輸業這幾個高污染企業占據了我國出口貿易隱含碳排放總量的60%~70%,并有逐年上升趨勢。因此,需要對這些部門的改進尤其加以重視。
四、對策及建議
基于以上的研究討論,針對貿易量的增加促使我國出口貿易隱含碳的排放逐年增加這一原因,提出如下建議:
我國應該對貿易政策進行改進,實行更加完善具體的低碳化貿易政策。
首先,我國政府應該確保對外貿易政策的連續與穩定,有了穩定的貿易環境,才能保持出口的平穩增長,提高我國的科技技術,促進出口結構的優化升級。處于當前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必須要從制造大國邁進制造強國之列。因此,面臨加速升級換代的制造業,除了面臨發達國家對生產技術以及產品市場的高標準、高要求的壓力,還面臨著其他發展中國家低成本生產的壓力。國家和政府要繼續按照實情調整實施適合我國出口貿易結構的政策,對于一些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產業要準確調控他們的出口規模。各企業各部門也要不斷通過生產技術創新等手段爭取在國際市場上獲得較大的國際競爭優勢,從而進入生產價值鏈的高端。
其次,促進高污染制造產業的換代升級,對高排放的產品出口要進行必要的限制,需要實施低碳化貿易政策。針對化學工業、紡織業等高污染行業,對其生產出的產品在出口時征收相應的環境關稅。另一方面,需要鼓勵進口替代政策,加快促進國內產業結構調整,以促進本國國內企業的節能減排。
最后,我國各行業也應該對自身的生產技術進行不斷創新,生產出綠色、低能耗、低排放的產品,減少出口碳排放量,從而能夠實現節能減排的大目標,真正實現低碳經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原磊磊,吳水榮,陳幸良,陳勇.國際貿易中隱含跨境碳轉移環境責任分擔問題研究[J].林業經濟,2015(27).
[2]趙玉煥,劉月.基于投入產出法的中國出口產品隱含碳測算[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18).
[3]高金田,董博,許冬蘭.基于隱含碳測算的我國進出口貿易結構優化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5).
[4]杜運蘇.我國對外貿易中隱含碳排放的研究新進展[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1(21).
[5]吳昌南,鄧搖.我國國際產業轉移碳排放效應及其區域差異[J].產業經濟評論,2014(11).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