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福俊+陸蘇華
摘要:大學生創業是高等教育關注的焦點問題,其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因素是其中之一。經濟非獨立的大學生創業意愿,受到家本位的影響,由家庭資本所節制。家庭資本包括經濟資本、社會資本和知識資本,這些因素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度,可以推進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深化,提升大學生創業轉化率。
關鍵詞:家庭資本;創業意愿;尋租創業
一、引論
創新創業教育的戰略實施,推進大學生創業理論與實踐的深化探索,創業平臺、孵化器等平臺的提供,為大學生創業創造優良的環境。源于歷史原因,地理標識明顯的地方高校,生源基本具有區域特點,區域間的經濟不平衡直接反映到學生表現上。地方高校的人才培養,突出社會服務型和應用性,創新創業教育有所偏重,截取點為學生的創業意愿,進行個性化的社會培養,滿足家庭、社會和個體的需要。影響大學生創業的因素是多層次的、多方面的,可以基本劃分為個人特征、家庭因素、教育情況和創業環境等四個方面,這其中,作為社會活動基本單位的家庭,展現出中國傳統的“鄉土社會”,“家觀念”承載了傳統文化中的“倫理”和“關系”的本位思想,從根本上影響了經濟非獨立的大學生的選擇,即,家庭因素勢必是大學生創業的先決因素。
經濟價值的物質財富或生產的社會關系稱為資本,物質資本、人力資本、自然資源和技術知識等都是資本。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構成,家庭資本承載了社會資本的主要內容范式,成為家庭中個體參與社會活動的無形支持。家庭經濟資本、家庭社會資本、家庭知識資本構成,構成家庭因素的主要方面,成為影響大學生創業的四個因素之一。
經濟非獨立的大學生經濟的依賴于家庭,創業初期可通過眾籌、資助、扶持等方式籌得資金,但,80%大學生創業的資金來源于家庭,家庭經濟資本直接支持學生的學業與生活,對學生創業意愿支配作用比較明顯,家庭收入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創業意愿,這在烏仁格日樂等人的研究中得到體現。
家庭社會資本來源于父母的社會網絡、親朋好友的社會關系,為大學生創業創造社會網絡支撐,是大學生創業的動力之一。肖璐、范明通過實證研究指出家庭社會網絡對大學生的創業動機具有影響作用。
家庭成員的知識背景,從事職業的性質、經驗,對大學生創業具有很好的引領作用。知識背景,有助于家庭成員間的溝通交流和相互的理解支持,個人的成 功與家庭的支持密不可分的。研究表明:家庭商業傳統對大學生創業意向具有調節的中介效應。
總之,家庭資本在大學生創業整體過程中的作用顯而易見,對其研究應繼續細化與深化,整體把握大學生創業的家庭因素,與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社會支撐體制構成大學生創業的三維保障模式,共同促進大學生創業。
二、描述性統計
(一)數據來源
為求公允,向同一年級大學生進行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600份,回收532份,有效問卷510份,有效率達95.87%。其中,男生為339人,文科男生39人,理科男生300人;女生為171人,文科女生98人,理科女生為73人。調查問卷由大學生自主獨立完成,作為家庭中一員,學生對家庭的總體情況具有知情權,數據來源具有高度的可信性,也不否定個別學生的錯誤數據。
(二)變量設計
大學生創業意愿屬于個體的主觀性意思的表達,受個體本身和所處的環境影響。學校、家庭和社會作為外部環境因素,家庭作為社會活動的基本單位,是縮小版的社會體現,在家庭社會資本有所表現。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程度可能比較大,甚至會直接決定大學生的創業實踐行為。家庭因素可基本以經濟資本、社會資本和知識資本為一級要素。一級要素需要現實表現的承載體,要對其進行細分,然家庭的復雜性,細分的要素承載一個方面,又可表現出另一個方面,比如家庭收入是家庭經濟資本主要表現,從先前的研究中與社會經濟地位相關,表現出家庭社會資本。二級要素的界限沒有特別清晰,采用模糊的表現方式,進行模糊的表述,通過家庭收入、父母職業相關度與親友職業相關度、家庭支持度等幾個方面內容,呈現家庭因素。針對研究內容,設計無記名的調查問卷,涉及學生的性別、民族、文理、省份、家庭所在地、所在地經濟情況、家庭收入、與父母相關性、與親友相關性、父母支持度、意向區域、意向時間、創業意向程度等方面內容,根據內容設置2~5級不同的選項表述。
(三)統計分析
此次調查問卷的整體效果,與前期實證研究結論是基本相符的。整合數據資料,進行散點圖,直方圖,偏度峰度分析,K-S檢驗,皆符合數據分析的基本要求,可作為數據進行單樣本的相關分析。采用IBM公司的SPSS19分析系統,進行相關分析,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大學生創業意愿與父母職業相關度、親友職業相關度和父母的支持度是高度相關,在家庭因素里面,這三項所占比重比較大,是優先考慮的問題。家庭成員的職業、文化背景成為大學生創業首要問題,即家庭的社會資本、知識資本是主要因素。家庭收入與創業意愿具有相關性,但與社會資本、知識資本相比較,經濟資本位置反而在其之后。
三、主要結論
根據分析結果,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比較明顯的就是家族成員的職業和父母的支持度,內涵上指向家庭的社會資本和知識資本。
(一)家族成員的職業
職業本身是工作,但也是社會地位的體現,圍繞著其形成廣泛的權利和義務,是社會威望和聲譽的重要體現,以財產、權力和權威為外在表現形式,其主要的影響在于嵌入社會的社會資源(權力、財富和聲望),關系到個體所擁有的社會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嵌入理論認為嵌入到社會結構中的社會資源,因個體職業差異產生多寡和優劣之分。個人職業與家族成員的職業存在相關性,研究表明社會資源與親屬關系的職業、朋友的職業正相關。
作為社會閱歷較少的大學生群體,創業社會化過程中遇到問題,首先向家庭求助,借助于家庭力量,通過家庭社會網絡維護其創業。依附于家族成員的職業,創業成功性相對而言是比較高的,大學生創業的選擇比較傾向于和家族成員的職業相關的方面。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此觀點得到驗證。
(二)家庭知識資本
家庭知識資本首要表現就是父母的教育程度,父母的教育經歷有助于對創業的理解和支持。中國傳統文化熏陶下,“家本位”也會被慢慢的樹立與運作,強調家庭高于個人,個人利益應該服從家庭利益;強調每個家庭成員對家庭所負有的責任與義務,并且認為這種責任和義務應該伴隨家庭成員生命的始終。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獨立性在提升,多元化的價值觀、思想觀沖擊著傳統思維模式,但“家本位”思想固化,父權思維支配,大學生創業意愿必然會受“家本位”思想的影響,父母的支持度將會左右大學生創業。
精英教育下,教育程度和職業具有相關性,在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型過程中,這種相關性依然存在,知識資本和社會資本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結合傳統文化,形成以父母知識經歷為背景的家庭文化,具有傳承性,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下,被后輩不自覺地繼承下來。社會對家庭的經濟性考量,家庭對經濟的追求,也促成后輩經濟衡量標準,對大學生創業意愿具有推動作用。
(三)家庭經濟資本
大學生創業過多地聚焦于資金方面,由此引發出家庭經濟收入對大學生創業的深度影響,經先前研究和本次研究表明,家庭經濟收入與大學生創業意愿盡在0.05水平上顯著相關,在0.01水平上僅為相關,這可能和家庭資本的其他因素擠占效應。家庭經濟收入與家庭所在地經濟情況是正相關的,表明以家庭為擔保的資金的籌集成為可能。此外調查研究中表明,大學生在創業地點的選擇傾向于家庭所在地和經濟發達地區,也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
“95后”是這時段大學生的年代標簽,由于歷史等方面的原因,獨生子女的大學生數量比例大,家庭對于獨生子女的教育,或多或少的滿足子女的要求,在大學生創業堅持下,家庭可能會放棄反對態度,給予支持,體現就是經濟上支持,可能是大學生不再把經濟因素作為家庭資本的主要因素來考慮。
四、待深入研究的問題
通過研究,家庭資本與大學生創業意愿之間的相關性予以展現,但在研究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深入研究,以豐富大學生創業與家庭關系的理論內容。
其一,尋租創業。家庭資本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支持,大學生創業是以家庭資本為后盾,特別是在利用家庭的社會資本時,如利用家庭成員職權、社會地位等尋求經濟利益,進行尋租創業。尋租創業的合法合理性值得探討,創新創業教育對此的表述和觀點,會影響大學生創業。
其二,創業類型和創業時間。處于家庭的學業為先的思想,大學生創業選擇上傾向于假期的短期創業或者畢業后創業。網絡化是信息時代特征之一,大學生創業不僅僅只有實體創業,還包括網絡創業。網絡創業的總體要求與大學生的創業預期偏差比較小,比較受大學生青睞,創業時間選擇上有所保留。
其三,就業與創業。以就業為衡量標準的高校學生管理,創業亦是就業的觀點已被高校所接受。然,創業地位的社會認同度沒能及時跟進,社會期望仍停留在“先就業、后擇業”、“先就業、后創業”的固化階段,影響到家庭態度,進而影響到大學生的創業意愿。這需要從社會層面,提升創業認識和認知,引導和化解家庭和個體的困惑。
參考文獻:
[1]范巍,王重鳴.創業傾向影響因素研究[J].心理科學,2004(05).
[2]高耀,劉志民.人力資本、家庭資本與大學生就業認知——基于江蘇省20所高校的經驗研究[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2(02).
[3]馬玉平.家庭資本視角:大學生就業的社會支持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26).
[4]烏仁格日樂,張蘇.家庭收入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
[5]肖璐,范明.家庭社會網絡對大學生創業動機的影響機制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3(02).
[6]梅虎,馬子程等.家庭商業傳統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有調節的中介效應[J].高教探索,2016(05).
[7]王忠軍,龍立榮.員工的職業成功:社會資本的影響機制與解釋效力[J].管理評論,2009(08).
(作者單位:鹽城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