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緒文
摘要: 在工程項目管理中,許多問題在合同界面處暴露出來,對項目推進帶來困難。而在合同界面管理中質量管理又是極其重要內容。因此本文以合同界面處的質量管理作為研究對象,提出了運用界殼論,分析合同界面處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構建合同界面質量管理界殼模型,用案例分析證明界殼模型的有效性。
Abstract: In project management, many problems are exposed in the contract interface which make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promote the project. And in the contract interface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is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cont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contract interfa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puts forward that using the shell theory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contract interface,constructs the shell model of contract interface quality management and finally 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
關鍵詞: 質量管理;合同界面;界殼論
Key words: quality management;contract interface;shell theory
中圖分類號:TL3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1-0026-02
0 引言
現階段我國雖推行施工總承包制,但是由于施工單位自身能力及建設單位出于投資等原因,建設單位還仍然推行總承包加指定分包的模式,其實質是總承包與平行發包的結合。該模式雖然減輕了業主的一部分管理壓力,但是合同界面管理問題仍得不到回避。合同界面的質量管理對整個工程的質量形成至關重要,但是在實際的工程管理中,界面處產生大量的質量問題,且參與方相互扯皮,給項目的實施增加了很困難。本文著重通過對合同界面質量管理在界殼論指導下的狀態描述,分析界殼論在施工合同界面管理中的應用及影響。
1 施工合同界面的產生
Gibb[1]按照界面的內容,將建設項目的界面分為三類:物理界面,組織界面和合同界面。合同界面,指業主與項目各參與方通過簽訂合同,確定工程參與各方的權利義務,同級合同之間及主、分合同之間在時間、空間和工作內容上都存在分界,從而構成了界面。建設項目是由人力、物力、資金和信息組成的系統,但項目的各參與方分屬于不同的經濟利益實體,相互之間缺乏坦誠的溝通,必然會在界面處引起矛盾。從圖1中可以看出合同界面產生于合同策劃后的招投標,同時合同界面的形成產生了物理界面和組織界面,在三種界面中處于主導地位。合同界面形成后,一項簡單的工作包,常常會牽扯多個承包單位,如果工作界面劃分不清晰明確,極易導致各家分包相互推諉。解決問題時常常會追溯到合同簽訂時訂立的各項條款,若合同中對各承包商的界面界定模糊,則必然使界面問題難以解決,影響項目實施[2]。由此可見,合同界面是目前項目管理的薄弱環節,應予以重視。
2 界殼論在合同界面管理中應用可行性分析
2.1 界殼論基本原理
界殼論是我國學者曹鴻興[2]在90年代提出的研究系統周界的理論,它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在特定界殼、功能及行為下,如何通過界殼對系統和環境的保護及交換作用,實現系統和環境的良性發展。一個系統,總存在周界將內部與周圍環境隔離起來,環境對系統的作用也必須通過系統周界,同時系統也必須通過周界來影響環境。由此可見,系統周界起著對系統進行護衛作用及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能量及信息相互交換的作用。在界殼論中,將系統分為系統內部及系統周界兩部分。從結構上來看,周界包括界門和界壁,界門的作用是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能量、信息等的交流,界壁的作用是保護系統自身不被外界干擾和破壞。
聯系現行模式下的合同體系,可以將每一個合同包看做是一個子系統,子系統有著自己的界壁及通道。對于合同包而言,其界壁可以是國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規、業主公司及自身公司的各種組織管理制度以及合同本身的自我保護條款等;其通道可以是管理者通過各種渠道與其他個體進行交流的行為總和,例如各種例會及上報書面材料中對信息的交流及工作計劃、目標設定等。
本文也將從界壁和通道兩個方面探討各合同主體在施工合同實施過程中的各種行為的原因及影響,從而提出合同界面管理的合理措施。
2.2 施工合同界面處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現行模式下合同界面處的質量問題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施工過程中存在的與其他合同界面的相互交叉問題;二是后期出現質量問題,界面雙方責任界定及承擔問題。對于合同界面相互交叉而產生的質量問題,主要體現在空間位置和工作內容。對于后期出現質量問題,界面雙方責任界定及承擔問題,需要解決的則是責任跟蹤追溯問題。
2.2.1 施工過程中存在的與其他合同界面的相互交叉問題
①在工程的實施過程中,經常出現在同一工作位置可能有兩項以上的工作存在工作時間及工序的交叉。出現這種狀況時經常伴隨著工人為避免交叉縮短工序時間、破壞其他工序的成品以獲得足夠的工作位置及在空間位置交叉處相互降低質量相互推諉責任。
②工作內容在界面處的主要矛盾為合同未對界面處的工作內容作出詳細劃分,導致該處的工作內容都不在各承包商合同義務之內,或合同對界面處的工作內容規定不清,導致各施工單位之間對于合同界面處的內容可能相互推諉不愿承擔,最終使界面處的質量無法達到要求。
2.2.2 后期出現質量問題時界面雙方責任界定及承擔問題
工程實施過程中經常存在各工序相互穿插施工,但是施工中出現質量問題時,穿插施工的單位經常相互推諉,界面處的質量責任難以界定。
2.3 施工質量管理界殼模型構建
針對施工合同界面處存在的問題,需要運用界殼論的思想建立質量管理界殼模型來加以解決。如圖2建立的質量界殼模型,將界面處的質量管理看做是一個小系統,他包括界面質量的空間位置、工作內容、實施時間及特征標準等。這些構成了界面質量管理的外部環境。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界面處的問題可以歸結為劃分問題,而界殼的作用也是與周圍環境相對“隔離”。界壁的構建首先從合同策劃階段開始,招投標后形成了界面,因此首先應對界面雙方的內容進行明確劃分。內容的確定是界面劃分的基礎。其次需對質量標準進行規定,這樣在出現質量問題,追究界面質量責任時便有了依據。當出現質量問題時,未達到質量標準的界面一方便有質量責任。同時,對于在施工合同界面出現質量問題難以界定的問題,必須建立質量跟蹤機制,及時發現問題。
同時,站在建設單位的角度,每個分包單位都是一個完整的子系統,系統需要有通道來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換。各施工單位的管理執行機構的各種態度、行為及決策,界面處質量的過程評估反饋機制構成了界面管理的通道。通道的形成又進一步有助于界壁的運行。如此通過質量管理界殼模型的循環往復,構筑起牢固的質量界殼,實現質量管理的目標。
3 案例分析
某工程主體施工階段,土建施工單位多次與機電單位發生矛盾。因兩者在施工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相互扯皮。主要問題如下:
①一結構成型拆模后線盒線管經常出現堵塞問題;
②機電單位在結構成型后檢查避雷有效性,出現無效現象。
首先對于該界面質量問題進行環境分析。在施工過程中,兩者的空間位置及其接近,施工完成后線管及避雷隱藏于混凝土中。工作內容及實施時間為管線及避雷安裝完成后,土建進行封模并進行混凝土澆筑。他們的質量標準是混凝土建筑需保證管線不外漏不堵塞,保證避雷有限。
經過分析,項目部管理人員提出以下措施:
①合同內容與責任劃分:機電工程的施工人員要對機電施工進行全方位的質量與工藝的檢查,以及具體施工疏漏的補足,比如按照固件的固定要求切實做好固定及對成品進行有效的保護,在此基礎上,機電單位與土建單位進行工序移交。這樣一來就將兩家單位的工作內容劃分清晰,因為機電移交的是合格的工作。土建工程的施工人員則要對管道的安裝進行檢查,在其合格之后開展下一步的混凝土施工搗筑。同時,混凝土的施工搗筑工作必須由機電安裝的工程施工人員進行跟蹤檢查及監督,以便于機電工程的安裝人員能夠及時地就其中的不足與土建人員進行溝通,從而充分保障各項預埋工作的妥善實施。
②規定標準:在土建施工完成并合格后,管線全部能夠疏通,避雷全部有效則整個界面質量合格。
③監督反饋:在施工過程中,有土建和機電的施工人員相互監督對方施工,并請監理鑒證,有效督促對方提高過程質量。
通過以上措施,該工程土建與機電的界面形成了有效的合同界面質量管理界殼,界面施工質量不斷提高。
4 結語
學術界針對施工質量管理已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豐富的理論指導。但運用界殼論進行質量管理提出的較少。通過分析可知界殼論完全適用于施工合同界面質量管理,其關鍵在于構建可靠的界殼,需要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深入研究才能使之得以應用。
參考文獻:
[1]T.C. Pavitt,A.G .E Gibb.Interface Management within 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Building Facade [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3,129(1):8-15.
[2]何倩儒.高速公路標段劃分與界面管理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09.
[3]曹鴻興.系統周界的一般理論——界殼論[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7,3: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