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英+陳淑芳+聶小敏

【摘要】 目的 研究社區護理對于調節圍絕經期婦女抑郁心理的作用。方法 60例圍絕經期且存在不同程度抑郁心理的婦女,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30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 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社區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護理后實驗組SDS評分為(44.39±2.51)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6.32±4.45)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護理滿意率為96.7%, 明顯的高于對照組的8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社區護理對于圍絕經期婦女的抑郁心理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護理滿意度較好, 值得推廣。
【關鍵詞】 社區護理;圍絕經期;抑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8.081
婦女40歲左右, 由于雌激素的分泌開始減少, 卵巢功能隨之下降, 內分泌發生改變而出現一系列生理以及心理上的變化, 圍絕經期一般是指女性第一次出現與此相關的生理或心理臨床表現開始直至絕經末次月經后12個月左右的這段時期[1]。此時期由于內分泌的變化等, 婦女會出現抑郁。焦慮等一系列不良情緒改變, 因此, 本研究主要探討采取社區護理對圍絕經期的婦女抑郁心理的作用, 具體報告見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來本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就診的60例圍絕經期且存在不同程度抑郁心理的婦女, 按照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30例。實驗組年齡40~55, 平均年齡(44.5±4.1)歲, 已經絕經患者11例, 未絕經患者19例。對照組年齡41~53歲, 平均年齡(45.1±4.3)歲, 已經絕經患者12例, 未絕經患者1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采取一般常規護理:①日常生活護理:規律作息, 不可過度勞累, 日常生活注意衛生情況, 適當進行戶外運動, 多呼吸新鮮空氣, 保持良好心情。②飲食指導:飲食均衡營養, 多食富含優質蛋白、纖維素以及維生素的食物, 并且注意低鹽低膽固醇。養成良好飲食習慣[2]。③用藥護理:遵醫囑對患者進行藥物護理, 可適當用藥物及激素進行調節。
1. 2. 2 實驗組 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社區護理:①通過電話或入戶訪問對患者進行基本信息的了解, 包括經濟條件、性格特點、家庭情況以及易導致影響心理狀態的事件等。建立隨訪檔案, 定期隨訪[3]。②定時進行社區健康教育, 通過講座等形式對患者以及家屬進行疾病知識的講解, 使其了解圍絕經期身體心理的正常變化以及可出現的臨床癥狀等。③對患者采取心理干預措施, 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 并針對性的排解患者不良情緒, 避免抑郁心理的產生。④通過制定知識手冊, 宣傳圍絕經期婦女抑郁心理的預防以及調節措施, 使患者有意識的去控制自己的情緒, 加強護理效果[4]。
1. 3 觀察指標 護理前后對患者采取SDS進行評分[5], 可判斷患者抑郁程度, 評分越高表示患者抑郁情況越嚴重。并使用本研究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 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DS評分比較 護理前, 兩組患者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兩組患者護理后SDS評分均明顯小于護理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且實驗組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護理滿意率為96.7%, 明顯的高于對照組的8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婦女由于生理的變化及其容易導致心理的變化, 尤其是抑郁心理的產生, 且難以排解, 對身心健康產生影響, 因此在護理過程中注意改善患者的抑郁心理極其重要[6, 7]。常規護理可以調節患者的生活狀態及規律, 促進患者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雖然可以對抑郁的情況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 但是卻并不完善[8-10]。對患者進行社區護理, 采取針對性更強的護理手段, 對患者的抑郁情況作評估, 使患者以及家屬了解一定的生理健康知識, 能夠意識到此時期的婦女正常生理現象, 并用科學正確的方式進行調節與對待[11-13]。并且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 及時幫助患者排解心理壓力, 用合理方式排解不良情緒, 調節抑郁的心理狀態。
通過本研究結果來看, 護理后實驗組SDS評分評分為(44.39±2.51)分明顯小于對照組的(56.32±4.45)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健康管理, 緩解癥狀, 減少相關慢性病的發生, 改善生活質量, 醫療費也明顯的降低。且本研究還對患者進行了護理滿意度的調查, 采取社區護理的實驗組護理滿意率為96.7%, 明顯的高于僅進行常規護理的對照組的8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患者對社區護理的認可程度較高。
綜上所述, 對圍絕經期有抑郁心理的婦女進行社區護理, 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方式,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占曉蘭, 馮若凡, 吳力飛.心理干預對圍絕經期婦女睡眠質量和心理健康的影響.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6, 14(36):3574-3576.
[2] 張全英, 桑文鳳, 王麗娜.圍絕經期女性焦慮、抑郁情緒與社會支持狀況的相關性分析. 中國婦幼保健, 2016, 11(31):2298-2300.
[3] 何愛先, 方芳.圍絕經期睡眠障礙的研究現狀.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2013, 8(15):1741-1746.
[4] 馬素慧, 竇娜, 李丹, 等. 婚姻、家庭、環境因素與圍絕經期婦女抑郁的相關性.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4(33):892-894.
[5] 寧寧, 鄭向紅, 封娟毅, 等. 圍絕經期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者焦慮及抑郁情緒的臨床研究.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2013, 12(35):1308-1310.
[6] 李淑杏, 陳長香, 王紅英, 等.圍絕經期綜合征抑郁的危險因素.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17(33):4233-4235.
[7] 李淑杏, 張敏, 陳長香, 等.人際關系對女性圍絕經期抑郁發生的影響.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19(33):4879-4880.
[8] 周麗紅. 社區護理干預對圍絕經期婦女焦慮、抑郁情緒及其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 吉林醫學, 2015, 36(5):1003.
[9] 江長纓, 顧聯斌, 施秀華. 社區護理干預對圍絕經期婦女生活質量的影響. 上海護理, 2015(5):5-8.
[10] 李茜西, 傅錦堅, 呂德欣. 我院圍絕經期婦女抑郁癥狀相關因素及癥狀群特征分析. 中國醫藥導報, 2015(2):57-60.
[11] 孫儉萍. 淺談圍絕經期婦女的社區護理. 中國傷殘醫學, 2013(4):286-287.
[12] 李慧蘭. 社區護理干預對圍絕經期婦女焦慮、抑郁情緒及其生活質量的影響. 現代醫學, 2014(8):905-908.
[13] 班清媚, 崔艷萍, 陳靜, 等. 圍絕經期婦女抑郁癥狀綜合干預治療的臨床研究. 中國醫學創新, 2016, 13(13):27-31.
[收稿日期: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