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曉玲
摘 要: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對教育的要求逐漸提高,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完全滿足當今的教育需求。近年來,新課程標準更加注重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在日后的教學中,我們更 注重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將對當今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背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進行筒要研究。
關鍵詞:數學 質量 方法
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初中數學更加注重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提高。為了滿足這一要求,我們必 須不斷的尋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并注重教學環節中的各個階段,采取多種方式促進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數學是國家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很重要的學科。當前,新課程改革發展如火如荼,初中數學的教學也肩負著更加重要的責任和使命。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但是,當前,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使得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
一、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
1.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思想落后
受到傳統教學模式與教學體制的影響,許多當代的初中數學教育工作者仍然具有較為落后的教學思想,并以此種思想為準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在許多初中數學教育工作者的頭腦中,他們是初中數學課堂的控制者,所有學生都應該對自己唯令是從。這樣的思想會使初中數學課堂變成一個知識傳遞的工廠,教師在講臺上自顧自的講解,而學生只能被動地在下面聽課,記筆記。這樣的初中數學課堂過于死板,缺少活躍的課堂氣氛,對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有一定的阻礙作用。
2.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會直接影響到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就目前情況來看,許多學生對于初中數學的學習興趣不高。其中,一些學生表示自己之所以對于數學學習興趣不高,是由于自己的數學成績較差,教師在課堂之上對自己的關注度不高,自己也沒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另外,一些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則表示,在復習課上,重復的教學內容不能引起其好奇心,沒有學習的欲望。大部分學生表示初中數學課堂的學習氛圍過于死板,找到學習的重心與動力。
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方法
1.善于把握學生的心理
在初中階段,學生們正處于青少年時期。青少年時期的學生思維活躍,喜愛爭強好勝。如果教師能夠拿捏好初中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并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加以循循善誘,必然能夠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從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初中生理性不足,感性有余。他們對待學習的態度,以及對學生的熱情往往極易受到感情因素的影響。學生一旦產生消極情緒,勢必影響他們學習的勁頭。尤其在數學這樣一個需要探索能力的學科,學生來回往復的情緒波動極不利于投入數學學習。
因此,教師要善于觀察和把握學生的心理,及時給他們做好心理疏通。為了給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地鼓勵學生,即使是批評,也要委婉地進行。
2.引入實踐情境教學模式
最容易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方法無過于讓學生親自去認識和探索知識。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側重于直接向學生灌輸知識,并且很少講清楚一些數學原理的由來。對于數學這種思維性強的學科,教師不能只停留在教材之內。長期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僅僅掌握數學原理是遠遠不夠的,如何運用數學原理去解決實際問題才是數學教學的目標。
學好初中數學,達到學以致用非常關鍵。為了讓學生清晰地感受數學源于實踐,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探索數學知識。如果有些知識是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獲得的,那么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必然能夠得到進一步深化。比如學生可以制作模型探索三棱錐如何演變為三棱柱。通過動手操作,獲得對三棱柱的認識,勢必比教師單純在課堂上講授,要更為直觀和深刻。
3.重視知識的有效吸收
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并不是以教師講授內容的多少為標準,而是以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吸收為標準。我們都知道,教師講授的內容與學生吸收的內容之間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知識吸收的有效性。二者之間的差異越小,意味著學生對數學知識吸收的有效性越明顯。
因此,以往單純地進行課堂教授的方法不能突破現在初中數學教學面臨的困境。為此,教師應當積極探索增強學生對知識有效吸收的教學方法。比如,側重教授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再比如,對教學與練習進行恰當地分配;還比如,創造條件讓學生把課堂上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促進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愛護自己的學生
在教學中,初中數學教師要增加感情的投入,由數學教師當班主任的班級,該班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要濃一些,其中就突出關愛學生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思想因素,所以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首先應熱愛自己的學生,用愛心去教化他們,充分體現教師的課堂魅力,讓他們感受到這份關愛,把師生間的距離拉近,讓學生感到老師是自己的朋友,親人,自然而然他們也就會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如果教師對他們不理不問,甚至批評責罵,那么他們就會害怕教師,甚至遠離教師,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成績也就會大幅度下降。
5、優化教學環節。搞好銜接
首先,立足于大綱和教材,實行層次教學。在教學中,應從七年級學生實際出發,采取“低起點、小梯度、多訓練、分層次”的方式,將教學目標分解成若干遞進層次逐層落實。在速度上,放慢起始進度,逐步加快教學節奏。在知識導入上,多由實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識落實上,先落實“死課本”,再延伸“活課本”。在難點知識講解上,從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實際出發,對教材作必要的知識鋪墊。
其次,重視新舊知識關系,建立知識網絡。小學與初中數學有很多銜接知識點,如方程概念、基本圖形與幾何相關知識等,到初中,它們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圍擴大了。因此,在講授新知識時,我們有意引導學生聯系舊知識,復習和區別舊知識,特別注重對那些易錯易混的知識加以分析、比較和區別。
三、總結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數學,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樹立新的教學理念,采用富有創意的教學策略,努力為學生創造 一個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通過合作學習等方式,促使學生在知識、情感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升,為其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廣澤.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幾點認識[J].基礎教育研究.2010(11).
[2]蘇幼云.新課標下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創新策略分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