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芳
摘要:目的 調查產科護理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探究其針對性防范對策。方法 將我院產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348例產婦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參考數據,從中分析其護理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以作為制定防范措施的指示依據。結果 經調查匯總數據可知,研究對象中危險事件發生率為9.19%,其中產科護理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分為4類,分別為護理人員影響、產婦家庭影響、護理管理影響、住院環境影響等,其所占比例也分別為43.74%、28.12%、15.63%、12.51%。結論 產科護理中應全面探究產科護理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其中通過提高護理人員專業素養、加強護患交流、嚴格規范護理制度等措施可有效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產科護理;不安全因素;調查;防范
產科護理安全主要是保證產婦及其胎兒的各方面健康,隨著當下人們生活水平在逐漸提高,其對于護理質量的要求也在逐漸提升[1]。在此要求影響下,產科護理的工作質量也逐漸受到了廣泛關注。而在現階段的產科護理中仍潛藏著多方面不足現象,在此現象的影響下,極有可能會導致產婦經護理期間發生較為嚴重的危險事件。繼而不僅會影響到產婦的身心健康,還會因其事件發生而形成醫療糾紛,對醫院形象造成惡劣影響[2]。因此,針對產科護理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調查和針對性的防范已然成為當下產科護理中備受關注的研究課題。在本文中以我院產科收入實施護理的部分產婦資料作為研究參考依據,從中分析其危險事件發生情況,總結相關影響因素。并根據其影響因素提出針對性的防范對策,旨在為廣大產婦及其家屬提供更為優質的護理質量,現將調查過程及其探究結果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以回顧性調查的形式進行數據匯總,其調查資料選擇我院產科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產婦348例,其中產婦年齡有22~37歲,平均年齡為(27.15±3.38)歲;自然順產產婦有142例;有17例產婦有妊娠并發癥現象出現;其中有257例為初產婦,有91例為經產婦。
1.2方法 在研究過程中,首先需統計所有產婦在護理過程中曾發生危險事件的情況,并對其發生情況進行詳細探查,以分析其引起因素。繼而探究產科護理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總結出不安全因素類型,并針對其各項因素分別提出相對應的防范對策。
2 結果
經調查本次研究匯總數據可知,在產科護理中共發生了32例危險事件,其發生率為9.19%。據調查可知護理人員影響比例占43.75%,產婦家庭因素影響比例占28.12%,護理管理因素影響比例占15.62%,產科環境因素影響比例占12.51%,見表1。
3 討論
分娩是女性正常生理過程中正常且特殊的一個環節,隨著近年來人們生育觀念轉變、工作環境影響等因素導致醫院收入的產婦數量也在逐年遞增[3]。而在此環境變化中,自然也導致妊娠并發癥等醫療風險發生概率也在不斷增加。而在針對該類風險事件發生情況進行預防的實施措施中,護理工作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產科護理工作繁重,則在其影響下極有可能致使其護理工作潛在各種不安全因素,繼而由此因素引發各類風險事件[4]。因此,針對產科護理工作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詳細解析,并針對其因素提出相應防范對策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在本次研究中經對產科臨床資料匯總數據并調查其具體情況可知,在產科護理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可分為四個方面,其包括了護理人員影響、產婦家庭影響、護理管理影響、住院環境影響等,以下可針對此四種因素作詳細探究并提出其防范對策。
3.1提高護理人員專業素養 據研究數據可知,在產科護理潛在不安全因素中,護理人員專業素質是所占比重最高的影響因素。其影響因素又以業務不熟練、溝通不到位、記錄出差錯等構成。在產科護理中,護理人員是與產婦及其家屬接觸最為密切的醫護人員,所以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極有可能對產婦形成較大的影響。在研究過程中可發現,有的護理人員存在缺乏工作經驗的現象,繼而形成日常護理工作操作不規范、不會處理護理異常情況等情況,從而提高產科護理風險事件發生幾率。因護理人員缺乏專業素養,致使其出現責任意識薄弱、護理工作不積極的現象,其現象則會導致護理人員與產婦間缺乏溝通,無法詳細了解產婦的實際情況,繼而對其護理工作開展也存在著一定的阻礙。護理人員在書寫護理記錄時不具備規范性,則在其影響下極有可能影響班次交接時對產婦護理工作形成疏漏,由此造成安全隱患[5]。在針對該類事件的防范對策探究時,可要求相關護理人員不斷充實自身專業素養,可定期以講座或培訓的形式強化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責任意識、綜合水平等方面。并可加強每日工作總結,完善書寫記錄質量,要求護理人員在當日工作完成后總結護理中形成的問題,而護理團隊可共同探討其相關解決方案。繼而可使護理人員在潛移默化中深化自身工作責任意識,提升專業技能,并提高自身綜合素養,從根本上杜絕護理人員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3.2全面構建和諧護患關系 護患關系惡劣是造成護理工作風險事件發生的次要因素,而在此因素中還包括了產婦心理及家屬影響等兩方面。由于產婦在面臨分娩時可能會由于環境陌生或對分娩疼痛的恐懼而形成不穩定的不良情緒,在其情緒影響下可能會出現產婦不愿配合護理工作開展等現象。繼而極有可能形成較高的風險概率。而其產婦的家庭因素也是尤為關鍵的一項影響因素,其可能會由于忽視護理人員的建議、輕視護理工作重要性等因素而形成一定的危險概率。在針對此類因素的防范中,應該要求護理人員加強對產婦及其家屬的相關妊娠知識宣教,需著重增加對產婦的心理疏導,使其消除緊張不安等消極情緒,增添分娩自信,繼而愿意更主動地配合護理工作開展。并需加強與產婦家屬的溝通,使其正視護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其配合積極性,以降低風險形成概率。
3.3嚴格規范產科護理制度 其產科護理管理影響因素也是潛在不安全因素中較為關鍵的組成部分,其中又可分為制度不規范及監督不到位等。由于缺乏規范化的護理制度和監督工作可導致針對護理人員的約束力受到限制,或是護理工作分配不勻等現象出現。從而可能形成對產婦護理工作實施不到位的情況出現,以此埋下安全隱患。所以在針對此類因素防范時,應該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詳細列出影響安全因素,并針對其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還需要合理分配護理人員工作責任,以保證全方面完善護理工作。并且需制定規范化的考核體系,加強對護理人員工作的考評,杜絕護理工作懈怠等現象出現,以此確保可降低管理制度缺失形成的風險概率。
3.4改善產科環境及其設備 在其不安全因素組成部分中,環境因素也占有相當的比重。分析其組成因素可知分別有住院環境及醫療設備兩個方面。住院環境中可能會由于地面濕滑而導致產婦摔倒,還有可能因其消毒措施未實施到位而致使剖宮產產婦切口感染、新生兒呼吸道感染等危險事件發生。并且其醫療設備可由于陳舊、操作不當等方面造成產婦或其新生兒身體方面的危險。因此,在針對此項因素進行防范時應當加強對住院環境的清潔、消毒、滅菌等規范化措施的實施,并清除走廊、樓梯等通道的障礙物或堆積物,以保證住院環境的安全性。還需定期對醫療設備進行保養、檢查和維修,以降低其設備風險形成概率,并且需及時申報資金以進行醫療設備的更換,從而可確保降低醫療設備形成的危險性。
觀察研究匯總數據可知,本次研究中危險事件發生率為9.19%,深究其影響因素可知主要有4個方面,其中包括了護理人員影響,其所占比例為43.74%;產婦家庭影響,其所占比例為28.12%;護理管理影響,其所占比例為15.63%;住院環境影響,其所占比例為12.51%。結合上文可知,產科護理中潛在的多方面不安全因素均有可能致使產婦在住院期間發生危險事件。因此,應對該類因素深入探究其針對性的防范對策,以進一步地提高產科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孫海燕.產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對策的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14,28(12):89-90.
[2]王雅芳,丁雙蘭.落實整體護理以防范產科護理糾紛[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16):154-155.
[3]李敏.基層醫院婦產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15):162-163.
[4]張佳楠,毛彥珂,禹改君,等.探討產科病房常見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02(20):4208.
[5]李志娟.產科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31):253-254.
編輯/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