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竹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047-02
四月,櫻花似雪,每一片飄飛的花瓣都是一首優美的詩;四月,柳絲如煙,每一根搖曳的柳枝都是一首動聽的歌。青島市城陽區第二實驗小學如期舉行了全國小學語文特級教師“高效課堂教學展示活動”。因而在這個春天里,不僅有花的繽紛,葉的醉人,更有智慧的春雨和生命拔節的美妙音響……
——題記
為了學習名師的新課程教育理念和現代語文教育思想的課堂教學模式,開闊教師視野,提升教育理念,打造高效課堂,4月24日至26日莒縣教育局選派了全縣21位語文教師去青島參加了“2013年全國小學語文特級教師高效課堂大型教學觀摩展示活動”。這次活動,不僅讓我享受到了優質課的豐富營養,更讓我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重新審視語文課程標準,對高效課堂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這次學習對我來講既是提高又是促進,真是受益匪淺。
從一節課精妙的教學設計到課堂教學實踐的完美呈現,需要的不僅僅是教學技藝的支撐,完美呈現,更需要老師的睿智。許習白老師執教的《尋隱者不遇》,課堂上其教學技術的高超、完美已經圓融到藝術的境界。許習白老師做的《理想的語文教學》的專題講座,他從當下的語文課堂現象出發,旁征博引,深入淺出,辨析了“理想的語文教學”應該是怎樣的,“走向理想”的關鍵所在以及可選擇的路徑方法等,報告引起了老師們的共鳴,引發了大家的思考。
張敬義老師執教的《我和祖父的園子》,語文課堂環節簡約,出示的三個遞進的教學目標就是三個逐步深化的課堂教學環節。整堂課圍繞這條主線,讓每個孩子都抓住這條繩索,蕩出最美的秋千。課堂上孩子們展現的是亮晶晶的眼睛和開心的笑容。張老師寬容、智慧、期待、贊賞的笑意一次次點燃了孩子們的積極思維,孩子輕松、愉悅,自然,一節課恰似駕著自己的言語小舟,順著一江春水向東流,直達快樂語文天堂。張老師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指導學生活用語言”。對語言應用的“終極目標”,張老師有他自己的總結:“咬定讀寫不放松,立根原在感悟中。讀寫實踐不間斷,培養習慣益終生”。課堂教學的目的是什么?教會學生不會的,發展學生可發展的。張老師在這方面給了我更多的啟示和努力的方向。在教學中,張老師設計“我會夸”的環節,學生發揮想象說出了“我喜歡知了……”“我喜歡蚯蚓……”,學生的潛能發揮真的讓人意想不到;在本課的精華點——“歌唱一首自由快樂的歌”時,張老師安排了仿寫練習,這是對本課的一個延伸,也本課的一個的亮點。張老師的課堂是靈動性、啟發性的課堂,我會把他的一些教學方法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不斷進步。
宋運來老師的《悅讀漫畫學寫作》,從關注細節教學指導學生把文章寫具體寫生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上課宋老師用一個失物招領啟示一下子把在場聽課的老師和學生吸引住,然后又毫無掩飾地把自己當時的矛盾的想法說出來,這樣又很自然的過渡到學生身上,問他們曾經有沒有撿到過什么東西,當時是怎么想的。一下子孩子們的話匣子打開了,我撿過什么,是怎樣想的,很自然的引導學生講出了真話,然后宋老師又說到寫作文也是這樣,要表達自己的真實的感受,講真話。宋老師時刻不忘鼓勵學生,孩子們自然學得興趣盎然,有了興趣何愁不會寫呢?
另外,宋老師的講座也耐人尋味,他用南方人特有的幽默與大家對話交流,不時贏得在場的老師們的掌聲,如:他分析我們現在習作存在的問題時用“我們的老師對學生的習作不是雞蛋里挑骨頭就是排骨縫里挑肉絲”一針見血的把我們的弊端指出來了,是啊,我們應用欣賞,欣賞,再欣賞的眼光看學生的習作,自己不能給自己找麻煩。總之,宋老師課上的好多做法值得我們去深思,去慢慢品味,去學習。聆聽他的講座真是一種享受!
《包公審驢》是李偉忠老師上的課。這節課讓人賞心悅目,感覺老師教得很輕松,孩子們學得很愉快。他的課堂師生情緒飽滿,氣氛和諧。整堂課李老師自始至終將學生放在第一位,尊重學生,以真誠的愛來對待學生,點燃了學生的心靈之火,引導學生在知識的崎嶇小道上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
短短的兩天時間雖一晃而過,但大師的智慧課堂卻給我留下永久的反思——。教學是一門藝術,永無止境,所以值得用一生去追求。
正如汪峰在《春天里》寫到的:在這陽光明媚的春天里,請把我留在那時光里,請把我埋在這春天里。真心愿意永遠流連在語文的美好春天里,真心愿意在每年的春天里播下希望的種子,共同見證我們莒縣小學語文教學的新綠萌發和百花齊放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