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我國食品產業實現轉型升級,現代工業生產逐漸取替傳統手工生產模式,食品安全監管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困難。本文立足于互聯網時代我國食品安全的實際情況,分析食品安全的主要問題,探討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并結合相關的科學研究制定詳細的解決方案,希望為我國以后的食品安全監管提供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 網絡時代 食品安全 監管
作者簡介:袁小農,江西省社會科學院。
中圖分類號:D92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3.379
作為支撐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物質,食品的安全至關重要,直接關系著整個國家的穩定發展。隨著食品行業的快速發展,食品分類逐漸增多,加工方面也不斷涌現出更高的要求,傳統食品加工監管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有的需求。近年來,互聯網的普及推動了食品行業的升級創新,同時也增加了食品安全監管的工作困難。互聯網進入食品行業,一方面給食品行業增加了銷售渠道,提高了食品銷量,另外一方面降低了食品銷售的準入門檻,不利于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順利開展,導致我國經常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嚴重威脅了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一、網絡時代我國食品安全的主要問題
(一)食品“源頭”污染嚴重
源頭的嚴重污染,嚴重損害了食品安全。為了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國家相關管理部門定期對我國的食品進行抽檢。2015年的食品抽檢中,我國生產的肉類、水產品以及乳品等不合格均超過50%。抽檢出的不合格產品也是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因素,相關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因為食用不合格食品造成食物中毒的事件約70起。在互聯網背景下,食品生產、交易較為混亂,食品源頭污染導致的食品中毒事件逐漸增多。
(二)超限使用食品添加劑
規模小、分布散,是我國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主要特點,從相關行業的調查來看,10人左右的家庭加工模式在我國食品生產中占到70%以上,其中,大部分商家并沒有取得相關的生產經營許可證,生產條件的缺失導致食品存在較多安全問題。針對食品生產情況,國家管理部門展開了監督,并及時公布抽檢情況。2015年的抽檢報告顯示,我國一些食品生產企業為了追求利潤,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比如,生產蜂蜜、食醋等食品時,為了提亮食品的色澤,廠家經常會在加工過程中加入亞硝酸鹽、糖精鈉以及合成著色劑等化學添加劑,這些添加劑中的化學成分與食品產生化學反應后生成有毒物質,食用后會引發食品中毒事件。
(三)網絡流通監管力度不足
網購為食品銷售拓寬了渠道,也給人們的食品購買提供便利,但網購看不到實物,銷售速度非常快,大大地增加了食品安全監管的難度。網絡銷售食品,涉及地域范圍較廣,環節較多,當地部門難以全面監管,網絡食品安全問題逐漸成為食品行業的焦點。近年來,國家食品監管部門針對網絡食品安全問題展開整改,但由于網絡銷售反應快,牽涉范圍廣,相關管理部門很難監管網絡食品的流通環節,網絡食品造假事件層出不窮,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當前引發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法律法規不健全
近年來,“瘦肉精”、“毒大米”等詞語逐漸在人們的生活中出現,并引起一定的關注,但信息的缺失導致人們對這些名詞背后隱藏的新型添加劑并不了解。一些食品生產商家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超限使用添加劑,嚴重危害了食用者的生命健康。盡管國家相關部門針對我國食品安全出臺了法律法規,但法律約束力度不夠,違法成本較低,導致不法商家冒著風險違法生產不合格的食品。因此,要想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必須健全相關的法律監管體系。
(二)行業失信嚴重
為了節約生產成本,擴大銷售利潤,不法商家在食品生產中使用劣質原料、添加化學劑,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健康,破壞了社會穩定。食品行業分類較多,準入門檻不高,從事生產經營的人員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另外,食品行業中的大部分企業為中小型企業,經營者并不重視員工的安全生產教育,導致大量的從業者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生產意識。盡管國家針對食品安全生產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但是很多企業并沒有嚴格按照標準進行生產。過度追求利益,讓食品行業的一些從業者丟失道德底線。從目前食品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利潤的驅使導致整個行業失信嚴重。
(三)網絡食品查處困難
食品網購一方面給人們生活帶來了便利,但另外一方面又滋生了許多食品安全問題。網購食品,線上交易,流通較快,跨地域較廣,監管部門很難進行實時監管。借助于網購的特殊屬性,不法商家生產銷售不合格產品,比如,近期有人舉報稱自己在國內某知名電商平臺買到假酒,但平臺方說自己也是受害者,最后只是進行了退貨處理。因此,食品網購方面監管力度不夠,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經常發生。
三、網絡時代下食品安全監管的對策
(一)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作為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手段,相關法律的完善至關重要,一方面能夠為食品安全監管的順利執行奠定基礎,另外一方面還能進一步約束食品行業從業者的經營行為。因此,國家相關部門必須結合食品行業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食品安全法律,優化資源配置,做好食品行業的監管工作。法律的制定必須以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為出發點,針對網購食品的具體情況,加大對不法生產商的懲罰力度,通過嚴格的法律制度打擊食品行業從業者的違法行為。法律制度的完善能夠提高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給消費者的維權行為提供有力保障。另外,相關法律法規完善后,必須在管理部門內部建立良好的運行秩序,明確各部門的具體責任,確保法律法規能夠順利付諸于實踐。
同時,必須結合食品生產發展的實際情況,及時做好相關法律法規的補充和修正。首先,集中梳理法律監管的具體內容,整合資源,協調矛盾,統一建立完善的法律監管體系;其次,結合食品安全監管的實際情況,補充相關的細節說明,確保食品安全法律的可操作;再者,整合食品行業的各種要求,統一建立行業規范,指導食品生產和銷售;最后,加強食品生產整個流通環節的監管力度,建立完整的監管體系。另外,各個管理部門應該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做好我國食品安全的監管工作。
(二)提高企業道德水平
從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的具體情況來看,整個行業內嚴重缺失誠信,要想改變食品安全問題的嚴峻形勢,企業必須做好誠信道德教育工作,集中精力建立完善的誠信制度,提高企業的食品安全意識。同時,企業必須注重內部員工的安全知識培訓,引導員工進行安全生產。近年來,針對食品行業誠信缺失的現實情況,國家管理部門出臺了相關的管理辦法,對市場進行約束和指導,進一步優化食品安全監管的外部環境,建設良好的市場氛圍。食品行業的生產經營規模普遍較小,市場溝通機制的缺乏導致整個食品市場信息閉塞,損壞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影響了社會經濟發展的穩定。因此,食品行業應該重視整個市場道德規范的建設,通過政府的監管引導食品行業建立公平、公開、透明的安全信用體系,與法律和社會道德一起撐起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
提高食品生產企業的道德水平,一方面能夠與法律規范相互呼應,共同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推動食品行業的安全建設;另外一方面還有利于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法律法規對食品生產經營進行規范和監管,提高社會道德水平能夠營造健康的市場氛圍,為食品生產者的行為進行社會監督。在法律和道德的雙重標準下,不法食品生產商不僅需要為自己的違法經營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還將面臨著社會道德的譴責。因此,為了保障食品生產的安全,在完善法律體系的同時必須注意提高社會道德水平。
(三)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統
網絡的應用為食品銷售打開了市場,提供了便利,但也給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帶來了嚴峻的考驗。為了加強網絡環境下的食品安全監管,必須立足于網絡的特殊屬性,建立相關的監測體系,嚴格查處偽劣食品。建立監管隊伍,必須結合線上線下的實際需求,合理開展工作。一方面,加強線下的偽劣食品的查處力度,嚴格監管食品的生產源頭,做好食品原材料的管控;另外一方面,集中精力做好食品銷售環節的監察工作,利用互聯網技術提高真假產品的鑒別水平。同時,還需要利用互聯網的開放性,做好食品相關信息的公布,推動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另外,為了實現互聯網環境下食品安全的高效監管,還可以建立全面的追溯體系。首先,三方統一。進一步明確食品生產者、工商部門以及社會監督三者的具體責任,嚴格把控每個環節,構建三方統一的溝通機制,共同促進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比如,生產環節,必須做好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銷售開票等環節的詳細記錄,便于工商部門進行檢查,另外,在食品終端銷售環節,應該選擇合理的方式公開食品的生產情況,便于接受社會群眾的監督;其次,實時監管。工商部門,應該結合食品行業的具體實踐,建立以質量檢測為關鍵的跟蹤監管機制,并借助電子監控設備加強食品行業日常生產的全面監管。多種監管方式的有效結合,有利于提高監管效率,降低食品安全風險。最后,突發情況的追溯。工商部門根據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開展的經驗,建立合理的安全預警機制,有效應對食品突發情況,保障食品安全。另外,網絡環境下還應該建立專業的投訴處理部門,針對網絡食品安全問題展開專項的投訴處理,幫助消費者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消費者網購食品的信心。
四、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影響國計民生的重要因素,食品安全至關重要,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互聯網的應用,一方面推動了食品行業的快速發展,另外一方面也給食品安全的監管帶來了更大的問題和挑戰。本文針對互聯網環境下的食品安全展開了詳細的分析,重點探討了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面臨的主要問題,分析了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并結合網絡時代下食品安全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具體的應對措施。其中,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建立為今后食品安全的監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將來還可能遇到更大的困難,因此,要想為人們群眾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從而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必須結合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食品安全的監管。
參考文獻:
[1]趙燕.依托網絡構建食品安全監管新模式.經濟研究導刊.2016(2).
[2]宮霞、張艷艷、衛曉怡、張廣存.中國食品安全現狀與食品質量管理問題思考.農業展望.2013(9).
[3]吳林紅、黃永禮.網絡食品安全監管亟待升級.安徽日報.2015-03-06(006).
[4]王菂.論加強我國食品安全管理創新.食品安全導刊.2014(17).
[5]徐婧婷、王云華、沈楠、趙杰.我國中小型食品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現狀與對策.保鮮與加工.2015(2).
[6]陳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溯源體系的思考.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11(6).
[7]白慧林、李曉菲.論我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構建.食品科學技術學報.2013,31(5).
[8]卜凡.消費者對不同質量安全信息的可追溯食品需求與影響因素研究——以濰坊市為例.江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