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梵
【摘要】在國內英語專業教學中,基礎英語這門課程的教學除了傳授語言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語言展示能力等諸多應用實踐、合作互動、團隊協作方面的綜合水平。因此在該門課課堂中引入presentation(廣義上的課堂報告,本文中也稱課前展示)這種教學形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批判性思考,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及改進學習方法,進而改善教學效果。但是,這種形式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認為應結合presentation的形式及特點,深入探討如何使presentation在英語專業課堂教學中發揮更徹底的作用,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功能性。
【關鍵詞】基礎英語 課堂報告(presentation) 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104-01
英語精讀課(在英專大一大二兩學年又叫基礎英語)是一門外語綜合課,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系統地傳授基礎語言知識點,還要訓練學生扎實的聽、說、讀、寫、譯等各項綜合技能及批判性思考。因此在講授之前,教師通常都會針對教學內容設計各式各樣的“導入”,帶動學生并布置任務,將其吸引到特定的課堂氛圍及背景中去,其中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式就是presentation。通過學生在班級前而進行演示,給學生提供一個公開的舞臺,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主動性,同時還能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說明和答辯的能力,深受學生的歡迎和接納。
一、英專課堂報告(presentation)的形式及特點
在英語專業教學中,presentation一般涵蓋以下幾個特點。
(一)探索性活動為主導
基于其探索的性質,presentation必須是能夠讓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和探索的口頭訓練。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幫學生大致定義主題和范圍,學生在引導下可以借助比如報紙、雜志、書籍和互聯網等多種媒介進一步明確自己的主旨和細節。對于英專學生而言,各類形式的資料搜集與整理、梳理能力的重要性在此凸顯,而presentation正是對他們的這種能力做了額外強化訓練。教師在定義presentation的主題和范圍時,務必注意內容跟其教學任務有關,且內涵豐富,引人入勝,有一定的針對性等。也可以由學生在教師及時引導下選擇主題和范圍。總之,presentation的具體內容不應過于空泛,不應過度偏離課文教學內容。
(二)實用性突出
在presentation的篩選上要注意其“實用性”,并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聽說及閱讀綜合能力。一般來說英專學生在英語文本及文化上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因此教師可以采用讓學生就某個話題闡述其理解,并發起討論或辯論,使全班同學參與進來,使課堂氣氛活躍并由此鍛煉全班的口語及聽力理解互動能力,提高英語學習的綜合水平。
presentation作為任務型教學法的一個關鍵環節,是評價學生任務教學完成情況的一個依據,也是衡量學生執行任務程度之水平的標桿。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由被動的課堂參與變為課堂的主體,學生可以在其過程中進行實踐、交流并開展團隊合作和領導能力的初步訓練,在大學校園里為其今后的處理人際關系與工作打下關鍵基礎。
二、英?;A英語課堂中presentation存在的問題
(一)presentation形式及內容缺乏創新
英語專業的基礎英語課堂小班授課,人數相較于一般的大學英語普通課程較少,很多任課教師都以3至5人小組的形式開展presentation。調查顯示,幻燈片PPT演示和各種形式的對話是課前展示采取的主要形式。各種形式的對話中,又以配音、短劇表演為主。就這種形式而言,學生在內容上很少能根據教師的課堂要求有所創新??偠灾?,學生的選材往往容易偏枯燥,缺乏與所學課文建設性及應用性的有效結合。但“創新”卻是大多數教師對presentation的首要要求。
雖然不同學生對同一個劇本的詮釋不盡相同,但總體來說卻是大同小異,這點容易對教師及學生的同班同學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審美及視覺的疲勞。某些網上現成的劇本很多學生都不加甄別、修改就使用。例如,配音活動中,學生往往熱衷模仿在日常生活中少見的奇聲怪調,偏理了學習主旨,無實用性。教師若多花時間糾錯,則又明顯影響課堂效率??傊?,學生未能把Presentation運用為批判性思考的有效工具。
(二)在presentation的評價過程中存在隨意性
部分教師對學生的presentation缺乏及時有效的評價和組織,這就使得該課堂活動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主義。有的教師雖然對學生的presentation給予平時表現分,但打分較為隨意,無法體現等級差別。分數基本上都在及格線左右,學生無法具體了解其表現的優劣及改進之處,導致其學習積極性減弱。另外教師對班上的聽眾學生也缺乏必要督促。就以短劇上演這種形式為例,學生在看表演的時候或許可能顯得尤為興奮,但能從其中提煉知識點并學習消化的人,卻為數不多。
三、英?;A英語課堂presentation的提升策略及結束語
presentation是自主、合作、探究及反思式學習教學模式的更進一步延伸,它加強了英專課堂上師生的互動,有利于學生深入參與課堂。在以presentation為引導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對自己選定的題材有強烈的責任心,他們積極準備,搜集、梳理材料,培養了對資料的鑒別和批判能力;同時presentation還促使教師在課堂中的創造性角色轉換,從以“教師為主導”,轉為“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學生從一個被動的聽眾轉變成了一個積極的參與者,而教師則更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引導功能。在這一組織協調的過程中,教師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學和組織水平。
不過在具體的實踐中,為了提升課堂的有效學習,presentation需注意以下幾個的議題:
首先,教師必須深入了解學生的真實特定水平,據此制定詳細的難度階梯,并提前把任務分配給學生,讓學生在實際報告中有話可說,并在必要時提供資料、幻燈片制作技術等方面的指導。
其次,通常學生做完presentation之后,在反饋提問階段容易陷入沉默,此時作為教師應做好啟發性引導,并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批判性思考,主動參加語言實踐,即發言評論反饋。同時對于每個任務應給予客觀的點評及建設性的橫向對比,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評價。
再者,注意時間分配,展示時間需要控制在 15 分鐘上下。不能耗時過長而影響教學進度。同時提醒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展示內容,不破壞教學效果。在教學進度方面,教師亦可以在學生的展示中插入教學知識點,進行點撥式啟發。這點尤為重要。
第四,注重和學生的情緒交流,消除學生的焦慮、急于求成、不自信等負面的影響;多鼓勵性格相對內向以及水平薄弱的學生,并多給予他們表達的機會,真正參與到課堂的實時互動和反思中。
參考文獻:
[1]錢敏,張紅霞.課堂展示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1 13(5).
[2]高原.口頭報告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有效應用[J].科教導刊,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