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維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164-01
視野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是的,換一種想法,會換一種心情,多一個思路,會多一個出路。一個人遇到問題,如果總是想不到解決辦法,你不妨超越你所在的環境,換一種從不同角度出發的想法,或許你會有不一樣的收獲。以下,我就來談談對教學中的幾點思考:
一、教什么比怎樣教更重要。
我們老師都知道如果教學目標不合理,那么你通過教學方式去實現了目標,很難說是有效的。明確教學要點(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能夠使我們明晰主次,集中力量在主要的內容上多花時間,在次要內容上少用時間。我舉個例子來談談我的想法:(這是一個案例)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老師給出76-19這個算式,學生一共給出了7種算法,這7種算法的本質都是將數進行分解,再計算。如先算76-20=56再算56+1=57,或者先算76-16=60再算60-3=57這樣等等,這種方法使學生仍處于原有的經驗水平,沒有得到應有的提升和發展。在這里老師要明確突出對退位減法的算理的講解。兩位數減兩位數的教學意義在于遷移多位數的退位減法,建立一種新的運算規則。我們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重視對教學重難點的突破。
二、如何合理地進行算法多樣化教學
在很多老師的計算課堂上,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選你喜歡的方法計算”,這句話雖然符合新課標中對“算法多樣化”的體現,并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但對于這節課來說,退位減法的算理是這節課必須掌握的。如果學生真的選擇用拆數的方法來計算,而拋棄這節課的知識,那三位數的退位減法將仍然不會,所以我們不能籠統的一概反對算法統一和對運算結果的關注,我們不能忘記學科的性質和這門學科教學的特殊價值,并加強對學科對教與學深層次的理解。
三、四個看齊
1.向醫生看齊,真正落實備課就是“備學生”
說起備課,我們每位老師都再熟悉不過了,從當老師的第一天起,就在進行這項工作。可是咱們的教案大多數是在備教材而很少有備學生和備教法。同樣,醫生也是在研究人,但是他們手中的病歷才是真正的“備學生”和“備教法”。從病人入院到病人的病情轉變再到病人出院,這一系列的過程都是在研究病人,這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發現做的卻很少。備學生的目的是為了做到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的具體需要,有的放矢的進行進行教學,從而高質量的完成教學目標。
2.向幼兒園老師看齊,切實增加教師施教的味道
隨著孩子們的學習級別的增長(從幼兒園到小學到中學),老師施教的味道卻越來越淡,只是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把學生當成了做題的工具,考試的機器。而很少去關注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所以我們應向幼兒園老師學習,學習他們真正遵循孩子們的認知規律,從孩子們的興趣入手,由淺入深,螺旋上升,真正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成長。
3.向體育老師看齊,重視突破重、難點
在老師們平時的課堂上,總是很重視課堂教學進行的方式,如:有沒有小組合作學習的環節,,或者這節課的教學情境如何設計等等,卻把對重難點的突破放在一邊,到該突破的時候了草草了事或一筆帶過,沒有循序漸進地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最終導致課堂效率很低。所謂教學難點是指“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習上阻力較大或難度較高的某些關節點”,也就是“學生接受比較困難的知識點或問題不容易解決的地方?!?/p>
我們再回頭看看身邊的體育老師是怎么做的。如:他們在跳高課堂上是怎樣對學生教學的呢?從起跑路線、起跑速度到起跳位置的選擇,起跳后頭、手、腰、臀、腳的姿勢和落地后怎樣著地這一系列都進行由淺入深地分步指導,并且細致入微,最終使學生輕松輕松跳過欄桿。我想,幫助學生跳過那讓人望而生畏的欄桿,不就是學生的自信心的體現嗎?這些自信心的來源不就是老師對課堂重、難點的突破所得嗎?
4.向農民看齊,發揮錯誤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我們平時的課堂中,如果學生出錯,老師們就會不高興或批評學生沒有認真聽講。孰不知對于學生的認知規律來說,學生在課堂上的回答就應該是有錯誤的或斷斷續續不連貫的。我們如果以學生的錯誤為資源來進行教學,這樣就能抓一點救一片。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的副校長華應龍就形象的說過,應該像農民種地那樣教書。要像農民那樣不誤農時,要像農民那樣因地因物制宜,要像農民那樣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長、貽笑大方的事,要像農民那樣不責怪莊稼,而是反思自己……發現孩子“不同”的聲音(也就是出錯),保護他們的“獨特”思維;獎勵“出錯”的孩子,讓他成為課堂的“明星”。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如何使我們的課堂從有效走向高效,我們要走的路還很漫長,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