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建虹
“翻轉課堂”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近年來在美國日漸流行?!胺D課堂”雖然是國外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但它和我國陶行知教育思想有著很多契合之處,下面我就談一談如何在陶氏教育思想下翻轉音樂課堂。
一、“教學做合一”理論
“教學做合一”顧名思義,是要求教師不要單純的為教而教,而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學”。要“教活書”,即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教。現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我們要利用資源,優化課堂教學。
1.教與做的結合
所謂“做”,陶先生強調“注重實踐”。因此,我們教師也要“做”。例如,我們可以親自制做教具和課件,我們的“做”是示范。我們既講又做,學生的“學”就有了根據,做起來不會感到太困難?!胺D課堂”的重要部分就是如何設計“微課程”。教師首先要錄制“微課”,學生課前觀看、學習,如何錄制“微課”對學生學習至關重要。我利用學校圖書館、閱覽室、校園網絡提供的學習資源查找資料,盡量讓微課內容充實、豐富,可以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另外,“微課”的學習過程中,我會給學生一份“課前學習任務單”,對照任務單上的問題,學生自行從微課中總結、歸納,所以在設計“課前學習任務單”時,我將本課的重點、難點理解透徹,有利于學生掌握,以免問題太難,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問題簡單了,學生沒有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我深深地感覺到翻轉課堂是教師課程實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想上好課,就要自己行動起來,自己動腦、動手“做”起來;堅持“在做中教”,利用翻轉的形式,創設新的學習環境,開拓學生新的學習途徑,幫助學生走向更廣闊的知識天地。
2.學與做的結合
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教育情境,把教材描繪的客觀情境和現象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再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體驗、去感悟,加深理解。
例如,教《獅王進行曲》這節音樂欣賞課時,我把《獅王進行曲》編排成音樂劇,讓幾位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獅王進行曲》作為背景音樂,再將這個過程錄制下來,制作成微課讓學生提前學習,通過獅子與小動物之間的語言、動作、神情讓學生感受《獅王進行曲》的音樂氣氛,使學生入境動情,理解音樂表達的內容,同時也獲得情感的陶冶。
“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由此陶行知先生特別強調教師拿做來教才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那才是實學。我們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學。
二、自主學習教育理論
陶行知先生說:“要把束縛兒童創造力的裹頭布撕下來,使他們敢想會做?!睂W生有了疑問才會進一步思考問題,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翻轉課堂恰恰發揚了陶先生的觀點,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生不再被束縛在教師、教材、課堂的圈子中,解放了自主的個性。
陶行知有一個經典的教學論就是“小先生制”。小先生制的原理是“為教而學”,可以把它簡稱為“教中學”。在音樂的翻轉課堂中,我吸取了陶先生的“小先生制”,提前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有自己不同的“微課”和課前任務單,讓小組合作完成本課的任務。每個小組在課堂上可以派代表做“小老師”為學生講解知識,讓學生把在課外聽到的、看到的、學到的知識拿到課堂上介紹給學生的聽,激發學習的興趣目的?!靶±蠋煛痹谂_上講解時,教師以學生的身份在臺下認真聽、認真記,而后給予中肯的點評,及時表揚、糾正錯誤、補充缺失,把學生帶到更高的境界。這樣,學生“既當學生,也當先生”,教師“即當教師,也當學生”。學中有教,教中有學,共同提高。有了這樣施展才華的“舞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被大大地調動。
三、創造教育理論
陶行知先生把培養人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作為改革傳統教育的核心,他還一針見血地講道:“仿我者亡,創我者昌?!睂W生要有創新意識,教師必須有創新精神,要敢于接受和運用翻轉課堂的新模式,敢于在教育的道路上嘗試新的教學理念。在音樂翻轉課堂中,根據音樂課的不同內容我嘗試了幾種不同的翻轉模式。(1)教室微課模式:學習形式和活動的場所在音樂教室中,我帶領學生在教室中進行微課學習、小組協作等活動。這種模式很適合來學唱歌曲,學生通過微課,對歌曲的節奏、旋律、音準等有所了解,加強學生歌唱的水平。(2)個別翻轉模式:根據學生的差異,區別對待。這種模式很適合用來教豎笛。蘇教版音樂書中,豎笛教學是小學階段必學的項目,而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針對接受較慢的學生,我分別制訂微課程,通過微課的提前學習或課后復習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對我們來說,學習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用這些理論來提高我們為人師的理論修養,用這些思想來改進我們今天的教育方法。在此本人淺談了陶行知教育理念與翻轉課堂在音樂課堂的結合,也希望通過嘗試,將陶氏教育理念更多地應用于音樂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