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婷
摘要:讀寫教學是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該教學既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提升我國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效率。但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國的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還存在很大的問題,需要相關教育工作者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進行解決,以便更好地保證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讀寫教學;創新;策略
在新課程的推動之下,雖然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由于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難度越來越大,教學內容越來越復雜,嚴重阻礙了小學語文教學向前發展的腳步,需要教師對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的教學方式及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方能為順利開展教學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的重要性分析
眾所周知,語文教學是由聽、說、讀、寫四個部分組成,而讀寫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最有效的途徑。
(一)讀寫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讀寫教學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知識,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當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不能讓學生簡單地把文章閱讀一遍,而應該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分析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意義,通過文字學生可以聯想作者筆下所描繪的場景。另外,寫作技能應該是學生最應該掌握的技能,讓學生通過文字描述自己所看到或者所想象到的場景,還可以表達自身情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對自己將要描述的事情或者事物進行深度剖析與思考,繼而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讀寫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帶來情感上的共鳴
讀寫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與文章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主要原因就是當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會對作者筆下的文章內容有一定的了解,特別是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可以知道作者究竟想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情感。而寫作是學生對自身情感的一種表達,學生可以通過文字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讓文章內容有血有肉。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創新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素材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要想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教師理應加強素材的積累,只有更多的素材,方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文化知識,以便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有話說,有事情可寫。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加強素材的積累,學會把實際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歷聯系在一起,從而要求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做好相應的筆記,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可以把生活經歷靈活地運用到教學中。另外,教師也可以采用問題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在教學之前,先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價值性且探索性較強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與分析,從而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擔當起學生學習中的引導者與指導者,盡量發揮主導作用,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程度,還可以讓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仿寫,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進而提升學生寫作水平
由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學習是語文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課外閱讀量的提高,這可以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利用早自習的時間,讓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如,《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水滸傳》等,并要求學生每閱讀完一本書必須要寫出相應的讀后感,也可以把自身的所感、所想寫出來。同時,教師一定要定期對學生的完成度和讀后感進行檢查和批閱,如發現其中有問題可以標注出來,以便學生可以及時改正。在這一過程中,既提高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也提升了學生的寫作水平,保證了我國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質量。 (三)積極開展作文競賽 開展作為競賽可以有效檢驗學生的讀寫能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斗志,從而全力以赴。如,教師在教完人教版《千年夢圓在今朝》后,可以開展一個作文競賽活動,給學生一個話題就是“圓夢”,讓學生查閱資料或者閱讀課外的相關書籍完成作文,并且生動形象地朗讀出來,最后由教師與學生評選出最好的文章,并給予相應的獎勵。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可以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斗志,努力完成作文,更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以后學習語文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學生長期積累的。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創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把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擺在首位,只有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才能為學生以后學習語文奠定堅實的基礎,才能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進而促使我國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教學質量得以保證,從而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