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賢
群文閱讀教學是教師在單位時間內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聯的多篇文章、多個文本的探索性教學。它為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閱讀資源,通過多篇有關聯的文章的閱讀,使學生掌握并不斷提高閱讀的方法,在閱讀實踐教學中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不斷提升。在群文閱讀教學中以單元主題為依托,既是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基本類型,同時也能讓教材的功能充分地發揮出來。
一、依托單元主題。巧選群文
群文閱讀教學,給了教師選擇材料、組合材料、呈現材料的自主權,恰當地選擇一組文章,往往是教學目標、學生培養目標達成的關鍵。教師可以把握文本中單元主題這一有利條件,巧選群文。
1.以文章內容把握主題
語文教材中每一個單元都蘊含著學習主題,這是一個十分有利的教學條件,抓住本單元主題,尋求與主題相關的文章,對學生進行群文閱讀,一方面將單元內容有所豐富延伸,另一方面也很好地發揮了文本作用。把握教材中每個單元所呈現的主題,可以從文章內容人手,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所呈現的四篇文章,在內容上都是描寫美麗的大自然,我以“美麗自然”為主題,將這幾篇課文放在一起開展群文教學,學生既從文本中感受了自然的美,還從中掌握了寫作方法。課后我進行了延伸,讓孩子們又找來幾篇同類文章,大家總結特點并很好地滲透了學法。
2.以文章體裁把握主題
六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選編了《詩經·采薇節選》《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太陽的話》《白樺》等閱讀材料,這些閱讀材料若一篇一篇地教,顯得很單一,也略顯枯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多首詩歌的比較閱讀中發現詩歌描寫內容,古詩與現代詩表達方式,不同詩人表達風格等方面的異同,充分感受詩歌的魅力。這為學生接下來的綜合實踐活動做好了基礎,孩子們在后期開展的搜集詩歌、整理詩歌、編小詩集等實踐活動中顯得資料豐富、思路廣、參與意識強。
二、創建有效的課堂模式
群文閱讀課豐富了一定主題關聯下的閱讀內容,也為能更充分全面地訓練學生信息收集處理能力,深入研討文本比較閱讀分析鑒賞等提供了更有力的條件。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群文的優勢,創建積極有效的課堂模式。
1.有整體地設計問題,讓主題更加鮮明
有效實施群文閱讀,從課堂中每一個環節入手,圍繞主題有整體地設計問題,如一節課的導入,不應浪費過長的時間,直接切入主題讓一節課從一開始就呈現出一條主線,這樣幾篇文章橫向聯合,主題也就更加鮮明,更有利于教學。
2.以單篇精讀為基本思路,讓學生暢讀群文
一節課呈現多篇文章,以單篇精讀為基本思路,抓住單元主題這一主旨進行教學,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自主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的方法,在這種形式下也更容易促進學生的自由探究。
抓住單元中的一篇文章做精讀,可以將單元中所呈現的其他幾篇文章整合在一起學習,也可利用其他途徑選材。在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我以“學習好榜樣”為主題,選擇《三個兒子》為精讀文章,另在《同步閱讀》中選了《愛動腦筋的岳柱》和《愛因斯坦在橋上》兩篇文章,這三篇文章寓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于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在課堂中不能只是空泛地講道理,我讓孩子們比較學習,發現主人公的優秀品質和做人的道理,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暢讀文章,孩子們一邊讀一邊思考,一邊讀一邊畫,學法得以很好地滲透。
3_回歸主題,拓展升華
回歸主題,一般在課堂小結中,將本節課的主線進行拓展升華,例如:在執教群文閱讀二年級下冊“學習好榜樣”中,對學生提問“你身邊還有哪些人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學生聯系生活說出了身邊人所具有的優秀品質,對孩子們的思想教育也有了提升。
三、在單元主題下開展群文閱讀的意義
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是以主題組為單元的,一個單元圍繞一個主題選編了四篇課文,為開展群文閱讀帶來極大的便利。利用好文本,依托單元主題又是一個典型的教學模式,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豐富完善了小學語文教學模式
抓住主線貫穿始終,更好地體現單元的整合,它以相同主題的一組文章為閱讀和交流對象,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學習資源,進行拓展與延伸,使學生在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中相互交叉、相互滲透。
2.有利于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
豐富的閱讀材料,讓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在相同的時間內獲得一定的提高,每位學生都開闊了視野,逐漸掌握了閱讀的方法,理解力也不斷提升。
群文閱讀教學,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一片新天地,在群文閱讀下,學生廣泛接觸閱讀內容,課堂中形成了一定的閱讀氛圍,學生在閱讀中學、在閱讀中比較同類文章,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暢讀群文,讀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