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哲 張亞娜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是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有效途徑。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就是把以計算機及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豐富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通過一個新穎、實用的課件展現在學生的眼前,極大地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可以說新的教學手段刺激衍生出新的教學方式方法。教師一改往常的生硬講解,將知識硬生生灌輸給學生的狀況。學生也不是一味地接受由教師塞給他們的知識,學生變得積極自主。教師的工作重點也從以前的知識準備和知識傳授逐漸轉變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促進智力發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模式的優勢有以下幾方面:
一、使教學更有效,促進教學最優化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是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與課程有機整合的過程,從而建構有效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習方式,促進教學的最優化。
在古詩《池上》的教學中,枯燥的講解很難讓學生理解荷塘的美景和小娃偷采白蓮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怎樣讓學生體會課文的意境呢?利用信息技術將課文的情景再現,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文中人與自然的和諧、快樂和美妙的自然景象,使學習更有效,教學最優化。
在英語課教學中,信息技術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它把靜轉化為動,把枯燥的英語字母變得具有趣味性,使學生樂于接受、自主學習,課堂上有了更多的歌聲與笑聲,還有學習的討論聲。不再是單一、乏味灌輸式的學習。英語教學中學生看到鮮明的圖像、生動的畫面、靈活多變的動畫,就會主動探討教學重、難點,這樣極大地優化了課堂教學。教師通過動畫、影像等把單詞、句子、短文、兒歌示范給學生看,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教學效果是非常顯著的。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能夠運用計算機把文字、圖形、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集于一體,使表現的內容更充實,更形象生動,更具有吸引力
科學課中講解火山噴發、地震等自然現象的內容時,在多媒體的幫助下,通過觀看視頻、圖片,聆聽背景音樂,使學生能夠非常直觀地看到火山噴發、地震的起因、破壞程度的實景展現,震撼力強烈,這就是一“景”勝過千言萬語,這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的好奇心大大加強,地震、火山的情景歷歷在目,學生在教師講授的同時得到一次心靈的升華,增強了學生的安全意識,這真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啊!
在體育課教學中,信息技術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體育教學中有很多騰空、高速、翻轉的技術動作,學生很難把這些瞬間完成的動作看清楚,而利用信息技術,以其鮮明的圖像、生動的畫面、靈活多變的動畫可以優化教學過程,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教師通過動畫和影像把空中動作定格示范給學生看,使學生看清楚每一個技術動作細節,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動作要領,加深了對動作的理解,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可以是教師自己制作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興趣
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提供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教師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學生的接受程度制作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強烈的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力。教師的教學手段豐富了,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拓寬了,因此教師教得得心應手,學生學得融會貫通。
例如,在音樂課《紅星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把與教材相關的內容下載到多媒體教學設備上,在引入新課的環節中播放《紅星歌》動畫視頻,利用直觀的演示告訴學生《紅星歌》這首歌的由來,之后教師把本節課需要掌握的節奏制作到課件中,上課時采用做音樂游戲的方法進行教學,給學生制作好故事中各個人物的頭飾,讓學生模仿歌曲里的情節演一演,學生熱情高漲,他們在玩中很快掌握了節奏。
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指導下,課程整合的實驗研究工作不斷探索出新的研究成果。例如,“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項目把小學語文的識字、閱讀、作文教學與計算機教育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做到“識字教學、閱讀理解、作文訓練、計算機應用”四結合。
誠然,在當前的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還存在不少問題,諸如盲目下載,拿來主義,不根據實際情況胡拼亂湊,主題不明,結果必然是害了學生,毀了自己。所以,對于信息技術我們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優勢互補,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機整合。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新的教育教學手段定會給新課程改革注入生機與活力,我們農村小學的教育將會迎來另一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