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要:美術是小學學習科目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思維發散力以及動手能力等。傳統的以圖片、教材為主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有小學美術教學的需求,在這種大背景下,多媒體輔助教學應運而生。重點對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及注意事項進行分析說明,希望能夠促進當代小學美術教學的發展進步。
關鍵詞:美術教學;多媒體;輔助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化的教學技術手段也被引入小學美術課教學中,并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在新課改理念的影響之下,小學美術學科教材內容日漸豐富、形式日益多樣化,其更需要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實現教學目標。接下來,我們從以下幾點論述如何將多媒體輔助教學應用在小學美術教學中。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深化認識表象,拓展創新視野
知識積累與創新思維是密不可分的,知識是過去創新的積累,又是未來創新的基礎。在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中,小學生由于缺乏一定的輔助資料以及生活經驗的積累,導致在美術過程中缺乏創新精神。而多媒體輔助教學則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其具有再現性強、模擬度高、課程容量大等優勢,擺脫了時空的限制,提升了美術課容量。教師只需輕輕一點,與課程相關的內容就都會呈現在學生面前,且能夠以圖品、視頻、音頻等不同的形式展現出來。例如,在教授《提袋的設計》這一課時,學生對提袋的結構形態了解比較少,單靠教師的講解,很難引發學生的興趣。此時,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有提袋設計的視頻或是資料播放給學生看,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大大拓展學生的視野,促進了學生自我創新能力的提升。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動感情境,激發創新欲望
一方面,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靜態的畫面轉化為動態的畫面,將抽象的內容轉化為具象的內容,從而為學生營造出一種形式多樣、內容活潑的動感情境,這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欲望,還能夠培養學生邊聽、邊看、邊動手的能力。例如,在教授《可愛的動物》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播放預先錄制好的動物短片或《動物世界》《人與自然》等節目片段,讓學生欣賞、感知、探索、理解自然界中動物的形、色、動態之美,探索用各種素材自由創作動物的方法,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與創作熱情,培養綜合學習的能力,讓他們根據多媒體中的客觀形象結合自己的主觀想象創造“心中的動物”。另一方面,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電腦軟件制造出一些獨具特色的課件,針對本班學生的特點,制造出具有班級特色的、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課件,這樣能夠有針對性地激發學生的美術創作欲望。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營造美的氛圍,提升創新能力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可以將各種圖像、語言、音樂、影像等與所要教授的內容進行整合,并形成一種完整的美的氛圍,這樣能夠讓學生多方位感受到美的存在,心生對美的向往之情,從而能夠促使學生快速融入教學情境中。俄國抽象藝術家康定斯基認為,“美術與音樂之間存有一種內在的和諧”。因此,在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刺激學生視覺的同時還要適當刺激學生的聽覺,以渲染一種唯美的課堂氛圍,達到康定斯基的“美的和諧”目標。例如,在教授有關刺繡的美術課程時,教師可以將不同地區的刺繡作品與當地的名樂進行組合,讓學生邊看邊聽,這樣能使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到美的存在以及藝術魅力所在,能夠幫助學生學會用自己的心靈去繪畫。再如,在學習《長啊長》一課時,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回憶和想象植物生長的生動情景的圖片,這樣學生很快就能沉醉在大自然的美妙意境之中,能夠更加流暢地展開回憶與想象,根據自己的意愿,大膽自由地表現出一種自己喜歡的植物生長的情景。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1)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并不意味著就實現了教學的優化,關鍵要看它是否運用得當,是否能促進教學的優化,不應流于形式化、簡單化。(2)使用多媒體技術教學,要不斷完善教學設計和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資源。教師要有目的、有方向地引導學生瀏覽網頁,與此同時,學生也要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誘惑。
總之,多媒體輔助教學實現了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學生今后身心的健康發展以及素質教育的實施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小學美術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與時代同步,向縱深方向拓展,以促進小學美術長遠、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