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運紅
摘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積極鼓勵金融機構大力支持農業科技創新,鼓勵金融部門充分發揮其強大的融資功能,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資金保障。農業科技創新不但需要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更迫切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發揮金融市場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進而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與金融的有效對接。結合我市實際情況,研究金融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農業科技;創新;金融支持
中圖分類號: F830.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1
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實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長期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根本出路在科技創新。但長期以來,隨著國家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業和農村配置,農業科技投入不足的問題日益顯現。因此,需要發揮金融市場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進而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與金融的有效對接。
一、我市科技創新現狀及金融支持情況
(一)我市農業科技創新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以改革促發展,以創新激活力,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在廣袤大地演繹著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精彩嬗變。據近期公布的全省科技進步統計監測報告顯示,我市綜合科技進步水平評價得分為70.72分,“十二五”期間在全省排位由第10位提升至第5位,前移5位,超額完成“十二五”規劃前移2-3位的目標,由“十一五”末的全省第三梯隊進入到現在的第一梯隊。2015全年全市申請專利3383件,增長49.4%;授權專利1852件,增長66.7%。
在科技創新輻射和帶動作用下,我市農業科技水平顯著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增加,農業產業結構與產品結構實現了戰略升級。與此同時,我市堅持促進產學研對接,著力打造可推廣的生產技術,采取聘用制、合同制、科技特派員制等形式與涉農科研院校共建試驗示范、技術推廣基地,構建產學研、農科教一體化推廣體系。我市以大基地、大龍頭、大品牌為依托,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產業。目前,全市龍頭企業及生產基地“三品一標”認證達56項,擁有無公害農產品30個,綠色食品標志28個,有機食品標志20個。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118.42億元,同比增長4.53%;農業增加值71.24億元,同比增長4.53%,增幅排全省第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02元,同比增長10.3%。
(二)我市金融支持農業科技創新是以信貸支持為主
目前,除財政資金外,信貸資金仍然是我市農業科技創新主體外部資金的主要來源,銀行貸款偏好成熟的農業科技創新,農業產業化企業是信貸投向的主要載體。金融機構對農業科技創新主要集中在農業科技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信貸支持大多來自涉農金融機構,支持農業科技創新的信貸資金逐年增加。
二、金融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金融服務發展水平較低, 服務功能不到位
我市農村的主要金融機構,服務功能不到位,不能提供充足資金支持。金融機構產品能夠提供的金融產品又較少,其貸款主要是抵質押、擔保和保證貸款等傳統信貸品種。而且金融機構辦理農業科技項目貸款的程序復雜,耗時較長。
(二)信貸支持農業科技的承載主體相對欠缺
當前基層農技站是農技推廣的主體,廣大農戶是農技推廣的載體。但基層農技站是公益性組織,不具備承貸資格。農戶本身的松散性決定了其難以承載農業科技項目資金。從農業科技和農業產業化發展趨勢來講,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應是信貸支持農業科技發展的主要載體,但由于很多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缺乏資金合作機制,現行金融產品很難對其進行信貸支持,使農民專業合作社信貸受到制約。
(三)金融支持農業科技創新風險補償機制不健全
農業科技創新往往以生物技術為主,周期長、保密性差、資金投入量大,需要經過長期、大范圍的區試、中試以及推廣應用階段,因此,金融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持風險較高。而目前我市農業保險品種單一,關于農業科技創新保險的品種更是少之甚少。由于缺乏健全的風險補償機制,銀行對農業科技項目支持非常謹慎。
(四)農業科技、融資和農民逆向選擇存在矛盾
由于科技有風險,融資有成本,在農業科技的推廣過程中,有部分農民出現了相反的選擇,他們對科技缺乏熱情,對貸款缺乏熱情,只要求得到財政撥來的資金,出現一種“逆向選擇”的現象。
三、金融支持農業科技創新的對策與建議
(一)創新金融服務,增強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功能
一是政策性金融機構應創新金融產品,滿足不同涉農科技企業的資金需求,擴大貸款主體、降低貸款門檻、簡化貸款程序、延長貸款期限。二是商業性金融機構應建立農業科技企業信貸管理制度,設立單獨的考核標準與信貸流程,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通過開辦專利權、商標權等信貸品種,辦理農業科技企業聯保、小額貸款。三是應積極通過開辦土地使用權質押、倉儲抵押等信貸業務,滿足農業科技企業資金需求。四是完善金融機構利率定價機制。
(二)多措并舉,完善農業科技創新的風險保障機制
一是創新農業科技保險產品。保險機構可以提供分散風險的產品;二是培育和完善信用擔保體系。建立健全農業科技信貸擔保行業風險控制和損失補償機制,形成風險分擔機制,增強風險防范能力;三是鼓勵個人風險投資。建立和完善風險資本的撤出機制,加強信息披露、信用制度、風險監控及違規處罰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四是建立風險投資基金體系。分別對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企業進行投資。
(三)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和企業,培育農技承貸主體
專業合作組織和企業要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市場競爭力,完善其內部制度建設,規范各項管理制度及財務制度;著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夯實發展品牌農業的基礎;積極培育品牌農業發展主體,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科技水平。
(四)金融、科技和農民三方結合,構建良性互動的融資機制
科技創新成果所有者把科技成果提供給農民使用,農民缺少資金時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三者之間形成一種傳遞關系。從科技成果的提供者來說,所提供的成果必須是成熟的,經得起檢驗的。農民是科技成果的接受者,愿意付出一定代價,并在使用中獲得實際收益。金融機構提供貸款,希望使用者按期還本付息。三者之間各自履行自己的承諾,并達到各自的利益目的。因此三方提供的信息都要真實,彼此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建立起金融、科技、農民之間的互信、互動、互容和互利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