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霞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當前新課程改革當中所設置的中小學必修課程。在教育實踐中由于存在教育理念、教育機制、教師素質等諸多問題,因此形成了學科化與虛無化等問題,導致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未能獲得原本預期的教學效果。想要較好的推進落實,就需要從確實改變原有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來實施,進一步加快改進和完善教育制度,不斷進行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經驗;問題;實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新課程改革當中設置的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的中小學必修課與校本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依據教師的安排與指導,使學生能夠離開課堂與教材,進入社會在現實生活當中進行社會實踐,借助于學生自主進行的多樣化社會實踐活動,來達成學生自我的個性化整體提升的課程。但是,在教學實踐當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并未能獲得預期的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涵及發展方向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種強調經驗性的課程,在教學實踐當中具有重要作用。為了確實的改變傳統課程,既要規避社會現實與幼兒生活與個性存在的不足之處,立足于教學民主的基礎之上,提倡“教育即是一種自我發展”,自20世紀初期杜威首倡的課程理論問世之后,就在全球各國獲得了較好的推廣應用。課程理論雖然在世界上具有不同的稱謂,但還是以現實生活、實踐經驗、兒童來作為開展教育的核心,因此經驗性課程的本質與理論基礎依然存在。陶行知先生于20世紀初期, 立足于社會教育實踐之上,在我國教育界首倡了“教學、學習、實踐三為一體”的教育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同時也是我國的首次實踐應用教育生活化的教育理念理論的經驗課程。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開展的活動課程,其設計的初衷也即是為有效地解決傳統學校教育當中,以教材內容、課堂教學、教師為中心的不足之處。因此依然是具有代表性的經驗型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必須立足于此,在充分汲取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發展理念之上來進行課程設置。雖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中國教育的特色以及時代發展的價值。雖然此門課程是達成學生自我的個性化整體提升的課程,但依然還是注重實踐性與經驗性的課程。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實踐當中具有的問題
當前在我國幼兒園當中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大都名不符實,未能體現出此課程的實效性。在具體的實踐當中,有不少幼兒園僅僅是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列入到課程表當中,但未能落實在教學方面,甚至還有被其他學科課程所取代的現象,因此應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落實到課堂教學當中,讓其真正的成為一個教學學科。但是當前在幼兒園當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踐卻停留在課堂教學中、課本中,成為自然課、科學常識課或者手工課,結果徹底背離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完全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目的相悖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必須基于校園所在地的社會經濟、歷史文化、自然環境來作為開展活動的背景,也可將其視為一種本土化課程,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可是由于受到傳統的教學定勢思維的影響,不少的幼兒園趨向于直接引用外地的現成的教學資源,并將其作為教材內容應用于教學當中,因此不具備地方特色,不能體現出教材內容的本土化特征,從而無可避免的會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產生了變異。同時由于缺乏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支持。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難以彰顯出其自身所具有的社會性,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謀程內容脫離了社會現實的生活。由于缺乏社會各方面的有力支持,例如部分天文館、博物館、圖書館等社會公益性場館不對學生實行免費參觀。另外不能客觀全面、認真細致的評價參與志愿者服務的學生。而有部分家長由于擔心孩子參與公益活動的安全問題,因此不允許孩子參加各種綜合實踐活動。由于缺乏社會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因此會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難以順利推進并獲得全面發展。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踐中形成問題原因解析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實踐當中,形成上述問題具有多樣化的原因。具體為以下幾種主要原因:一是幼兒園認識不到位。幼兒園的管理層與教師雖然接受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培訓,但對于課程的內涵及發展方向、實施課程的教學環境與條件,仍然難以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二是家長認識不到位,家長只關注于幼兒所學知識方面,對于綜合實踐活動對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性缺乏認知。三是社會與公眾認識不到位。對于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缺乏認知。重點顯現在幼兒園管理層以及教師缺乏課程創新與開發能力,缺乏實踐能力與評價能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建設與管理、推進與實施的重點都在校園,由于幼兒園從未有過自主開發教材的權力,因此只能依據統一的教材內容來授課,即使存在與幼兒園實際不相適應的部分教材內容,也只能按照教材內容來開展教學。因此難以充分體現出良好的教學效果。學校管理從某種意義而言即為教學管理,當前在開設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過程當中,幼兒園的管理層、幼兒教師在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意識、管理、認知、實踐方面都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而這些不足之處必將對推進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產生直接影響。在教學評價當中,不科學的評價體制。必然會直接影響到教學評價的合理性,同時評價體系是否能夠對該課程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進行準確表達,也必然會對學校、家庭、社會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產生直接影響。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新課程理念的重點承接者,可有效地突破我國以往傳統課程體系,使教學呈現出生活化的發展趨勢,唯有通過綜合實踐活動來落實個人的自我完善的理念。其是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地位,并依據社會現實生活來為課堂教學內容,應用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借助社會實踐來作為教學方式,有效地突破了以往傳統學校教育當中通過知識作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打破了以往社會學校、家庭三者之間的各自為政的狀態,使三者之間相互融合。讓教學更加豐富多彩。由此成為三者之間共同推進實施的課程。并且從研究與探索當中獲得發展思路,從而在教學實踐當中不斷創新戶外教學實踐活動,促進幼兒教育工作的全面發展。
注:本文系甘肅省平涼市課題,名稱為《如何結合本土資源有效開展幼兒園戶外教學實踐活動》,課題編號為[2016]PLG00的研究成果之一。
(744699 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第三幼兒園
甘肅 平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