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京騰+韓林
摘要:鴨瘟是發病率較高的急性敗血性傳染病,致病病毒是鴨瘟病毒,體溫升高、下痢、流淚以及兩腳發軟乏力、頭頸部腫大是該病臨床表現,該病臨床特征還包括食道黏膜出現小點出血且覆蓋灰黃色假膜或者出現潰瘍灶,對該病的流行病學特征、診斷及防控措施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鴨瘟;診斷;防控
中圖分類號:S858.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11-0028-01
鴨瘟是一種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急性熱性傳染病[1],臨床特征除了表現體溫升高、下痢、流淚以及兩腳發軟乏力、頭頸部腫大等,還包括泄殖腔黏膜充血以及出血、水腫等。該病由于存在傳播迅速且病死率高的特點,嚴重阻礙了養鴨業的迅猛發展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1 流行病學特征以及臨床癥狀
該病屬于易感疾病,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以及不同品種的種鴨均可感染,其中感染率最高的種鴨品種是麻鴨和番鴨,通常疾病自然感染潛伏期在2~4 d。據相關文獻報道,人工飼養環境下,該病多見于小鴨;自然環境下,該病多見于大鴨,其中產蛋母鴨易感率明顯較高,這可能與大鴨采用放養的飼養方法存在一定相關性。放養導致大鴨接觸病原機會增多。另外,感染該病家禽還包括鵝,但是不易發生大規模流行。
鴨瘟傳染途徑主要以病禽接觸易感禽的直接傳染為主[2],以易感禽接觸污染環境的間接傳染為輔,主要傳染媒介是被污染過的鴨舍、水源、用具、飼料以及飲水等,另外,野生水禽在感染病毒后也可以成為傳播該病的自然媒介及自然疫源,而將疫鴨調運會造成疫情擴散及大規模暴發。當鴨瘟進入易感鴨群后大概在3~7 d開始出現少數病鴨,再經過3~5 d會出現疾病暴發期,一般持續2~6周后死亡。
鴨瘟臨床癥狀:初期體溫劇烈升高至43~44 ℃,呈現稽留熱型并表現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以及兩腿發軟乏力、喜臥、不愿走動等癥狀[3],若強行將其驅趕則發現部分疫鴨會伴隨雙翅下垂,不愿下水游動,伴有眼周濕潤、分泌膿性物且粘合雙眼癥狀,呼吸困難且伴隨濕性啰音,部分疫鴨會出現頭頸部腫大或排便呈綠色、灰白色,肛門周圍羽毛被污染以及泄殖腔黏膜出現出血、充血、水腫癥狀,病情嚴重的疫鴨黏膜松弛外翻且黏膜面附著黃綠色偽膜,剝脫較為困難;后期出現體溫下降以及精神衰竭的臨床特征,不久之后死亡。鴨瘟急性病例病程與慢性病例病程不同,前者是2~5 d,后者在1周以上,部分可以繼續存活的病鴨常常表現為生長發育不良,建議淘汰;產蛋鴨群的產蛋量也會隨之迅速減少至70%,隨著死亡率增高會導致產蛋量下降至40%甚至停產。
2 病理變化以及診斷
疫鴨食道黏膜及泄殖腔黏膜出現灰黃色假膜覆蓋或小出血斑點且呈現出縱行排列[4],出現的假膜較易剝離但在剝離后會留下潰瘍斑痕,會導致疫鴨十二指腸以及直腸部位出現腸黏膜充血以及出血,具有較強特征性,導致黏膜表面覆蓋一層粘著牢固、不易剝離的灰褐色或綠色壞死結痂以及出血斑點、水腫;疫鴨肝表面以及切面有大小不一的灰白色或者灰黃色壞死點且部分壞死點中間有小出血點;法氏囊呈現深紅色且表面伴有針尖狀壞死灶、囊腔內被白色凝固性滲出物充滿;其組織學變化同樣具有特征性,出現組織損傷。可根據以上病理變化給予診斷,必要時可考慮采用病毒分離鑒定及中和試驗等方法來進行有效確診,其中快速診斷方法是Dot-ELISA。在進行鴨瘟診斷時,需要將其與鴨出敗疾病進行準確鑒別診斷,不要出現誤診情況。
3 防控措施
在引進種鴨時需要注意引進地區是否是疫區,避免從疫區引進,若避免不了則必須實施嚴格檢疫并采取隔離飼養措施,在隔離2周后,若健康則可以將其與原有鴨群進行混合飼養。避免出現健康鴨群誤入鴨瘟流行區放牧的情況并定期用10%石灰乳或者濃度為5%漂白粉溶液給鴨舍及其用具徹底消毒以預防鴨瘟發生。若發生鴨瘟則需要立即對鴨群進行全面檢疫并采取嚴格封鎖、消毒以及隔離等措施,有效避免鴨瘟大規模暴發,另外還可以通過緊急預防接種措施來避免疫鴨交叉感染。
做好種鴨的預防接種工作。通過給種鴨進行鴨瘟雞胚化弱毒活疫苗接種可有效預防種鴨患病。對大于2月齡種鴨需要按照說明書加入生理鹽水以稀釋藥性后進行肌肉注射,劑量為1 mL/只,注射后3~4 d可產生抗體,免疫持續期是9個月;對小于2月齡種鴨可采用腿部肌肉注射疫苗,劑量為0.25 mL/只,免疫持續期是1個月,待生長至3月齡時需要重復注射,劑量為1 mL/只。
目前治療該病尚沒有特效藥,因此需要做好防控措施,其中搞好接種預防措施最為重要。在疫鴨發病早期時可通過給予禽用白細胞干擾素進行有效治療,給藥方法是飲水給藥,給藥劑量是將1瓶禽用白細胞干擾素與10 L干凈飲用水進行混合并將該溶液供500~1 000只鴨飲用,每天飲用2~3次,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控制鴨瘟的有效防控措施是全面檢疫和預防接種等,通過給予種鴨有效早期預防來顯著降低鴨瘟發病率,達到迅速發展養鴨業以及提升養鴨業經濟效益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尚宗民.淺談鴨瘟病的防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3,24(3):139,134.
[2] 張連秀.一例鴨瘟的診斷與防治[J].養殖技術顧問,2014(6):219-220.
[3] 韋超文.鴨瘟的臨床診治體會[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3(8):175.
[4] 周后斌,郭 威.鴨瘟病的診療體會[J].獸醫導刊,2016(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