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平
引言
小學語文作為我國小學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其對于孩子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新課程標準》中曾提出如此一個觀點,“小學語文的日常教育應該致力于學生的文化發展,并對他們日后學習與生活奠定基礎”。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深知教學方式的創新對于學生吸收課堂知識而言有何等重要的幫助,因此,若是長期以老觀念去教授知識,采取陳舊的教學方式,無疑對于學生的創造力以及日后發展進行了間接扼殺。因此,筆者作為一名小學六年級的語文老師,深知在日常教育中必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成為課堂上的主體。因此,本文主要通過對小學語文日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做出一系列分析。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無數實踐證明,課堂上最高效的學習方法在于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動力,因此,在日常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為學生創造出一種有趣的學習氣氛,從而吸引學生融入我們的教學場景之中,并從中受到陶冶以及感染,從而發自內心地主動學習,感受學習的樂趣。
(一)合理引導,激發學生獵奇心態
在日常教學中,若是希望學生能夠達到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教師需要合理引導學生進入我們創造的教學場景之中。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我習慣于設定了一個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從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進行引導。例如,在六年級的課文《》學習中,
例如,在講解課文《山中訪友》時,我們可以如此導入:“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試過站在山頂上看風景?今天,老師帶你們看一看。”隨后,我將備課時坐好的ppt以及錄像在課堂上播放,使學生對于將要學習的文章情景有一個初步認識,并將學生帶到山頂之中,以“置身其中”的視覺去學習這篇課文。
(二)多元教學,幫助學生融入情景
作為一名學生,其濃厚的興趣是自主學習的主要動機,同時也是推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要原動力。但目前大多數老師均將學生引入場景后,隨即便利用其刻板的教學方式去講解知識,從而出現了教學手段單一,大大減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是如此原因,目前的小學教育才會出現一種常見的現象:在學習課文之前,學生們均興致勃勃,無比期待,但一旦開展了課程之后,學生們的學習效率比預期低,這正是由于教師教學手法單一導致。
此外,在引導學生進入教學場景后,教師更是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的方式,將教學內容通過圖像、音樂等新元素更好地融入課堂中,將學生帶入遐想的境界之中。作為小學學生,其自身具有強大的好奇心,因此多媒體展示能夠使他們更好地把關注點聚焦在教學點上,從而挖掘他們努力探究的心里,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
二、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精神
空有濃厚興趣并不能讓學生能夠完成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探究精神更是至關重要。尤其是語文科,要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學生必須帶有自身的探究精神,從而積極參與課堂的主動探究。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宏觀引導,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對知識點進行探究,讓學生在學習中領會知識點,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學習。同時,讓學生在學習探究中學會合作交流,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小組合作方式,促進互相督促探究
在日常課堂上,雖然學生應當作為教學的主體,但作為教師者應該做好引導者的角色,合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意識,從而調動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心理,最大限度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為了讓調動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心理的教學方式不流于形式,因此在課堂上我一般采取分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利用分組談論的方式,不僅僅能夠讓同學們在團隊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亦能夠利用團隊的力量,互相督促組成員自主學習探究,從而達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日常教學中,我會對學生提出一系列的學習目標:首先,我會要求學生能夠將課文朗誦,并且對文中的生字進行認識。隨后,通過小組的形式,將在朗誦期間遇到的問題,如陌生的詞語或是不能理解的語句進行提問,并在小組內把疑問消化,如果難以解決的問題,則在討論后向老師提問。最后,在學習課文后,通過小組的形式,讓每一位同學對課文的認識進行闡述,并在小組內對其中一名同學的見解加以優化,達成小組共識,最終以小組代表對組內對文章見解在全班展示。
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除了能夠讓同學們互相促進自主學習與探究之外,更能夠加強課堂學習氛圍,延伸學生自主學習熱情度。因此,作為教師的應當將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不斷加強,從而讓學生能夠充足地進行討論,使其在自主學習能力上得意不斷提高。
此外,對于小組討論的結果,教師應當及時給予評價,同時就該小組討論結果存在的問題提出開放式問題,讓小組得以繼續對問題進行深究。同時,教師可從多方面對小組進行評價,把評價落實到小組每一位學生身上,提高每一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培養。
(二)舉例解難,培養學生自主處理問題的能力
創新思維是自主學習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并探究的過程中,會對知識點產生疑問。因此,培養學生發現疑問并且提出疑問的能力對于教師引導效果有一定的提升。俗話常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因此,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處理問題,方才能夠讓學生從自主學習探究中取得進步。
在此,筆者更偏重于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做出引導,從而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使其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處理問題,并在對知識點的探究中衍生出新的問題,在小組內探討。
小學語文教學是以學生領悟作為主要學習方式,教師者唯有根據學生的水平以及興趣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深度探究,采取質疑釋疑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如此一來方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加自主探究,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
三、開展課堂活動提高課堂趣味性
除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引導學生提高探究能力之外,課堂的互動性對于學生自主學習亦有一定的幫助。因此,在我們日常教學中,應當以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根據課文的知識點為學生提供活動的機會。
愛展示自己是學生的天性,不少學生都希望老師能夠為他們提供一個表演的平臺,讓他們能夠展示自身才華,因此將課文編排成課本劇是提高學生學習熱情以及提高課堂互動性的一個最佳選擇。在表演過程中,學生會通過對課文中人物性格、對話的模仿,從而更加深入地對課文以及知識點進行學習。
結論
只有使課堂充滿樂趣,學生才會發自內心地積極主動去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培養出自身的探究精神,成為課堂上真正的探究者。
參考文獻:
[1]王永、余文森、張文質,《指導——自主學習》,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2]趙萍、王薇,《小學教學心理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3]朱智賢,《心理學大辭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
[4]王策三,《教學認識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5]鐘祖榮,《基礎教育哲學引論》,文化藝術出版社,1996年9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