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整合,一方面有利于教師創新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英語課堂,另一方面,有利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為培育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創造有利條件。本文首先簡要闡述了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混合式學習的優勢,其次重點圍繞混合式學習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整合的策略展開深入研究與探討,以期能夠為優化初中英語混合式學習設計,促進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深度融合提供有益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混合式學習;信息技術;初中英語課程;教學整合;有效策略
作者簡介:朱霞,福建省福州第二十四中學。
在混合式學習背景下,隨著初中生個體差異越來越明顯,教師和學生對在線教學的需求越來越大,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足以滿足人才培養所需。一直以來,初中英語實際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部分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主能動性薄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導致教與學效果不佳。在混合式學習背景下,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成了初中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混合式學習的意義
(一)有利于豐富教學資源,拓展英語學習渠道
語言學習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豐富的教學資源以及多元語言交流渠道將對學生多種感官進行針對性刺激,這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基于信息技術的輔助,學生學習過程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混合式學習充分整合了傳統教學模式與互聯網教學模式的優勢,學生可以通過各式各樣的途徑開展英語學習活動。同時,學生身處于原汁原味的語言氛圍中,有利于增強他們聽說讀寫譯方面的知識與技能,進而達到鞏固、提升的學習目的。
(二)有利于提高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有利于促進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并且教師在整個過程中的角色也隨之發生改變。在混合式學習中,學生一直處于主體地位,教師不是單純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而教,學生也不是為了提高英語成績而學。混合式學習不斷激勵著教師改變教學方法,構建趣味性、多元化、互動分享、自主合作的高效英語課堂是混合式教學一直以來堅持貫徹的教學理念。隨著英語教學策略的不斷調整,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位置更加凸顯。
(三)有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促進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水平與初中英語信息化改革效果有著緊密的內在關聯。開展混合式學習,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教師專業能力、綜合素養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唯有合理科學利用時間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積累,才能持續深化對混合式學習理念的認知,不斷積累更豐富的教學經驗并針對性調整傳統教學模式,在不斷優化與調整教學設計中教師的專業能力與素養也將隨之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四)有利于加強師生互動,實現個性化教學
大數據與信息技術為混合式學習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手段支撐。隨著越來越多交互式工具與在線教學平臺出現,師生間、生生間的溝通交流不會受到時空的限制與約束,更重要的是教師通過大數據或者信息技術能夠實時監督學生階段性學習情況,之后有利于教師開展針對性指導,以便及時解決學生的難題及疑惑,最終使得智能化、個性化教與學成為可能。
二、混合式學習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整合的策略
(一)全面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術應用能力
基于混合式學習的具體需求,教學理念與教學思想創新是教學改革的第一步,也直接關乎著初中英語整體教學效果,可能會影響初中生英語核心素養培養效果。更重要的是,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術應用能力是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課堂實現有效整合的先決條件。因此,學校可通過培訓的方式幫助教師構建系統化的理論知識體系,也可鼓勵他們積極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真正為構建智慧英語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首先,培訓內容既包括理論又涵蓋實踐,簡言之,一方面,需要引導教師熟悉、了解直至接受最新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鼓勵教師自主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學習與操作教學軟件。另一方面,通過培訓讓教師深刻理解信息技術與英語課堂有效整合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以便為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技術應用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其次,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術應用能力還涉及運用英語聽說類App的熟練靈活程度。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潛移默化地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滲透聽說類英語學習App正確使用的步驟方法。不管是“英語流利說”還是“趣配音”,類似的App上音效種類豐富,即使學生發音不準確,也可以通過反復實踐來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每周上傳一個優質的配音作品,進而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未來學習與努力的方向。
(二)整合優質教學資源,構建課程庫
為真正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依托多樣化的教學資源,以“云課堂”為載體開展“課前—課中—課后”的進階式教學過程,并且組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以深化線上線下教學成果。在構建課程資源庫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充分結合信息技術特點以及初中英語教學現狀,從初中生興趣愛好出發構建多元契合的課程資源庫。例如,開發優質的網絡課件、示范課教學素材、與教材配套的慕課教學資源以及微課電子教材,以便讓英語課堂重新煥發生機,構建原汁原味、口音純正的高效英語課堂。
其次,高質量管理課程資源庫并且鼓勵教師總結實踐經驗、優勢與不足,將日常使用的教學資源定期上傳至課程庫中,以達到定期更新資源庫的目的。
例如,選取并且下載更契合教學主題的視頻動畫,能夠讓整個課堂氛圍變得充滿生機與活力,進而有效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選擇音頻教學資源能夠確保學生接觸到的發音是標準的,久而久之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更純粹。經過針對性訓練,學生能夠逐漸感受到重音、節奏、語音、語調、連續、弱讀、爆破以及意群的含義與劃分;圖文結合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例如,在教學“Welcome to China”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挑選并且在課上向學生展示中國文化風貌,用更形象、直觀的形式“歡迎新同學,結交世界各地的新朋友”。
(三)精準定位信息技術與英語融合教學著力點
教師應明確使用什么樣的方式促進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融合才能得到最優解,由此發力,定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首先,單元整合教學。初中英語教材內每一單元都有明確的教學主題,有的會圍繞某一個關鍵詞展開,例如,“playing sports”的主題為“運動”,“keeping healthy”的主題為“健康”。當明確單元教學主題之后,教師可以由此出發整合線上與線下教學資源,盡量做到“精且全”。之后,先讓學生利用類似“百詞斬”這樣的單詞學習工具進行自主預習,大致了解單詞含義、重點句型以及每篇文章主旨,接著教師在正式教學中就學生在預習環節出現的困惑與問題進行針對性講解并且進行總結。課后,教師為學生推薦相關英語文獻、影視作品以及新聞資訊,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與觀影習慣,這對深化混合式學習效果大有裨益。
其次,探究教學。英語教學過程從根本上來看是信息溝通交流的過程。在整個混合式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引導學生借助學習工具自主分析、思考與解決問題,將他們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來,為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奠定堅實基礎。因為英語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涉及有關西方國家文化背景、風俗習慣、歷史發展等知識,這就需要在教師的有效引導學生多渠道、多途徑進行了解,這是深化教學效果的關鍵。
(四)依托網絡信息技術加強多元化情境創設
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內容大多都與現實生活以及歷史背景存在緊密關聯,教師應充分發揮出信息技術的優勢與特點,借此為學生創設一個極具生活化、趣味化等多元特征的英語教學情境與氛圍,通過相關圖文、視頻、音頻有效幫助學生全面把握每一單元、每一課文的教學主題與教學目標,將學生完全帶入到情境中,提升他們的課堂參與感,進而助力學生自我實踐能力與語言綜合水平提升與發展。
課前,教師可以先從網絡上找一些與教學主題相關的視頻并讓學生觀看,為學生快速理解相關知識奠定堅實基礎。以“How can we protect ourselves from the earthquake?”教學為例,大多數學生由于沒有親身經歷過地震,因此,對其產生原因、個人防護與解救等方面的認知比較片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此良機組織學生進行地震情景模擬并合理分配角色,讓學生扮演醫生、傷員、演志愿者等。通過這種帶入性教學手段進一步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還利于針對性培養他們的英語溝通交流能力,增強語感。
三、混合式學習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整合的教學案例
調查數據顯示,初中英語課程與互聯網有效融合的內驅力并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有時候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只是停留于表面,導致信息技術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影響甚微。因此,為了驗證基于慕課平臺與一起作業App整合教學設計對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與可行性,筆者選取了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Playing sports”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結合具體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來詳細呈現基于慕課平臺與一起作業App的混合式教學實踐過程,希望能夠給一線英語教育工作者帶去更多參考與借鑒。
教學準備
(一)教學前期分析
1.教學目標分析。知識目標:在圖片、視頻的幫助下能聽懂并認讀與運動相關的交際用語;能運用所學句型進行問答;能口頭描述自己和他人平時的運動安排;能正確模仿本課課文,寫出自己或他人一周日常的體育活動安排。
能力目標:能模仿課文寫出自己的一周體育活動安排并付諸行動,引導學生以Ann為榜樣,積極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體育運動并養成健康規律的生活習慣。
(二)教學環境分析
線上環境:在正式開展教學之前,筆者以家長會為契機向學生以及家長詳細介紹了慕課以及一起作業App這兩大重要的學習工具并示范了具體操作步驟。征得家長和學生的同意之后,在技術人員、全體英語教師以及學生、家長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創建了線上英語班級與課程。
線下環境:在傳統教室內配備多功能一體機,布置穩定快速的網絡,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為每位學生配置一臺學習平板。
(三)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課件的主要功能為輔助學生自主學習,幫助教師進行課堂教學。
設計任務單:任務單包括很多任務模塊,如學習指南、學習任務、困惑與建議等。
微課:“spend... in/on...”“take part in...”“There is going to be...”句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難點,因此,筆者在課前制作了微課。具體步驟為:第一步,制作PPT,用一起作業App錄屏功能制作微課;第二步,將制作好的微視頻上傳到慕課平臺;第三步,編輯觀看要求。微課主題為“體育運動”,激活舊知,引導學生復習已經學過的動詞短語“play football...”,引入新知spend... in/on...、take part in...、There is going to be等并講解這些短語的運用技巧以及注意事項。
(四)教學過程實施
1.課前自主學習階段。筆者將設計的自主學習任務單以及教學微課上傳到慕課平臺,將課前檢測題發布到一起作業App,供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在此階段,學生如若遇到困惑或者疑難問題可以直接在線尋求教師或者同學的幫助,實在無法解決時將其記錄在“學習筆記”欄目內,以便教師后期集中解答。由于慕課自帶大數據分析功能,針對學生課前自主預習情況,大數據在進行精密分析之后會得出相應數據,筆者通過分析數據得出學生依舊掌握不好spend... in/on...、take part in...、There is going to be...這些固定搭配的用法,需要在課堂上著重講解。
2.課中授課探究階段。首先,筆者通過一段“2022北京冬奧會視頻集錦”導入,讓學生基本了解本單元的教學主題。其次,借助蒙層、放大鏡、聚光燈、發音詞典等教學工具展示新授短語并且讓學生逐一進行造句。接下來,通過一起作業App開展互動游戲,通過圖文匹配題幫助學生辨析和牢記詞匯。最后,教師與學生展開互評,教師做最后總結。
3.課后鞏固提升階段。依托一起作業App,教師布置課后作業,如將自己一周的運動安排制作成思維導圖上傳到一起作業App,供學生之間相互學習與借鑒。教師統一進行線上批閱作業并根據教學內容推薦相關繪本等,進一步幫助學生拓展與鞏固知識。根據學生作業完成情況,教師再次錄制微課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以提升英語學習質量與效率。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混合學習背景下,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更加和諧、輕松且現代化的學習環境,信息技術必然需要發揮出更加積極的作用。教師需要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有效整合到教學全過程,這對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充分利用數字資源進行個性化學習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廖華.信息技術下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策略與實踐[J].海外英語,2021(8):126-127,147.
[2]鄧妍禎.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11):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