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地方財政支出固化嚴重,通過收權將資金預算、分配權統一到財政部門。
全國財政收入放緩的預期明顯,多個省份下調今年財政收入增速目標。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分析認為,宏觀經濟增長預期改變、企業盈利能力下降以及減稅清費的改革趨勢,是造成多地調低預期財政收入目標的重要原因。《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了解到,開源空間有限,地方財政支出節流或將成為財政部門在2017年的一個重要選擇。此外,打破地方財政支出固化嚴重的現狀,也成為化解財政收支僵局的突破口。
近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指出,在當前財政收入增速放緩、民生等各方面支出需求增加的情況下,決不能讓大量資金趴在賬上“睡大覺”。要加大力度清理盤活沉淀的財政資金,從體制上解決“打醬油的錢不能買醋”,確保公共資金高效安全使用。
在不斷集中預算權和支出管理權的基礎上,將財政部門打造成核心預算機構,成為正在醞釀的財政部門“收權”改革的主要出發點。
多省下調增長預期
截至2月底,隨著各省市兩會的結束,各地2016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7年預算數據全部公布。《財經國家周刊》梳理31個省區市公布的財政數據發現,2017年有12省份下調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率目標,僅9省份上調,其余10省份持平。
其中,北京、浙江、四川、河南等省市,將2017年財政收入的目標下調至與當地GDP增速相當的水平。財政收入大省廣東,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1.03萬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0.5%,剔除營改增等因素后同比增長9.9%,2017年廣東省將財政收入增速目標下調到9%。
另有一些省份下調幅度較大。比如江西,2016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8.7%,2017年的預期財政收入目標則降至5.1%。江西財政廳在分析2016年預算執行情況時表示,新常態下財政收入增幅收窄,財政收支矛盾進一步凸顯;部分地區尤其是少數基層收入質量不高,財政保障能力較弱。
財政收入是衡量政府財力的直接指標,是公眾獲得公共服務與產品的經濟基礎。收入下調,意味著財政收支矛盾將更為嚴峻。
據《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了解,開源空間有限的前提下,地方財政支出節流將成為2017年緩解財政收支矛盾的主要選擇。近期,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就地方財政風險進行的調研顯示,地方財政支出固化嚴重,解決這一問題,或將成為化解財政收支僵局的突破口。
參與上述調研的一位人士對記者表示,在多地調研中他們發現,目前即使在地方財政收入已經十分緊張的情況下,財政支出仍有不斷固化和強化的趨勢,地方支出結構固化的程度要強于中央,而且越到基層財政越困難,財政固化程度越嚴重。
“這里有著方方面面復雜的原因。”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說,最為頑固的,就是部門的“二次分配權”肢解預算統一分配權的問題。資金分配渠道固化到了部門,這對應的就是財政資金的“切塊”分配問題嚴重,比如基建、教育、科技等方面都存在這樣的現象。
除了“塊塊”,“條條”上也存在明顯的固化。上述人士表示,專項轉移支付的分配,目前仍然是通過部門按照“條條”進行分配。從1994年到2012年間,專項轉移支付的種類增加到220種,雖然最近幾年的財稅體制改革要求盡量減少專項轉移支付規模,但由于專項資金都固定在相應的部門,自上而下通過“條條”分配,因此專項轉移呈現出只有設立沒有退出、規模只增不減的固化現象。
另外,有些地方的財政支出難以適應形勢變化的需要。仍以專項轉移為例,不少地方政府在使用資金時,脫節、錯配時有發生。
“比如義務教育轉移支付資金,現在還是按人口戶籍所在地來往下分配的,但是隨著城鎮化,人可能早就不在當地了,這就導致支出和人員脫節,當地可能實際中不需要這筆錢了,但錢還是按時按點固定撥下去,有的還在村里蓋了很好的校舍,但人可能都集中到了城鎮,造成財政資金的低效、無效。”
醞釀“收權”改革
“財政支出的固化,背后反映的是各方面原因形成的利益固化,這種既得利益固化的管理,使現在財政支出結構優化的改革遇到了層層障礙。”劉尚希說。
上述接近財政部的人士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預算改革以來,隨著綜合預算和預算細化等改革不斷進展,財政部門正在不斷集中預算權和支出管理權,預算“碎片化”的現象有所改善,但仍有待根本性改觀。在政府內部,財政部門地位有待提高,財政部門之外,不少部門都還在掌握著一些資金的分配權,成為現實中的“準預算機構”。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了解到,下一步財政部希望將各級財政部門建成真正的核心預算機構,將資金預算、分配權集中到財政部門。
“首先就是要強化各級財政部門的預算管理主導權。”上述人士對記者說,具體包括預算工作統籌指導權、部門預算審核權以及預算執行監督權,使各級財政部門能夠真正成為政府預算編制和執行的參謀助手。
第二,財政部門要統攬政府全部收支,所有政府收支活動都要納入財政部門的管理監督視野,各種政府收支都應在全口徑預算體系的平臺上進行分配,從而以全局利益消除局部利益。換句話說,各個“花錢”的單位只能通過全口徑預算體系的平臺安排收支,切斷預算單位行政履職與其經費撥款之間的直接關聯。
只有這樣,財政部門統攬收支、財政資金分配必須由預算安排,才能真正形成一個完整的政府收支管理體系。
記者了解到,財政部門醞釀的“收權”改革中,并非一味權利集中,而是有收有放。上述人士認為,在將財政部門打造成核心預算機構的基礎上,未來可以有限度地賦予其他公共部門對本部門預算資金的項目安排、調劑權。對于財政明確支持的那些項目,項目資金可以全額分配給相應的業務部門,由部門統籌安排,改變目前財政資金在發放時仍有所保留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