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群+李立新
摘要 玉米是延壽縣主栽作物之一,分析了玉米產量提高的限制因素,包括品種選用不當、整地質量差、施肥不合理、田間管理不到位等因素,致使玉米單產不高。根據多年試驗和生產實踐,提出了解決措施,包括精細整地與合理輪作、選擇適宜品種與嚴格種子處理、適時播種與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科學管理、蟲害防治等方面內容,以期為有效提高玉米產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 玉米單產;限制因素;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5-0060-01
玉米是黑龍江省延壽縣的三大主栽作物之一,常年播種面積在3.2萬hm2左右。近幾年,對全縣的玉米生產全過程進行全面細致的調查,歸納總結出延壽縣玉米單產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并制定了解決措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將其總結如下。
1 玉米單產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
1.1 品種選用不當
在玉米品種選擇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越區種植和盲目密植。一些農戶在選種時盲目選用產量高的晚熟品種,而不看品種的生育期是否適合當地種植,造成了玉米不能正常成熟,籽實水分大,產量也不高。還有就是農戶在增加種植密度時不選用緊湊型或半緊湊型的耐密品種,而選用平展型品種,這樣就會因為通風透光不好,造成空稈、穗小、粒輕、禿尖、缺粒,從而影響產量。
1.2 整地質量差
玉米田缺少深翻基礎,秋整地多數是用旋耕機旋1遍。由于沒有深翻基礎,旋耕深度又不夠,播種后如遇春旱,往往造成芽干;遇春澇,水分又容易積存在薄薄的耕層內,常造成粉籽。由于整地不合理,造成缺苗斷條,因保苗株數不夠,影響玉米產量。
1.3 施肥不合理
玉米是喜肥作物,高產栽培就需要施用較多的肥料。現在一般農民的施肥量都很大,但是由于施肥比例不科學、施肥方法不合理,因而滿足不了玉米的需要,影響肥料的利用率。在施肥比例上,一些農民習慣于按N∶P∶K=1.5~1.9∶1.0∶0.5的比例施肥。這種施肥方式使土壤中的氮素基本平衡或略有剩余,磷素在土壤中有較大的積累,而鉀素的投入則小于作物的利用,不但不利于籽粒生長和莖稈強壯,也制約了玉米產量的增長。
1.4 田間管理差
1.4.1 出苗后深松不夠。出苗后進行鏟前深松或鏟前趟一犁。農機手往往為了快,蹚地深度不夠,不但不能達到散寒蓄墑的目的,而且也影響了以后2次蹚地的深度及上土量,使覆土過淺,玉米易倒伏。
1.4.2 定苗過晚。玉米定苗應在三至四葉期,而農民常常在五至六葉期定苗,定苗過晚,玉米須根發生,不但難除苗根,而且也影響留下苗的生長;另外,結合鏟地定苗,往往都是用鋤頭砍掉多余苗,經常出現鋤根不徹底、后期未鋤凈的根部發出芽子,不但需要人工再次清除,也浪費了養分。
1.4.3 追肥質量差。由于目前尚沒有太合適的施肥機械,普遍的追肥方式是把肥料施到壟幫,然后結合蹚封壟地大犁蹚土覆蓋。該方法雖省工省時,但由于要結合蹚封壟土施入,延壽地區一般封壟蹚地在6月下旬,而6月下旬玉米已經達到12葉左右,錯過了玉米的最佳追肥期(七至九葉期),所以常出現玉米貪青晚熟現象;如在玉米最佳施肥期施入,封壟蹚地過早,又容易造成草荒和倒伏;另外,該施肥方法由于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后期玉米就容易脫肥。這種施肥方法比人工刨埯施的減產3%~12%。
1.4.4 玉米螟危害嚴重。玉米螟是危害東北地區春玉米生產的主要害蟲。黑龍江省南部地區每年可發生2代。一般年份玉米受害后減產10%,嚴重發生時,減產約30%。農戶也很少防治,影響了玉米的產量和商品性。
2 提高玉米單產的技術措施
2.1 合理輪作,精細整地
前茬選擇大豆、馬鈴薯等軟茬,并實行3年以上輪作,使各作物生長發育及土壤狀況進入良性循環。至少3年深翻1次,翻后旋耕起壟,做到秋翻秋起壟[1]。翻深20~22 cm,實行翻、耙、起、鎮壓連續作業。或者進行深松,深度達到30~40 cm。
2.2 選擇適宜品種,嚴格種子處理
本著生育期適宜、抗逆性強、高產質佳的原則選擇良種。生育期所需活動積溫應比當地平均活動積溫少100~150 ℃。種子質量要達到國家一級種標準,種子通過精選晾曬后,在播前用35%多克福種衣劑按藥∶種=1∶70比例進行種子包衣處理[2]。
2.3 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當耕層5~10 cm的地溫穩定通過7 ℃時搶墑播種。采用機械精量播種,播種做到深淺一致,覆土均勻,隨播隨鎮壓,鎮壓后播深達3~4 cm。通常墑情差的土壤深開溝淺覆土,墑情好的土壤覆土淺一些,出苗快。土壤含水量低于20%的地塊采用人工催芽坐水埯種。
播種密度應根據不同地力水平、不同品種、不同栽培方式等因素而定[3]。若玉米與矮桿作物小比例間作,可適當增加密度,保苗6.5萬~7.5萬株/hm2。如果采用清種的方式,稀植品種保苗4.0萬~5.0萬株/hm2,耐密品種保苗5.5萬6.5萬株/hm2。
2.4 平衡施肥
實行平衡施肥,施優質農家肥30 m3/hm2,結合整地施入(揚施或破壟夾肥),化肥可用尿素300.0~400.5 kg/hm2、二銨124.5~174.0 kg/hm2、氯化鉀75.0~124.5 kg/hm2,或等量的其他肥料深施作底肥。氮、磷、鉀的比例為2.5~2.8∶1.0∶0.8~1.0。全部磷、鉀肥和氮肥的1/3作底肥,余下的2/3氮肥作追肥。玉米七至九葉期或拔節前進行,及時追施余下的氮肥,追施后封嚴土,保證追肥質量[4]。
2.5 鏟前深松,及時間苗
出苗后進行鏟前深松或鏟前趟一犁。蹚地要注意深度,頭遍地要拿住犁底,達到最深。為了蹚深,又不壓苗、傷苗,用小窄鏵犁,機械行走速度要慢,應遵循“頭遍地不培土,二遍地少培土,三遍地起大壟”的原則[5]。
適時定苗是實現合理密植的關鍵措施。間苗宜早,應選擇在幼苗扎根之前,一般在幼苗3~4片葉進行定苗,留健壯苗。間苗時一定要注意連根拔掉。
2.6 蟲害防治
6月中下旬,玉米平均有黏蟲50頭/百株時達到防治指標。可用菊酯類農藥300~450 mL/hm2兌水450 kg/hm2防治,或用有機磷農藥噴霧防治,或人工捕殺[6-8]。
玉米螟防治指標為活蟲80頭/百株。在玉米大喇叭口前期,用3.5%銳丹乳油225 mL/hm2,拌細砂150 kg/hm2丟心,用量2.5~3.0 g/株,或用3.5%銳丹225 mL/hm2加水150 kg/hm2,灌入礦泉水瓶內,蓋上扎成小眼淋施2~3 mL/株防治[9-10]。
3 參考文獻
[1] 童山.夏玉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6(17):20.
[2] 高淑芬.淺析玉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現代農業研究,2016(2):24.
[3] 相校飛.淺談玉米地膜覆蓋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3(21):81-82.
[4] 代東明,劉恩澤,高均平.玉米優質高產施肥栽培技術研究[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2):56-60.
[5] 吳志勇.玉米制種矮化密植優質高產配套栽培技術研究簡報[J].新疆農業科學,2008(增刊1):81-83.
[6] 邢躍先,檀國慶,張妤,等.吉林省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玉米科學,2006(3):126-128.
[7] 王悅.影響玉米產量的主要限制因素及配套栽培技術應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1):148.
[8] 王崇桃,李少昆,韓伯棠.玉米產量潛力實現的限制因素的參與式評估[J].中國軟科學,2006(7):53-59.
[9] 岳銘鑒,李慶龍.限制遼寧省玉米產量的主要因素[J].雜糧作物,2005(3):162-163.
[10] 姜秀芝,孫艷華,姜成軍.影響呼蘭區玉米產量限制因素及提高玉米產量途徑[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11(2):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