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榮
摘要 本文分析了濉溪縣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發展措施,以期為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問題;發展措施;安徽濉溪
中圖分類號 F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4-0283-02
Investigation o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Suixi County
WU Yu-rong
(Suixi County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tation of Anhui Province,Suixi Anhui 235100)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in Suixi County,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measure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development status;problems;development measures;Suixi Anhui
1 服務模式
濉溪縣農機局著力培育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瞄準管理規范化、經營品牌化、生產科技化、作業規模化、成員技能化、產品安全化的發展目標,通過政策扶持、能人帶動、典型引領、創新驅動,實現了農機合作社有序、健康、規范發展。截至目前,濉溪縣已有機具、在工商部門注冊的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數量分別為2 230臺套、18個,入社社員超過570人,從業人員890人,資產總額近5 600萬元。從創辦形式上看,全縣農機合作社主要有4種服務形式[1-2]。
1.1 農機大戶、農村能人帶動型
領辦人是農機大戶和技術能手,通過言傳身教帶動社員開展跨區作業、農機維修服務。他們懂技術、會操作、能修理,能根據本地種植特點,對農機具進行適當改造,是政府重點培育主體。如濉溪縣眾成專業合作社入社社員50余人,擁有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各類配套農具的數量分別為30臺、28臺、150臺(套),機庫棚、維修車間、培訓用房、辦公用房分別為800、150、60、60 m2。2016年開展訂單作業和跨區作業,完成機耕、機播、機收、秸稈還田、深耕深松、機械栽植等作業面積逾5 333.33 hm2,實現服務收入340萬元。
1.2 農機合作與土地經營結合型
領辦人是種糧大戶,這類合作社經營土地規模大、多承擔種子生產,機械化程度高,實現了玉米、小麥全程機械化作業,糧食得到了增產,達到了節本增效、降低成本和增收的目的。如濉溪益民專業合作社入社社員68名,擁有耕種收割機械設備有43臺(套),合作社采取全程土地托管、菜單式半托管2種方式服務農民。全程土地托管就是農民自愿把土地交給合作社,并交納托管費,合作社負責從種到收全部管理,收獲糧食全歸農戶。農戶在交地時,先交全年托管費用的80%,秋收后把剩余的20%補齊。合作社保證糧食產量不低于當地當年的平均產量,如產量低于當地的平均產量的20%時,將按價格補償。半托管模式是指統一施肥、統一播種、統一植保、統一收獲,集中購置生產物資,農民按當時的市場價,按項目付費。這2種方式都實現了土地集中管理,提高了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水平。
1.3 實體資本與技術能手合作型
領辦人是農機銷售、配件供應、維修服務等企業,農機技術能手入股參與。這類合作社實體經營與農機專業服務緊密結合且資本雄厚,具有承擔農機專業大型活動、應急調動服務以及試驗示范項目的實力。如濉溪縣百善支農農機專業合作社2013年承擔了濉溪縣農委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項目及縣農發局農業生產服務組織建設項目;2014年承擔了省農機局農機化示范縣建設項目;每年舉辦新機具、新技術演示會4次以上,為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的推廣應用,農機生產組織化程度的提升做出了貢獻。該合作社2010年被評為省級示范社,2012年被評為國家級示范社。
1.4 股份合作型
按照“政府導向、法人投資、農民參與、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原則,由有實力的企業牽頭,農戶以土地入股組建。如淮北市口子谷物良種繁育專業合作社入社社員2 100戶,入股土地674.6 hm2,耕作機、收割機、運輸機等250臺大型現代農業機械,種子加工和烘干設備1套,固定資產3 500萬元。該合作社由百善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區農民以土地入股,淮北順達商貿有限責任公司、濉溪縣五鋪農場以資金入股組建。五鋪農場負責合作社的生產經營管理等日常工作,對入股的土地采取“五統”運營方式,即“統一耕作、統一配方施肥、統一品種安排、統一田間管理、統一產品銷售”。合作社年終支付農民最低保證金10 500元/hm2后,再將剩余的利潤根據有關規定和合作社的章程按股份進行分配,是濉溪縣推動現代糧食產業規模化、管理科學化、服務社會化、經營機制化的一種新嘗試。
伴隨著農業農村改革的推進,濉溪縣農機專業合作社按照市場的需求,產生了多種形式,比如協議合同服務、訂單經營服務、“一條龍”經營服務[3-4]、跨區作業服務等,不斷創新經營服務方式,促進了農機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發展,推進了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
2 主要工作措施
2.1 加大政策扶持
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優先向合作社傾斜,并根據合作社開展作業需求,適當放寬補貼機械類型,支持合作社增強農機裝備,現代農業示范園作業和各類農機科技創新項目優先安排合作社承擔。通過實施國家購機補貼政策、農機推廣補助項目,加大對農機合作組織建設的扶持力度和組織指導,構建以農民投資為主體、政府投資為輔的多元投資體制[1-4]。
2.2 加強組織宣傳
濉溪縣農機局把農機合作社建設工作列入工作重點,每年初都召開專門會議,制訂建設標準和考核辦法。通過網絡、電視臺、專欄專刊、農機合作社建設典型事例、開展農機科技下鄉活動,加大宣傳農機專業合作社知識,積極營造農機合作社建設的輿論氛圍[5-6]。
2.3 加強技術信息服務
工商、稅務部門對從事農田作業的服務實體免交工商管理費、營業稅,政府相關部門對參與跨區作業的服務實體或農機戶免交過路費、過橋費。農機部門推廣“農機通”業務,辦理“農機專用供油卡”,提供技術信息服務。對農機服務人員定期進行年度培訓,通過短信平臺為農機合作社社員提供天氣預報、機具需求、作業進度和跨區作業信息服務,引導機械合理流動,提高機械作業效率,增加社員收入。
2.4 拓展農機服務領域
抓好工商免費登記注冊、農機跨區作業免費通行和農機作業減免稅等工作,依托縣、鄉鎮農機推廣站,發揮農機合作社和示范戶的帶頭作用,推動農機社會化服務向村、組延升。積極引導農機合作組織實行連片規模作業,從單項向綜合作業拓展,大力倡導“訂單作業”和“保姆式”的一條龍作業經營模式,推動有條件的合作社進行土地流轉,實行農機標準化、社會化服務,推動合作社自我發展、自我壯大。
3 存在的問題
3.1 建設場地成為合作社發展瓶頸
不少新成立的合作社基礎設施簡陋,服務能力低下,不適應規范化建設的要求。特別是農機合作社新使用土地和建房用土地的審批困難,導致大型農機具無處存放,老化、損耗嚴重,影響使用。
3.2 合作社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裝備實力不均,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一些農機合作社在管理方面不規范。不少社員只關注“農田作業”,忽視了對合作社的經營管理,尤其是一些規模較小的合作社,往往由理事長決定內部事務,合作社整體運作隨意性較大。
3.3 國家政策扶持力度薄弱
組建農機專業合作社缺少充足的資金。國家對農機合作社投入的扶持資金太少,獎勵額度不足以調動農民入社的積極性,金融部門放貸資金額度有限,且往往周期短、利息高,難以體現金融政策的扶持。
4 發展建議
4.1 加大政策扶持
在信貸、財政、用地建設、稅收等方面出臺有針對性的配套扶持措施和可操作性的規定,美好鄉村建設更應將農業機械存放、維修、管理、培訓場地列入規劃,國土部門優先安排庫(棚)等配套設施用地計劃,金融部門研究和出臺推進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發展金融服務的政策,財政部門對獲得國家級、省級示范社稱號的合作社給予獎勵,對獲得市級示范社稱號及剛成立基礎條件較好、有發展潛力的合作社給予扶持,為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發展騰飛插上翅膀[7-10]。
4.2 加強組織領導
制定詳細的建設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大力宣傳農機合作社建設和發展的先進典型。充分調動農機管理、推廣、培訓、監理、信息服務等方面的力量,整合資源,落實責任,形成抓農機合作社建設的合力,大力培育發展農機合作社建設亮點。注重扶持鼓勵、政策優惠、資金扶持、業務指導。及時總結發展的好經驗、好作法,廣泛宣傳,引導帶動全縣農機合作社的發展。
4.3 完善經營機制
在管理方面,注重農機合作社規范化創建內涵,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完善民主決策,要尊重社員參與合作社管理的民主權利,真正做到“一人一票”。推進國家、省級農機示范社創建,通過示范引導,以點帶面,整體推進,促進農機合作社發展。在分配上,帶機具進來的,要按作業量分成;帶土地進來的,要按土地規模分成;帶資金進來的,則應該按股本分紅。
4.4 拓寬服務領域
支持農機合作社從傳統的種植業向林果業、畜牧、漁業和設施農業等領域擴展,從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耕、種、收環節向農田改造、農產品儲運和加工等環節延伸。鼓勵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和種糧大戶發展糧食烘干,把糧食烘干機械化作為社會化服務的內容。把培育服務品牌作為推動農機專業合作組織持續發展的基礎,內強素質,外樹形象[11-15]。
4.5 促進壯大發展
按照“引導不強迫、支持不包辦、服務不干預”的原則,支持農機專業戶發展成為農機大戶,引導農機大戶、種糧大戶、普通農機專業戶和農戶,采取多種方式(帶機具、土地、資金、技術等)創建農機合作社等服務組織,培育組織化、專業化、規范化和品牌化程度高的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支持農機合作社開展橫向聯合與縱向協作,形成規模化、標準化、全程化的作業服務能力。鼓勵一部分農機合作社既成為周邊農戶機耕機播機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又成為自己經營流轉土地的農業生產主體[5-6],全鏈條獲取收益,推動現代農業又好又快發展。
5 參考文獻
[1] 董德勝.阜新市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分析[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3(1):82-84.
[2] 張朝富,潘峰.敘永縣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情況調查與思考[J].四川農業與農機,2013(2):46-47.
[3] 杜盛.鳳城市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調研[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3(5):70-71.
[4] 鄧學民,沈朝華.蒙城縣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調研報告[J].中國農機監理,2013(7):26-28.
[5] 宗廣軍.沂水縣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調研報告[J].山東農機化,2013(4):25-26.
[6] 宗錦耀.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 大力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N].中國農機化導報,2010-03-29(008).
[7] 宗錦耀.深入實施條例 依法加強監理 努力推動我國農業機械化安全發展[N].中國農機化導報,2011-05-02(002).
[8] 宗錦耀.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鄉鎮企業局).主食加工業是成長潛力巨大的強農產業[N].農民日報,2014-07-23(003).
[9] 徐毅力,王全成.武漢市蔡甸區農機合作社發展情況調查[J].湖北農機化,2011(6):15-17.
[10] 秦銘蔚.關于駐馬店農機合作社的發展研究[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14.
[11] 夏曉宇.完善黑龍江省農機專業合作社管理機制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商業大學,2014.
[12] 李世武.農機專業合作社功能及形成原因分析[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1(5):51-52.
[13] 王莉.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問題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0(7):41-43.
[14] 李常廣,劉芳.我國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機科技與裝備,2010(10):81-82.
[15] 王國占.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問題研究[J].農機科技推廣,2009(7):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