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業課程是高校創業教育中的關鍵環節,其教學效果影響學生對創業的認知及傾向,然而我國一大批高校在開展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呈現出了一定的問題,使得創業教育在我國大部分高校難以取得成功,更難以得到普及。案例教學在我國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日臻成熟,文章提出將案例教學植入到創業教育中,分析了案例教學在創業教育中的適用性,并談了案例教學在創業教育中的運用。
關鍵詞:創業課程;案例教學法;高等教育
1 前言
案例教學法(Case Study)最早于1870年由當時擔任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的克里斯托弗·哥倫姆布斯·郎道爾(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教授創立。它是一種讓學生把自己融入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場景,通過討論學習來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常常應用于法學和管理學等學科的教學。案例教學中學生不但可以通過分析和研究案例中的各種成功經驗或失敗教訓總結出某些一般性的結論或原理,而且可以通過思考和研討來拓寬思維和視野。這一教學方法經過發展,在哈佛大學的MBA和法律專業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20世紀80年代,案例教學法開始被我國部分高校所采用并逐步推廣開來。經過30多年的教學實踐,高校教學運用案例教學法已越來越規范,促進了我國高校教學改革和發展。
2 創業教育課程的特點
1. 實踐性強。創業教育的目的是傳授學生從事創業實踐必須具備的知識、技能等,使學生能夠創造性地就業和創業。創業教育教學中所有的知識點都要能被實踐檢驗并對創業實踐有指導作用。
2. 注重創業能力的提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為了適應21世紀新的挑戰和變革的需求,革新教育和培訓過程必須包括創業能力,這種能力無論對工資形式就業還是自我謀職都同等重要。”而創業能力的提高要求學生邊學邊做,提高創業的綜合能力與素質。其中兩項最基本的能力是市場營銷計劃能力和理財能力。
3. 時代性強。創業教育必須與時代發展同步。比如國家為了鼓勵創業,企業設立的條件及稅收優惠包括小額貸款在現有教材中沒有涉及,需要教師與時俱進及時收集相關信息更新授課內容。
3 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中案例選取存在的問題
案例教學法是解決創業教育課程改革中理論聯系實際的有效途徑之一,它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把創業者的案例加以典型化來處理,模擬成供學生思考和判斷的案例,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創造精神和創業能力。但是由于我國的創業教育本身起步較晚,在教學環境、師資力量、學習能力、社會實踐等各個方面都相對落后,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 案例的來源缺乏實用性
目前創業教學中的絕大部分經典案例如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茨、蘋果公司喬布斯、雅虎的楊致遠等都來自于美國的哈佛商學院的教材,但是國與國之間在政治、法律、文化、價值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性使得這些案例在實際運用中,只有某種程度的思考和分析價值,實際的應用價值卻大相徑庭。而且在實際教學上,當前絕大部分高等學校還沒有建立起案例教學資料庫,沒有構建專門為創業教育提供案例素材的題庫,導致缺乏創業案例教學素材,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案例教學在創業教育中的運用與推廣。
(二)案例的選擇缺乏實踐性
當前在創業教育教學中,由于在案例編選方面的原因,很少能夠針對一個特定的情況,有與之合適的案例相匹配,比如說根植于一國的創業政策的典型創業案列。目前在教材中編選的案例大部分是對基本的理論知識進行的舉例說明,旨在加深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但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案例教學。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使理論知識無法和應用實踐相結合,使教學內容和生產實際脫節。
(三) 案例的教學缺乏創新性
案例教學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僅僅起到引導和歸納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認為將備課時準備好的案例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講解就是案例教學,這顯然是對案例教學本質的錯誤認識。這種單一的、仍停留在理論知識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很難實現培養出具有創造性高素質人才的職業教育的目標。
(四) 案例的討論缺乏互動性
案例教學的主要環節就是進行分組討論,小組討論的核心就是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在彼此觀點的相互碰撞之中,使得同學們能夠知道自己思維的局限性,養成聽取更多意見的習慣,更加豐富對典型案例的空間想象能力。但由于性格、表達能力、學識等諸多因素對個人表達的束縛,在進行案例討論時往往只有一兩個人發言,小組的其他成員都僅僅只是在旁聽好像與己沒有任何關聯,僅僅充當一個旁聽者,使得彼此之間的互動較少。
4 創業案例教學的課程設計
創業教育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多方面原因交織過程中產生的結果,對問題的解決也只能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提高、持續改進的過程。因此在創業案例教學中必須合理地選擇多種適宜的教學方法方式并進行優化組合、創新應用,突破傳統的案例教學模式。
(一)改變思維模式,搜集身邊的案例
首先案例的選擇要有針對性,既要考慮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又要注意為學生提供熟悉的教學情境,案例需要取材于現實生活,特別是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或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這些案例具有一定的生動性,使知識變得便于理解、生動有趣; 其次案例材料的呈現需要遵守由易到難的規律,將創業教育諸如商業機會,SWOT分析等基礎知識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中,選擇設計既符合教學內容,又適合學生,也容易進行課堂發揮的案例,如本校歷年來畢業生創業的典型案例,學生對理論的了解和深化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最后,案例必須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不僅有一定的現實性,還能反映教學的基本原理,學生通過分析討論能夠解決一定的實際問題,比如對就業政策、法律法規、工商登記的諸多方面要有所了解。
(二)拓寬教學模式,采用多種方式的案例相結合
多媒體作為一種較為有效的教學方式,使得授課內容更加的開放,將信息生動、活潑的提供給學生。由于創業教育課程屬于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的利用網絡上各種最新的資源,多視角的展示能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所學知識。案例越真實便越能讓學生充分感受案例中的多種元素,更容易吸引同學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案例的興趣和學習的動機,也通過表演再現案例情境,直接讓學生參與案例,既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充分發揮榜樣的示范、帶動、輻射作用
成功創業者的經驗之談為創業教育的順利實施提供了不可抹殺的啟示,特別是本校的畢業生,他們的創業事跡更具有現實性、感召力和說服力,有計劃地安排他們回母校與即將畢業的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特別在探討市場開拓、企業運營方面的經驗,這些經驗總結將為技工學校開展創業教育提供了最直接而有力的證據和材料支撐,能有效的會喚起在校生群起效仿的熱情和行動。
(四)增加實踐機會,提高創業教育指導教師自身的管理
能力現在雖然許多職業學校開設有創業課程,但是執教教師卻大都缺乏創業,普遍存在紙上談兵現象。針對教師普遍理論知識較強,實踐經驗較弱的情況,學校可以組織老師多去企業進行參觀考察,了解企業實際經營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這些問題如何處理,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和實際情況之間的差距,這樣才能將自身的感受、經驗總結傳授給學生。
5 結語
案例教學法在創業教育中的應用還剛剛起步,案例的教學方法也并不是簡單的用舉例的方法對創業的理論知識進行說明、解釋,它需要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作為一種資料、數據等事實供學生進行分析、討論,讓學生體驗創業者所處具體環境的不確定性,來做出一種判斷與決策。案例教學法能很好地鍛學生的溝通技能、思維技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的就業及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教師應不斷提升自己,自我加壓,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生共同成長。創業的理論知識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完善的過程,案例教學的改進更是一個長期、艱巨的過程。因此在創業教育的教學中,只有不斷地積累,才能將案例教學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通過這樣的案例教學的實施,使學生對于創業的理解不僅僅限于理論層面認識,而且可以從社會實踐方面掌握大量的現實材料,提升學生對于創業過程中的關鍵性問題的理解,促進學生創業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賴新華.案例教學法在“創業基礎”課程中應用的研究.求知導刊[J].2015(5):120-121.
[2]丁大勇.案例教學法在創業教育中的運用探討.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J].2015(5):204
[3]李富榮.案例教學法在高校創業課程中的實際運用.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J].2010(4):219-220
作者簡介
宋媛(1987-),天津,天津財經大學,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