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云 徐小杰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護理部,浙江 義烏 322000)
呼吸內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點
王錦云 徐小杰1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護理部,浙江 義烏 322000)
目的 探討呼吸內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點。方法 選取老年住院患者914例,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統疾病,詳細記錄患者性別、年齡、合并基礎疾病種類、實驗室檢查結果,全面評估患者院內感染情況,詳細記錄患者感染部位,性別,長期臥床,住院時間≥30 d,白蛋白<30 g/L,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放置尿管、是否吞咽困難、是否有創性操作。對患者進行相關病原學檢查,對結果進行相關分析,制定基本因素的評估分界點。結果 914例患者院內感染率10.83%(99例),其中呼吸道感染57例,胃腸道感染17例,泌尿系感染21例,皮膚及軟組織感染4例;將其血樣送病原學檢查,共檢出微生物146株,其中革蘭陽性菌36株,革蘭陰性菌65株,真菌45株。呼吸道感染發生率占全部院內感染的57.58%,其次為泌尿系統感染(21.21%),胃腸道感染占17.17%,皮膚及軟組織感染占4.04%;根據患者血液病原學檢測發現,革蘭陰性菌及真菌檢出株數較高。選取性別、是否長期臥床、是否合并糖尿病、住院時間是否超過30 d、是否放置尿管、血漿白蛋白是否<30 g/L、是否吞咽困難、是否有創性操作為院內感染可能的危險因素,結果顯示長期臥床、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吞咽困難、是否有創性操作感染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將長期臥床、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吞咽困難、是否有創性操作作為參數,進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呼吸內科老年住院患者長期臥床、吞咽困難、有創性操作是院內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 呼吸內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內感染率較高,其中呼吸道感染以及泌尿系統感染為多發院內感染類型,而院內感染的發生與長期臥床、吞咽困難,有創性操作呈正相關。
呼吸內科疾病;院內感染;病原學檢測
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老年患者常年通氣功能下降,處于慢性缺氧狀態,活動能力下降,免疫力低下,甚至部分患者臥床,伴有不同程度意識、功能障礙〔1,2〕。此類患者往往因為季節原因,治療選擇大量應用抗生素,侵襲性操作診斷,反復住院治療,同時醫院環境較為封閉,病原菌眾多,患者入院后發生院內感染風險顯著增加,甚至可出現多菌種及多部位合并感染等〔3〕。院內感染常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增加患者治療難度,誘發相關并發癥,嚴重威脅患者健康,加重患者及家屬心理及經濟負擔〔4,5〕。研究表明,我國三級醫院的院內感染率高達9.1%,其中呼吸內科患者院內感染率可高達10%〔6〕。本文探討呼吸內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內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點。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6~8月于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914例,男464例,女450例,年齡65~85〔平均(78±3)〕歲。本研究經兩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及研究方法
1.2.1 納入標準 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統疾病,均經實驗室檢查及胸部X線,胸部CT或相關檢查明確診斷;醫院感染診斷標準:符合國家衛生部醫院感染協調小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根據患者臨床體征及癥狀、體格檢查、生化指標、病原學培養及胸部X片檢查等確定。99例發生院內感染,男51例,女48例,平均年齡(79±4)歲。
1.2.2 排除標準 入院48 h內出現感染情況或入院時處于慢性感染狀態、合并其他重要臟器疾病、合并嚴重全身性疾病或者血液系統疾病,合并精神異常不配合檢查及記錄者。
1.2.3 調查方法與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患者性別、年齡、合并基礎疾病種類、實驗室檢查結果,全面評估患者院內感染情況,詳細記錄患者感染部位,對患者進行相關病原學檢查,對結果進行相關分析,制定基本因素的評估分界點,性別,長期臥床,住院時間≥30 d,白蛋白<30 g/L,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放置尿管,是否吞咽困難,是否有創性操作。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t及χ2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院內感染發生的危險因素。
2.1 呼吸內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內感染部位構成比及病原菌分布構成比 本研究入組914例呼吸內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內感染共99例(10.83%),其中呼吸道感染57例(57.58%),胃腸道感染17例(17.17%),泌尿系感染21例(21.21%),皮膚及軟組織感染4例(4.04%),將99例相關院內感染患者血樣本送病原學檢查,共檢出微生物146株,其中革蘭陽性菌36株(呼吸道10株、胃腸道12株、泌尿系感染12株、皮膚及軟組織感染2株)、革蘭陰性菌65株(呼吸道32株、胃腸道感染14株、泌尿系感染15株、皮膚及軟組織感染4株),真菌45株(呼吸道42株、泌尿系感染3株)。
2.2 呼吸內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單因素分析 選取性別、是否長期臥床、是否合并糖尿病、住院時間是否超過30 d、是否放置尿管、血漿白蛋白是否<30 g/L、是否吞咽困難、是否有創性操作作為院內感染可能的危險因素,結果顯示在長期臥床、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吞咽困難、是否有創性操作方面院內感染率具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3 呼吸內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多因素分析 將長期臥床、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吞咽困難、是否有創性操作作為參數,行進一步性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呼吸內科老年住院患者長期臥床,吞咽困難,有創性操作是院內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1 呼吸內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單因素分析〔n(%)〕

表2 呼吸內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多因素分析
院內感染是患者在入院后發生的一切感染,包括入院期間和出院后發生的感染,通常院內感染可分為內源性感染以及外源性感染〔7,8〕。文獻報道,在美國每年約3 500萬患者住院治療,其中因醫院感染每年額外的醫療費用高達(45~150)億美元,與此同時,每年約有6.5萬人死于醫院感染〔9〕。美國研究數據表明每年接近10%的院內感染病例,并增加了45億美元至110億美元的額外費用〔10〕。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的到來,院內感染的發生率逐年增高,至2005年,對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165所醫院進行調查,院內感染發生率在5%上下〔11,12〕,具體到不同科室,數據浮動,臨床研究發現〔13〕,1/3的醫院感染被認為是可以控制的,老年患者是院內感染的高危人群,與患者自身功能減退,合并長期慢性基礎疾病有關。呼吸內科是院內感染高發科室,住院的老年患者往往年齡較高,肺臟功能下降,免疫力較差〔14〕,呼吸科病房相比較其他內科病房,病原菌較多,大多數呼吸系統疾病都是通過空氣傳播、飛沫進行傳播,因此增加了患者院內感染的風險,同時呼吸系統疾病可能需要侵襲性醫療操作檢查或治療,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患者院內感染風險。本研究結果表明,呼吸內科老年住院患者長期臥床,吞咽困難,有創性操作是院內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針對以上結果提示,呼吸內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內感染發生率較高,可能與患者自身疾病特點相關,而老年呼吸系統疾病住院患者自身免疫力更差,吞咽困難,長期臥床、有創性操作等是院內感染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預防呼吸科院內感染發生應堅持預防為主,嚴格加強對醫院感染的監控和管理。通過對全體醫護人員進行相關培訓增強醫護人員無菌觀念,保證醫護人員做好相關醫療器具的消毒滅菌工作,嚴格對患者無菌操作。同時保持醫療環境清潔,減少不必要的人群流動,定期進行空氣培養監測,對病房進行消毒。由于呼吸道感染高發,因此加強呼吸道管理,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暢,囑家屬或護工幫助患者排痰,痰液黏稠可行霧化吸入降低痰液黏稠度。定期清潔患者鼻腔及口腔,減少細菌定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針對性地選擇抗生素,防止耐藥性產生。最后積極治療原發病和基礎疾病,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傳教育,鼓勵其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15〕。
1 黃 富.呼吸內科病房院內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分析〔J〕.醫學綜述,2014;24(24):4575-7.
2 馬乾年,江 虹,張 璇,等.呼吸內科老年患者院內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19):152-4.
3 徐旭燕,張 藝,施亞萍,等.呼吸內科患者院內細菌感染情況及危險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4):763-4,767.
4 劉成林.呼吸內科院內感染患者耐藥菌的感染原因及治療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4;17(1):83-4.
5 陳 健,林永平,陳麗婭,等.呼吸內科老年患者感染因素及治療措施的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4;34(1):71-2.
6 郭連燕.老年呼吸道發生院內感染的因素及診治體會〔J〕.中國傷殘醫學,2014;19(1):109-10.
7 成淑蓮.呼吸內科醫院感染的分析及防治〔J〕.中國基層醫藥,2012;23(19):3593-4.
8 程 君.呼吸內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病原學類型與相關因素的關系〔J〕.臨床醫學工程,2013;20(9):1100-1.
9 陳嵐蘭.呼吸內科院內感染中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分析〔J〕.醫藥前沿,2013;2(10):87.
10 曾 紅.呼吸內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細菌分布及藥物敏感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29):29-30.
11 王 璐,楊 辰,張 倩,等.2010至2012年北京協和醫院單中心血液科非移植病房細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14;36(4):439-45.
12 Almeida GC,dos Santos MM,Lima NG,etal.Prevalenc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wound colonization by Staphylococcus spp.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inland northeastern Brazil:a cross-sectional study〔J〕.BMC Infect Dis,2014;14(1):1-8.
13 Goka EA,Vallely PJ,Mutton KJ,etal.Single,dual and multiple respiratory virus infections and risk of hospitalization and mortality〔J〕.Epidemiol Infect,2015;143(1):37-47.
14 Li T,Song Y,Zhu Y,etal.Current statu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fection in a central teaching hospital in Shanghai,China〔J〕.BMC Microbiol,2013;13(1):153.
15 Stanislawska M.Monitoring of hospital infections in cardiac surgery ward〔J〕.Ann Acad Med Stetin,2013;59(1):37-48.
〔2015-09-17修回〕
(編輯 苑云杰/曹夢園)
1 杭州市中醫院感染科
王錦云(1982-),女,主管護師,主要從事內科護理研究。
R56
A
1005-9202(2017)07-1680-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7.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