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仁周
摘 要:甘蔗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在我國的蔗糖產業中,種植與收割作業是勞動強度最大和機械化程度最低的一個環節,而種植機械化又是機械收割作業的前提,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糖蔗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技術瓶頸,該文探討了推廣機械化種植的重要性,指出了我國當前甘蔗種植機的技術現狀與存在的技術難點問題,并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甘蔗 種植機 存在問題 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S5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2(c)-0083-02
甘蔗種植機械化技術是甘蔗生產機械化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是難實現的一個環節,甘蔗機械化種植在發達國家已經得到廣泛應用,而我國甘蔗種植機實際推廣應用的幾乎沒有,依然采用機械開溝,人工種植為主,種植技術主要包括開溝、施肥、切種下種、蓋膜、培土等工序,是勞動密集型的作業工序。人工種植的效率低,而且勞動強度大,生產成本高,是制約我國糖蔗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技術瓶頸,因此,甘蔗種植機械化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已成為甘蔗生產機械化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近年來,我國有不少企業與科研單位通過自主研發或引進、吸收、消化國外先進技術,在甘蔗種植機械領域已經積累了較多的經驗,并設計了不少的甘蔗種植機型,但能推廣應用的卻依然沒有,只有少數國營農場與農村合作社在使用示范,甘蔗種植機械化技術得不到有效推廣,因此,了解我國甘蔗種植機械的研究現狀與發展動態,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對促進我國甘蔗種植機械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1 我國典型的甘蔗種植機設計機型
目前我國研發生產的甘蔗種植機按工作方式的不同主要分為兩大類:一種是邊砍邊種模式,另一種是預先砍種再種植模式。
(1)邊砍邊種模式。邊砍邊種的種植模式的種植機主要包含的結構有:開溝器,排肥箱,切種箱,覆土裝置等,一些廠家生產的還有噴灑農藥裝置和覆膜裝置。此種模式的工作原理主要為通過開溝器在前方開溝,排肥箱將肥料排入開好的溝中,人工將整條蔗種喂入切種箱,由兩對輸送膠輥夾持蔗苗,同時旋轉的割刀切成一段段等長的蔗段,甘蔗通過切種箱后按一定的規律排落到開好的溝中,此時再經過覆土裝置進行覆土,由噴灑農藥裝置和覆膜裝置再進行噴灑農藥與覆膜,就完成了對甘蔗的種植,此種模式對人工的連續喂入要求高,勞動強度大,對蔗種的傷芽率高,目前已逐步被淘汰與邊沿化。
(2)預先砍種再種植模式。預先砍種再種模式的種植機主要包含的結構有:開溝器,排肥箱,排種箱,覆土裝置等,一些廠家生產的還有噴灑農藥裝置和覆膜裝置。此種模式的工作原理主要為對用于種植的甘蔗種采用人工或機器先預先砍成一段段等長的符合種植要求的蔗種,種植時,通過開溝器在前方開溝,排肥箱將肥料排入開好的溝中,人工將一段段蔗種連續不斷地放入排種箱中,通過排種箱將蔗種排入開好的溝中,此時再經過覆土裝置進行覆土,由噴灑農藥裝置和覆膜裝置再進行噴灑農藥與覆膜,就完成了對甘蔗的種植,此種模式對人工的連續喂入要求更高,勞動強度也相對較大,對蔗種的傷芽率低,目前是企業與科研機構重點研究的方向。
2 目前我國主要研制的種植機技術
(1)采用預先砍種再種植模式,取消排種箱的甘蔗種植機,依靠人工直接將蔗種放到開好的溝里的方式進行排種,從而減少蔗種排放過程中的損傷,而且蔗種擺放的樣式與密集程度可控,排放過程可視性強,此項技術在日本已經得到推廣與應用,也是比較容易讓農民接受的技術,農民參與性強,技術含量相對較低。
(2)采用預先砍種再種植模式,采用單芽段種植技術,通過將蔗種砍成一小段等長的蔗段,每根蔗段上只有一個蔗節,經特制的藥水消毒后,采用與土豆種植機工作方式類似的種植機進行種植,此種技術發芽率與成活率高,種植過程可控性強,人工勞動強度低,甚至可以達到精量化種植,也是目前比較主流的研究方向,此項技術在巴西已經得到推廣與應用,技術含量相對較高。
3 我國甘蔗種植機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國在甘蔗種植機研發過程中有了跨越式的發展,技術日趨成熟,但推廣的過程中還是發現了許多問題,制約了我國甘蔗全程機械化種植的進程。目前我國比較主流的甘蔗種植機推廣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需要較多的人工配合,過分依賴人工手工協助整個種植過程,人工勞動強度大,種植成本高。目前對于種植過程,還是依靠人工來對蔗種進行擺放與搬運,機械化程度非常低,放種過程幾乎完全依靠人工進行,而且種植過程動作要連續,稍有疏忽就會有漏播的情況,人工勞動強度大,操作人工多,種植成本高。(2)切種傷芽率高,配套機械不足。因采用等距切割,就不可避免地產生切到芽的現象,這勢必影響甘蔗的出芽率,減少出芽數量,不能達到人工種植的技術要求,目前除采用人工砍斷外,均采用機器等距切割,用于切割蔗種的成熟機械還沒有。(3)不符合農民的種植農藝,與農民需求的實際情況不符。大多情況下農民會用整根的甘蔗作為蔗種,但實際操作中,糖廠都會鼓勵農民用蔗梢作為蔗種,大部分種植機不能滿足用蔗梢作為蔗種的要求,蔗梢作為蔗種出苗率高,出苗時間快,而且長期以來農民也已經形成了用蔗梢作為蔗種的習慣,因蔗梢短,大大影響了種植效率,只有預先砍種再種模式的種植機才符合要求。(4)可視可控性低,過分依賴人工操作。因種植過程很短,排種大多在箱內進行,無法對種植過程的排種質量進行監控,采用人工排種的方式,工作一次性通過,沒有查缺補漏的環節,可視可控性差,完全依靠人工排放。(5)適用性差,對地塊的坡度要求高。幾乎所有的種植機都要求地塊的坡度要小于12°,因坡度過大容易造成不能種植,所開的溝深淺不能統一,培土、回土效果差,且容易造成翻車。(6)結構復雜,生產成本高,推廣難度大。因目前甘蔗種植機還處在研發推廣階段,生產成本相對較高,且甘蔗種植戶還是以單個農戶生產為主,種植量少,每個農戶擁有一臺甘蔗種植機不太現實。
4 針對我國甘蔗種植機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案
(1)深入改造現有種植機械,向自動化、低人工、低成本種植方向發展。通過加大載種量與載肥量,采用自動排種機構進行自動排種,減少種植過程人工協助的工作量,減少配備人員,從而達到解放勞動力,降低種植成本的目的。(2)深入開發配套機械,特別是帶有蔗芽識別功能的切種機。采用紅外影像成形等識別技術,通過對蔗芽的識別從而達到精準切割蔗種的目的,通過減少作業過程對蔗芽的傷害,提高種植質量,從而達到提高出芽率的目的。向智能化、數字化種植機械方向發展。(3)深入了解農民的種植農藝,與糖廠進行技術交流,改進現有甘蔗種植機,使其滿足以蔗梢作為蔗種進行種植的目的。蔗梢含糖量相對較低,若用于榨糖,得到的糖量肯定相對較少,若用蔗梢作為蔗種,而取而代之的是蔗梢以下的部分用于榨糖,一方面得到的糖量相對較多,另一方面所種的甘蔗出苗率也相對較高,糖廠與農民都達到了增收的目的。(4)改進現有排種方式,改造成觀察性效果好、能自動或人工進行補蔗種的排種方式。通過參照土豆種植機的工作原理,以機械排種為主,人工補漏為輔的排種方式或通過傳感器感應機械自動補漏的排種方式,達到種植過程可視可控,讓種植戶對種植效果有所了解,消除種植戶的疑慮。(5)大力推廣土地平整力度,對蔗田進行規劃與整治,鼓勵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研發符合地區生產需求的甘蔗種植機。一方面土地平整后對農機的要求相對較低,通過參加生產合作社,向規模化、集約化種植方向發展,有利于規模化種植,提高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有針對性地研發種植機,使得適用性更強,有利于推廣應用。(6)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推行流動式作業生產方式。參照水稻種植收割方式,通過組建生產服務隊,進行流動式跨地區作業生產方式,從而降低種植戶的種植成本,有利于甘蔗種植機的推廣應用。
5 結語
該文對我國近期甘蔗種植機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這對于我國甘蔗種植全程機械化有著重要的意義,給我國甘蔗種植機今后的發展方向指明了道路。通過機械化種植,可進一步降低我國蔗糖生產成本,這對提高我國糖蔗產業國際競爭力有著重要的作用。當然,要實現甘蔗種植全程機械化目標,不光要發展甘蔗種植機械,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更快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曾志強,袁成宇,區穎剛,等.甘蔗生產機械化發展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2(19):196-199.
[2] 李明,黃暉,鄧干然.甘蔗種植機械的研究現狀與分析[J].農業機械,2008(22):40-42.
[3] 李瑞,鄭再象,姚能棟,等.我國甘蔗種植作業機械化現狀與發展建議[J].湖南農機,2014(10):1-3.
[4] 劉慶庭,莫建霖,李廷化,等.我國甘蔗種植機技術現狀及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J].甘蔗糖業,2011(5):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