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紅花
摘 要:高中地理具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維,他們將很難理解復雜的知識與概念。圖像教學是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將抽象的概念與知識點具象化,在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地理;圖像教學;地理思維能力
地理學科的內容廣泛,具有抽象性,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當以圖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以及綜合思維能力。良好的圖像教學能夠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質量,其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激發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興趣;第二,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一、激發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興趣
1.提高地理圖像的生活化
在圖像教學中,教師應當加強地理圖像的生活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與生活之間的緊密關系。教師可以將地理圖像作為媒介,讓學生對地理學科有更為深刻的感知與理解。提高地理圖像的生活化在于對學生進行引導,圖像能夠表述出獨特的地理信息,教師可以根據圖像內容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例如,在講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問題時,教師可以結合節水標志,讓學生分析水資源短缺與污染等問題,由圖像逐步引申到課堂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利用圖像梳理所學知識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瓶頸期,大量的地理知識累積到一起,難以消化,有很多知識會被遺忘,有時候雖然記住了知識,但是卻不會運用。這時,教師應當發揮引導作用,利用地理圖像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知識,引導學生建立知識體系,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維。教師可以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或者重要程度劃分為多個層次,形成多條知識線,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與記憶地理知識。
3.通過圖像提高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讓學生學會運用知識是各項教學活動開展的最終目的,因此,地理教師應當運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知識通常是單獨講授的,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學生很難將相關知識點聯系到一起進行綜合運用。為了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維,教師可以利用地理圖像將有關聯的知識點串聯到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可以給學生示范如何將知識繪制成網絡圖、樹狀圖或者是推理圖,鼓勵學生自主整理知識體系,繪制知識結構圖,定期總結知識點,為學生的后期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利用圖像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
1.通過圖像轉化知識點
轉化思維是地理學習中的一種重要思維形式,一些地理圖像雖然看上去較為簡單,但實際上蘊含了豐富的內涵,如果學生無法理解圖像的深層含義,教學目標將無法達成。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讀圖,將圖像中隱含的知識點轉化成文字。此外,教師還應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當遇到某個知識點時,學生能夠在腦海里想象出圖像特點,將具體的文字內容轉化成抽象的圖像,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處理地球運動的相關習題時,學生應首先聯想到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及地球公轉等圖像,結合題目畫出相關圖像,最終解答題目。
2.通過圖像深化知識層次
在系統的學習后,學生應當能夠通過圖像對知識層次進行深化,總結同一類問題的規律,不斷提高自身對知識理解的深度與廣度。為了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與抽象思維,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圖像的繪制思路與過程,讓其了解地理知識的內在邏輯關系。無論是常用的示意圖,還是等值線系列的圖像,它們的繪制都是以客觀現實為基礎的,因此圖像的繪制過程都遵循著某種規律。只要找到這種規律,學生就能夠對某一類知識繪制出相關圖像,而當學生看到某一種圖像的時候,就能夠聯想到相關的知識點。如利用四個箭頭畫出的循環圖像,如果沒有明確的標識,它可能表示的是某一洋流,也可能是海陸間循環。
3.通過圖像提高學習的靈活性
圖像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靈活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學生應當學會舉一反三,自己歸納并總結規律。利用圖像來記憶地理規律,能夠降低記憶難度,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一些簡單的記憶方法,拓展學生的思維,如在講解洋流性質、洋流流向以及等溫線彎曲方向的關系時,教師可以將其中的規律總結為“等溫線凸出的方向是洋流本身的流向”,就實際情況來說,這一總結并不完全準確,但對于學生記憶與理解來說確實有效。
三、結語
地理學科的抽象性相對較強,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應當重視圖像教學,通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提高實際的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理解圖像,更要讓學生利用圖像總結規律,學會繪制簡單的圖像,促進學生能力與思維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瑞娟.基于地理思維能力培養中學地理圖形教學設計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
[2]黃磊.試論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6(30).
[3]劉繼璞.圖像教學助推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