葸天春
摘 要:圖式理論是隨著認知心理學的發展被應用于英語教學中的,本文闡述了圖式理論的概念,介紹了圖式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狀況,旨在促進圖式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發展。
關鍵詞:圖式理論;英語教學;應用
英語教學是初中教學的主要內容,英語學習包括聽、說、讀、寫、譯五部分。隨著英語教學的不斷發展,圖式理論開始應用于英語教學中。為了使圖式理論更好地發揮其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加強對圖式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十分必要。
一、圖式理論的概述
康德于1781年最早提出“圖式”概念,康德認為圖式是一種認識的形式結構,是一個創造過程的實施規則。巴特萊特發展了康德的圖式理論,從而揭示了圖式在知識習得和應用中的作用。皮亞杰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把圖式理論與認識論相結合,提出了發展的圖式理論,他認為認識的結構就是圖式。現代圖式理論的代表人物魯姆哈特發展了圖式理論,他認為圖式理論是關于人的知識是怎樣被表征出來的,怎樣使知識的表征以特有的方式去應用知識的理論。
現代圖式理論根據圖式的性質和特點,把圖式分為內容圖式、形式圖式以及語言圖式。其中,關于物體、現象、思維的概念或與其有關的概念就是內容圖式,它包括社會制度、某種文化或亞文化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知識,也包括具體閱讀材料中與學科或專業知識有關的知識。形式圖式則是關于文本篇章結構的知識,如文本的格式安排、結構排列等,形式圖式也被稱為結構圖式。語言圖式是關于讀者對語言的語義結構以及形式結構等方面的了解。語言的語義結構、形式結構與哲學、民族、邏輯的思維方式有著很大關系,是理解文本的基礎。
我國自80年代初開始研究圖式理論。英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所以我國對圖式理論的研究多集中在英語教學。圖式理論首先被應用于閱讀理解,之后才被應用于聽力、翻譯、口語、詞匯等方面。
二、圖式理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圖式理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從語言圖式、形式圖式、內容圖式三方面進行分析。
1.語言圖式
語言圖式是學生讀懂英語材料的基礎和前提,是關于語言知識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教師在學生進行閱讀前要激活學生的有關圖式,使學生的圖式空位被填充。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學生對詞匯、語法、習慣用法等知識的掌握,還要使學生認識到語言圖式在閱讀中的作用,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建立語言圖式。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同化和順應理論,使學生更深切地了解和體會英語的語言特征,使學生能把新的閱讀材料與相應的知識儲備組塊結合起來,進行恰當的推理或推測,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使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知識組塊,便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舉一反三。
2.形式圖式
漢語和英語具有各自的語言特征。漢語在使用連接詞、邏輯連接詞時呈現出簡約、靈活的特點,有意合的特征;英語在表達邏輯關系時必須使用連接詞或邏輯連接詞,有形合的特點。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要使學生認識到英漢兩種語言各自的特點、規律。英語重視形合,在造句時重視形式接應、結構完整,因此句子通常采用的是焦點句法,嚴密規范;而漢語重視意合,在造句時重視意念連貫,不要求結構整齊,因此句子一般采用散點句法。在學生了解了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后,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對英語語句的分析,即找準句子的主謂語等主干部分,在分析形態時,對句意一目了然。此外,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創建與語言學習相關的圖式知識。只有這樣學生的英語學習才會上升一個新高度。
3.內容圖式
學生做閱讀理解的過程可以看作是閱讀材料和學生背景知識相互作用的過程。閱讀材料中的信息不斷輸入學生的頭腦中,學生進行推測、驗證、修正,使輸入的信息和學生頭腦中的背景知識相互作用,直到理解閱讀材料的意義。在閱讀過程中,如果學生對材料的背景知識不熟悉,就會產生一定的閱讀困難。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對新內容圖式的建立,或者對已有的內容圖式進行修正。此外,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異,教師要介紹與閱讀材料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讓學生多了解西方的文化知識,在頭腦中建立更多的內容圖式,從而增強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提高閱讀效率。
圖式理論在應用于英語閱讀理解教學之后,也逐漸應用到聽力、翻譯等英語教學中,并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隨著對圖式理論研究的不斷加強,圖式理論將對英語教學的發展產生更大的作用。
圖式理論是一種活躍的認知結構,是促進英語教學的有效手段,為了更好地發揮圖式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教師要幫助學生不斷豐富語言圖式、形式圖式、內容圖式,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嫦娟,李國瑞.圖式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評述[J].心理研究,2009(6):90-93.
[2]周靜.淺論圖式理論在初中英語聽力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