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杰
摘要:審美教育在高中語文教育中,不僅是一種藝術素養的培養,同時也是一種素質、情感教育。隨著新時代的新課改以及新課標的不斷推進,高中語文學科的教育改革也不斷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自身的改革進程也在不斷深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地位得到提高,社會與教育界也進一步意識到,審美教育對于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高中語文教育不同于其他理科學科,富含文學內涵的文章是高中語文教育的主要載體。然而目前的教育形式導致了在高中語文教學當中,對于文學名著的解讀實是名存實亡。大部分學生缺乏發現文章中的藝術要素以及文學價值的能力,部分教師的教學目標的錯誤設立以及授課方式也造成了當前高中語文教育的病態發展。因此,解決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問題,成了高中語文教育的一項重大課題。
關鍵詞:高中語文 文學名著 閱讀教學 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又稱美育,是指通過藝術手段,向受教者展示具有豐富藝術價值的情感世界,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和優化人的藝術感受以及價值觀念。語文作為高中學習階段,最富審美功能以及最能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學科,教育者應關注學生的情感世界,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人文素養,使學生接受美的熏陶,陶冶情操。
一、文學名著的藝術內涵
文學名著是以語言文字為載體,反映客觀現實以及作者內心世界的藝術。文學名著有多種表現形式,諸如散文、詩歌、小說等,作者根據內容的不同選擇適合自己作品的表現形式。同時,文學名著的一大特點便是無國界的。經歷過時間考核的文學名著在世界范圍內都會經久不衰,是世界文化歷史的瑰寶。如《紅樓夢》《戰爭與和平》《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等等,都是世界的珍貴遺產,是我們精神世界的寶藏。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文學名著的審美種類
在高中語文教科書內,文學名著所占的比重很大。這就為教育者向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審美教育創造了可能。在高中語文教學龐大的文學名著占比上,審美教育有著先天的優勢沃土。這些文學名著從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角度,反映了古今社會的形形色色的狀態。了解、研究這些問題,為學生提供自身藝術修養以及文學造詣有著極大裨益。要全面充分地了解文學著作的“美”,還需從社會審美、自然審美、藝術審美三大層面分析。下面,我們從這三大層面談談文學名著的藝術內涵。
(一)社會審美
社會審美,即從社會生活出發,發現社會中的人性美,人性光輝在社會中的體現。社會審美與人們的價值觀念、思想情感密切相關。社會審美作為文學著作的一大層面,發掘作品中對人性尊嚴、道德、理念的體現,是社會審美一項基本要素。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培養學生對于社會審美能力,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道德價值觀念以及高尚的人格品質。
(二)自然審美
自然審美區別于社會審美的不同之處,便在于自然審美是對大自然之中的“美”的發掘。大自然為人類提高了棲身之所以及社會活動的基礎,與此同時,大自然也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美”的素材。自然審美作為人類最初對美的直觀感受,往往是最能使人愉悅與神往的感受。提高自然審美的鑒賞能力,可直接提升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在語文教材中,自然美的元素無處不在。通過作者對大自然美景的精心加工與雕琢,我們可以想象得到大自然確實存在的美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也將得到鍛煉。在鍛煉對自然審美的鑒賞能力時,學生的內心也將得到洗滌,熱愛上大自然的美景,感謝大自然的饋贈。
(三)藝術審美
藝術審美是作者把現實的事物,經過自己的主觀意識加工,以藝術形式重新表現出來。如李白的《將進酒》,將作者排遣自身愁緒,自作豁達,樂觀豪放的思想感情表現的淋漓盡致;又如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中,作者的家國之痛躍于紙上。語言文字作為思想的載體,通過語言文字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價值取向。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學名著無一不是閃耀著文字的“美”的光芒。培養學生對于文學著作中作者的情感的理解,是進行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關鍵一環。
三、審美教育對于當代社會的時代應答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精神境界和文化水平也得到相應的提高。對于精神世界的“美”的向往也愈加強烈。黨與國家也對人民的精神文化建設相當重視,但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并未落到實處。在當今社會,不少青少年以玩世不恭為行為準則,以另類作為自我標簽,社會上不斷出現的青少年犯罪也是這以現象的表現。在人民生活方式不斷發生變化、觀念不斷更新的時代,也應順應時代需要,提升人民對于文學名著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發掘“美”的能力,改變社會浮躁的風氣。這也是新時代對于高中語文教學的期望與要求。因此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必將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
四、推行審美教育的幾點建議
(一)提升教師的審美能力
教師作為推行審美教育的踐行者與實施者,除了需具備本學科的基礎專業知識,還需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并改變自身的教育觀念,一改從前以應試教育為目的的教學方式。
(二)優化課堂教學手段
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時,應注意到文學著作的時代特征,學生是否能夠全面地理解著作所處的時代背景。在課堂上,教師應全面介紹文學著作的創作背景,這對學生深刻理解文學著作有著莫大幫助。
(三)課外延伸
名著閱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應只是一項課堂上的教學項目。養成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對增長學生見識,擴充學生的知識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五、結語
提升學生的閱讀審美能力,對學生心靈世界的正確塑造有著莫大裨益。全面推行高中語文教學文學名著的審美教育,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萬福成,李戎.語文教育美學[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201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蔡偉,季勇.語文案例教學論:課堂導入與收錄[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林芝市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