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英
摘 要 2016年財政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以下簡稱內控)基礎性評價工作,并且首次將該項工作納入到了財政決算之中。本文結合此次內控基礎性評價工作,闡述了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建設的政策依據、提出了強化內控的基本方法和措施,并對內控建設中存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討論,為各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建設提供方法借鑒,從而推動各單位內控制度建設工作。
關鍵詞 行政事業單位 內部控制 建設措施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3-000-01
一、內控建設政策依據
2012年11月財政部發布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自2014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兑幏丁芬罁姓聵I單位具體情況,定位于對經濟活動風險的防控,對內控建設的基本要求、控制活動、評價與監督等內容做了規定,涵蓋了內控要素,體系完整、操作性強,是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建設的基本依據。
2015年12月21日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5]24號),要求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建設,《指導意見》對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建設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作了指導。
2017年1月25日財政部發布《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財會【2017】1號),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用以規范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編報工作,提高單位內控報告質量,促進單位進一步加強內控建設工作。
二、內控建設的架構、方法和措施
(一)內控建設架構
根據行政事業單位“三定”規定,結合現有的法律法規、管理制度、管理要求和業務環境,由點及面,設定明確的內控目標,完成內控體系框架搭建工作,包括全面梳理優化各類業務流程、明確各項業務環節、識別并評估風險、編制風險清單、確定風險應對策略、明確關鍵控制節點、制定控制措施和編制控制文檔等。
(二)內控方法
(1)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2)內部授權審批控制;(3)歸口管理;(4)預算控制;(5)財產保護控制;(6)會計控制;(7)單據控制;(8)信息內部公開。
(三)內控建設措施
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主要分為單位層面內控和業務層面內控。
(1)單位層面內控措施。單位應當單獨設置內控職能部門或者確定內控牽頭部門,負責組織協調內控工作;應當建立健全集體研究、專家論證和技術咨詢相結合的議事決策機制;建立健全內控關鍵崗位責任制,明確崗位職責和分工,確保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相互制約和相互監督;(2)業務層面內控措施。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主要包括預算、收支、政府采購、資產管理、項目建設、經濟合同的訂立執行以及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單位應當就這些方面的重要風險和重點環節,按照相互制衡的基本原理規定相應的控制措施。比如預算業務控制,單位應當建立健全預算編制、審批、執行、決算與評價等預算內部管理制度。
三、內控建設中存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在組織結構、職責范圍、機構設置、人員任用、經濟活動等方面均有別于企業,所以其內控建設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鮮明的特征,同時也存在一些重點和難點問題。
(一)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
對不相容崗位與職責設計不細,部分崗位分離不到位,諸如辦公用品的購置、保管、發放同為一人,出納兼職財務檔案保管等問題。這就需要在符合內控要求的前提下,主眼于管理創新,明確相關部門和人員的職責和權限,實施相應的分離措施,建立彼此牽制、彼此連接、彼此制約的工作機制。
(二)單位主要負責人對內控建設的認知
單位主要負責人對內控制度建設的思想認識不夠,認為內控制度就是對資金的控制,是資金科的工作。建立和實施內控制度是“一把手”工程,單位主要負責人要轉變思想觀念,落實“一把手”的責任,抓方案制定、抓任務分解、抓監督落實,同時帶頭學習和貫徹內控規范,建立和完善內控領導小組,單位主要負責人要親自抓,分工負責,各方參與,形成合力,將內控制度建設和基礎性評價貫穿于單位的各個層級,確保對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各類經濟業務活動的全面覆蓋,全面提升單位的內控水平。
(三)權利運行機制的創建
權利的過度集中或管理缺失是滋生腐敗的溫床,當前,貪污、賄賂等經濟腐敗增多,主要原因之一是部門、單位行政管理過細,管理薄弱和管理環節過多而造成漏洞的增多。因此,單位應當根據自身的業務性質、業務范圍、管理架構,按照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分離、相互制衡的要求,科學設置內設機構,管理層級、崗位職責權限、權力運行規程,切實做到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并定期輪崗。構建一個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
(四)內部控制評價與監督
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機構不健全,監督力度不夠或者形同虛設現象普遍存在,內控的自我評估更是一個全新的事務。為此單位應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設置內部審計機構或建立內控評估系統,通過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檢查內控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管理漏洞和薄弱環節,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內控制度管理,建立起有效的內控評價機制。
四、結語
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內控建設沒有統一的格式,單位要根據自身業務特點,在全面梳理現有管理制度的基礎上,找準關鍵控制點和薄弱環節,進一步細化、完善各項制度,將制度貫穿于各個業務層面,從而建立起制度完善,管理高效,監督到位,實施有效的內控制度體系,為國家轉變政府行政職能和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劉永澤.我國政府部門內部控制框架體系的構建研究[J].會計研究,2012(01):11.
[2] 樊行健.構建政府部門內部控制概念框架的若干思考[J].會計研究,2011(10):83.
[3] 何云,謝志華.企業內部控制的缺陷、路徑依賴與創新問題研究——基于制度經濟學的分析視角[J].經濟體制改革,2011(01):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