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方平
【摘要】為應對當前嚴峻復雜的公共安全形勢,貫徹我國的“一帶一路”政策,深圳的應急產業快速發展并已初步形成產業集群,應急產業是一個社會需要又大有作為的產業,但仍然存在產業概念界定不清、科技含量低、關鍵裝備落后、產業結構失衡以及產業政策滯后等短板,本文希望通過對深圳應急產業的現狀分析提出有針對性型的建議意見,推進應急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深圳應急產業 創新
“一帶一路”是我國在目前全球經濟衰退的危機時代,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轉化為與市場合作實施全方位開放的創新之舉。應急產業是為科學預防和有效處置突發事件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產業,包括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四大方面,具有安全性、公益性、專業性的特點。當前我國應急產業主要集中體現綜合國力和更加長遠的國家軟實力,具有帶動高技術領域融合發展和對事業、產業的服務輻射能力。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2016—2020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強化應急體系的建設,建成與公共安全風險相匹配覆蓋應急管理全過程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突發事件應急體系。日前,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制定《關于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重點打造深圳、珠海、東莞三地應急產業群。其中,深圳將形成以中海信創新產業城、坂雪崗科技城、寶龍工業園、阿波羅未來產業園等5個園區組成的產業集群,重點發展安防、信息安全、應急通信等方面應急產品、技術和服務,按照資源共享、政策互惠、優勢互補的原則,在泛珠三角區域及港澳地區開展政府間、社會組織間、園區間、企業間的多層面對接合作,打造泛珠三角區域應急技術中心和應急服務中心。
一、深圳市應急產業的現狀
截止至2015年底,深圳市共有應急企業一千余家,年產值達到兩千億元,從業人員突破六十萬。其中,深圳市應急產業生產的產品主要是應急決策指揮平臺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突發公共衛生的藥品和疫苗、應急救援人員的藥品和設備等幾個方面。產品多,行業廣,涵蓋了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中“公共安全與應急產品”中的一半以上。
二、應急產業初具集群效應、科技技術含量不斷提升
調查顯示,我國應急產業無論是從地域分布、行業類別還是經營規模等方面都呈現集群效應。應急產業范疇與價值鏈初具規模。在地域上,深圳市應急企業主要集中在南山、龍華等地,其中既有最先進應急安全預警預測產品也有高端的救援裝備研發制造公司。如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業數字集群PDT標準的牽頭單位和突出貢獻者深圳海能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在此次的G20峰會中,擔當G20領導人的核心安保重任,成功為峰會各國元首車隊以及駐地安全的核心安保保駕護航。海能達在終端市場以12.6%的市場份額名列全球第二。承建荷蘭公共安全應急服務系統基礎設施項目約合人民幣近六億元的項目。深圳市安防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先行者,榮膺2016年中國“安防十大品牌”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家在美國掛牌上市的安防企業。
三、深圳市發展應急產業存在的幾點問題
2016年8月,深圳市應急辦和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了《深圳市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簡稱《規劃》),系統闡明應急管理工作“十二五”時期的主要成效和存在問題積極探索發展應急產業方面發展的方向,為深圳市應急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我們也看到目前深圳應急產業仍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首先是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夠。我們看到,目前,在深圳仍沒有形成一個對整個應急產業進行長遠政策面的規劃。仍存在企業產品同類化、企業之間的市場信息閉塞的情況。此外,市政府對我市應急產品的推廣宣傳不足,在努力沖擊國外市場的同時國內市場仍未有效開發,形成“開花墻外香的格局”。
其次,專業人才嚴重匱乏。深圳與廣州、上海等一線城市相比,在人才儲備上還有所欠缺,科研機構較少,缺乏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
應急產業作為對核心技術要求非常搞的產業顯得尤為突出,目前,我國對應急產業方面的學科、科研都較滯后,與西方差距很大,深圳市同樣面臨著技研發力量不夠,缺少核心競爭力,專利少等問題。產業集群優勢不顯著。從應急產業集群層面看,深圳市與周邊的珠海、東莞等地沒有形成泛珠三角區的產業集群效應,仍采用單打獨斗的老套路,產業集群效應不顯著。
最后,深圳市的應急產業相關企業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應急產業作為與主要是圍繞突發事件防范處置造福民生的產業,需要在新常態下不斷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就要在政治、企、學等多方面不斷努力,找到核心競爭力尤其是在產業鏈、關聯產業方面做到統籌開發充分發揮應急產業高效性和服務型的特點,造福社會。
四、幾點建議
眾所周知,應急產業將是深圳市新經濟常態下的經濟增長點,隨著我市應急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涉及領域不斷增多,作為國內應急產業的示范城市,深圳市應急產業將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改進:
(一)盡快出臺應急產業扶持政策
隨著社會治理的重要性越來越被社會所認同,應急產業在滿足全社會不斷增長的安全需求的基礎上,將成為深圳市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應急產業仍處于起步及摸索階段,應大力著手于建立應急產業集聚區,完善應急產業系統建設。
(二)積極營造應急產業的發展環境
切實采取措施,激活全社會的潛在的公共安全需求,培育新的應急產品及服務種類,整合供給需求充分發揮企業的主人翁作用。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從初級的應急產品向高端領域的服務應用產品發展,積極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三)重視自有品牌的培養
加大應急產品研發投入培育自主品牌,引導社會資源投向通訊、信息安全、消防、安防等應急產業,共同把應急產業培養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鼓勵企業做強做大形成集群效應,提高處置突發事件的產業支撐能力。
參考文獻
[1]國務院應急辦應急產業和裝備發展調研組.關于我國應急產業和裝備發展現狀的調研報告[J].中國應急管理,2012(2):10-13.
[2]張洋.我國應急產業的SWOT模型及發展對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2.
[3]唐林霞,鄒積亮.應急產業發展的動力機制及政策激勵分析[J].中國行政管理,2010(3)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