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世界經濟的飛速發展,技術變革層出不窮。全球范圍內的金融領域的競爭重點正從企業金融業務轉向個人金融業務,而商業銀行的整體競爭力,則越來越受到個人金融業務發展程度的影響。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全面開放,我國商業銀行開始紛紛推出新的舉措開展個人金融業務。但要想立足國際金融市場,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競爭力明顯不足。因此,如何縮短與國際銀行業的差距,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主導地位,將成為我國商業銀行業必須認真研究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商業銀行 個人金融業務 對策
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金融市場全面開放,個人金融業務已憑借其高成長性和高效益成為了銀行業重要的競爭領域。隨著個人金融投資理念的不斷成熟、個人金融業務市場需求巨大等客觀條件,也為我國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條件。如今,我國商業銀行營業網點遍布全國各地,在個人金融業務載體方面有一定優勢,而且我國居民的儲蓄一般存在銀行,加上銀行長期以來在居民心中樹立的良好形象以及在信息、人才、技術和信譽等方面的優勢,為其發展個人金融業務奠定了基礎。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點:
(一)業務項目單一,產品結構不合理
近年來,盡管商業銀行紛紛推出了個人消費貸款以及代理個人外匯買賣等多個理財業務品種,業務范圍逐漸擴大,但國內大部分銀行推出的個人金融產品依舊缺乏個性,多是照搬照套先進銀行的模式,個人金融產品重復性較高,品種單一現象明顯,導致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在產品創新方面存在著嚴重的滯后現象。另外,在現有的個人金融產品構成中,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個人金融產品的結構也不盡合理。產品品牌意識的缺乏,不注重優秀品牌的打造,導致產品的品牌效益差,成本高、收益低的勞動密集型中間業務所占比例過大,難以滿足客戶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二)技術手段落后,網絡化程度低
目前,我國個人金融業務中90%以上仍由柜臺人工辦理,許多完全可以由機器處理或客戶自助的方式解決的存取款業務、代收代付中間業務等,卻往往集中在柜臺辦理,業務辦理自動化程度較低。這不但增加了柜臺壓力和人工成本,而且影響了其他業務的開展。另外,我國許多商業銀行的網絡信息系統不完善,安全體系尚未建立健全,因此開展網絡銀行還存在管理風險、技術風險等安全問題。我國商業銀行金融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水平相對較低,這與國外全方位、無縫隙的金融服務相比,我們顯得不夠精細,不利于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縱深發展。
(三)營銷體系不完善
目前商業銀行已逐步實行客戶經理制,從數量上看,我國銀行專業營銷人員數量稀少,多數人員將營銷作為附帶兼職應付了事,缺乏專業的營銷隊伍。很多銀行僅在主要營業網點向客戶推銷個人金融產品,其他途徑的宣傳較少,營銷方式單一落后。此外,營銷理念及策略陳舊也是影響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的一大問題,目前商業銀行多是以產品為中心,對所有客戶都進行統一的標準化服務,缺乏針對性。
(四)專業人才短缺,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從總體上看,我國個人金融業務專業人員的缺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高素質客戶管理人員的缺乏:二是提供一般金融業務知識的員工的缺乏。從一般員工來看,我國商業銀行基層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與業務技能偏重于傳統的銀行業務,較為老化的知識與技能難以適應我國個人金融業務發展與創新的需要。導致我國商業銀行開展個人金融業務缺乏長期支持,對客戶缺乏長期聯系,對個人金融產品的全面拓展造成很大影響。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對策
(一)拓寬業務范圍,豐富業務品種及服務
個人資產業務是拓寬業務范圍,豐富業務品種及服務的主要方面。由于我國目前信用卡普及率還較低,因此在國外已較為成熟的信用卡貸款開展較為困難,因此個人投資業務發展不成熟,各家銀行應當及早進行研究,在國家相關政策允許的時候搶占市場先機。 同時,個人中間業務憑借其成本低、收益高、風險小的特點,在最近幾年逐漸成為商業銀行利潤收入的重要部分。我國商業銀行對個人的擔保、租賃、信托領域很少涉足,今后應當成為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發展的方向。此外還應主意的是,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區域經濟特征差異較大,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經濟類型、不同發達程度的區域,開發適合于當地實際情況的個人金融產品。
(二)進行技術創新,提高科技水平
金融業務的發展一個重要推動力就是先進科學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目前,網銀在我國仍屬于初級階段,起步晚,品種少、交易量小,但發展速度迅速,在未來將有巨大的利潤空間。銀行可將自己的內部網絡與用戶的計算機、手機、公用電話網相聯系,這樣不僅方便客戶隨時隨地的進行業務操作、咨詢查詢,也將商業銀行帶入了電子銀行和手機銀行的時代。電話銀行相比網絡銀行更具有便捷、及時以及價格方面的優勢,隨著手機逐漸成為人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及以3G技術的推廣,手機銀行在國內銀行業務中所占地位日漸重要。在我國,可借助先進的信息系統進行技術支持,建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充分運用數據庫技術,信息技術管理部門、市場開發部門和營業部門這三個部門相互協調與配合,最終達到企業與客戶、企業與市場的最佳運行關系。
(三)完善營銷體系
獲得優質客戶是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客戶經理制是現代銀行業激烈競爭的必然結果,也是客戶需求的產物。針對我國客戶經理人員稀少和人員素質偏低的問題,可通過強化培訓和建立客戶經理評分制度來解決,增強客戶經理的服務意識和市場理念,對其進行營銷技巧和金融理財等知識的培訓。另外,在主要營業網點向客戶推銷個人金融產品的營銷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的情況下,商業銀行應該拓展營銷渠道,除了最傳統的營業網點,還應該拓展電話銀行和網上銀行服務,加強電視網絡等傳播媒體的宣傳。
(四)建立人力資源管理體制和激勵機制
商業銀行要注重加速開發、引進、累積掌握金融業務知識和金融管理知識的高級復合型人才,對銀行員工進行有關銀行產品各個方面的良好培訓,加強員工服務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使員工成為客戶與其辦理業務所在銀行之間的橋梁和執行,確保個人金融業務不會由于人才的瓶頸作用而制約其快速發展。此外,還要建立和完善激勵體制。在員工的報酬激勵中,以崗位定薪酬,將崗位與工效掛鉤,建立績效掛鉤、以崗位工資為主要形式的分配制度。在員工控制權激勵中,商業銀行各級管理者應提高選拔人才的公開、公正的標準、制度、程序及規則,聘任遵循競爭擇優制度,實施科學的控制權激勵。
參考文獻
[1]李鎮西,周風亮.商業銀行商業經濟資本管理探索與實踐. 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
[2]辛樹森.個人金融業務創新.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1.
[3]王東平.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現狀與對策[j].商業評論,2014,(40):12-13.
[4]洪崇偉.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市場營銷研究.商場現代化.2007,8(3):108-109.
[5]佘彩虹.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創新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江蘇:江蘇科技大學,2008.
作者簡介:張艷艷,女,河南鄭州人,鄭州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金融工程專業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