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牛秦洲 王政鋒
【摘 要】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日益普遍,對計算機知識和操作的掌握越來越重要。《計算機基礎知識》作為大學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公共基礎課,其重要性也越來越突顯。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如何提高實驗教學環節,增強學生實踐能力成為我們必須探究的問題。本文對《計算機基礎知識》課程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從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對象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期望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知識;實驗教學;教學內容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omputer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CHEN Yan NIU Qin-zhou WANG Zheng-feng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 Guangxi 541004,China)
【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 application,mastery of computer knowledge and opera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The basic knowledge of computer”as university of public basic course for students not majoring in computer,its importan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highlighted.As a practical course,it becomes a problem we have to explore that how to improve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In this paper,we analyze these problems,which happened i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process in the“computer basic knowledge”course,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object etc.,and expect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The basic knowledge of computer;Experiment teaching;Teaching content
0 前言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迅猛發展,計算機的應用已經涉及到各個領域。學生能通過各種途徑接觸到計算機。但關注的內容不同,更多的可能是一些游戲、視頻、聊天軟件。而對于計算機沒有一個整體的認知,基本操作技能也沒有太多掌握。另一方面,還有部分同學可能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對計算機一無所知。而對計算機知識和操作的掌握的欠缺直接會影響到日后涉及計算機的作業和知識能否順利完成。因此,對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授也還是很有必要的。
《計算機基礎知識》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程,承擔著對高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它強調常用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的使用,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其實驗課所占的比例較大,因此,有必要加強對《計算機基礎知識》實驗課程教學的提高。
1 計算機基礎實驗課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大學計算機基礎在實驗教學環節,存在以下問題:
1.1 實驗內容單調,拓展性差
實驗教學內容幾年不變,不能緊跟時代的變化,內容太過陳舊,對學生來說缺少吸引力。另外實驗步驟繁瑣,文字解說過多,讓學生產生視覺疲勞,容易跳過中間步驟直接參考最終效果圖,從而導致更多操作細節問題的出現。另外太詳細的步驟解說讓難度過低,降低學生的探索欲望,操作完一遍依然沒有印象。拓展性差,實驗操作沒有給學生一些互動,讓學生只是被動的按照實驗步驟進行操作,沒有給學生留下拓展的空間,比如說問題的延伸的探討。實驗內容基本是驗證性實驗,缺少創新,帶動不了積極性。
1.2 積極性不足
在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過程中面臨的一些問題中,除了實驗內容不夠新穎外還有學生自身的一些原因,導致學習積極性不足。
1.2.1 目標不同,被動學習
很多同學對課程學習目的的理解還停留在應付期末考試或者考級上,并沒有深刻意識到正在學習一項對以后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用實際用處的技能,因而他們只關心考試的內容考試的范圍,并不主動去探索相關知識更深的應用,遇到問題不懂得舉一反三,學習比較刻板。1.2.2 學生水平參差不齊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不同的性格,學習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各自的學習背景也不同,有的同學可能有一定的基礎,有的可能基礎為零。因此在課堂上常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基礎好的同學做完無事可做玩手機,無形中影響周圍的同學,基礎差的同學不會做,不想做。比較積極的是處于中間狀態的學生,即基礎處在中等的學生。如何改變這種現狀需要我們進行思考。
1.2.3 學生之間互動性差
學生之間不喜歡交流,遇到問題不是積極尋求周圍同學幫忙主動解決問題,而是依賴于老師,在座位上被動等待,實驗課上的同一問題被重復性問,學生更喜歡面授問題,而不喜歡看屏幕上的演示操作。導致老師在實驗課上解答問題效率不高。
1.3 演示與實際操作時間分配問題
實驗課時間有限,演示與學生自己操作的時間往往成反比。演示時間越長,學生操作時間越少,并且細節很容易忘記。演示時間太短,學生擁有的操作時間長,但知識點一帶而過,學生不明白其中原理。
2 大學計算機基礎知識實驗教學改革的探討
2.1 豐富實驗內容,增強學生自主探索
2.1.1 增強互動
針對實驗過程中,操作步驟太過詳細導致學生容易視覺疲勞,從而只看效果圖而忽略操作細節的問題,建議在寫實驗步驟的時候把操作過程中一些細節性的操作適當刪減,以增強操作難度,從而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解決問題,防止學生走馬觀花的操作。另外,在操作完后,在實驗內容中給出一些類似的延伸問題讓學生獨自解答。通過這種提問的方式來增強學生對操作的印象,以及對相關功能的應用的理解。增強互動性,而不是學生被動接收知識。
2.1.2 更新題材
計算機基礎實驗課的實驗內容基本都是幾年不變,可以結合時代的發展變化,將操作的內容做一些更新,如在做word的章節的時候,可以在文稿中使用與實事相關的或者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來做題材,讓學生有一些新鮮感,而不至于太枯燥。
2.1.3 實例展示
在做相關實驗的時候,可以實例展示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到相關功能的實用性。如:在做PPT時,可以從網上下載不同的優秀PPT模板作為實例講解,通過實例來介紹如何操作制作漂亮的PPT,并講解如何通過不同的操作來服務于要表現的主題。讓學生既能學其形又能學其神。
2.2 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2.2.1 分組教學
在實現分級教學后,同一班級的學生仍然存在的知識水平的差距,以及性格的差異。可以通過分組教學來達到一個資源分配的問題。將不同具有知識水平的學生分成一組,做實驗的過程中,同一組的同學必須都要完成實驗操作,遇到問題可以相互討論互相幫助,由于有了同組的概念,討論變成了成員一件自然的事,減少了學生心理防線,也能夠改善遇到問題求助老師的依賴心理,另也能解決優秀的學生無事可做玩手機,差的學生無所適從的問題。
2.2.2 布置課后實踐作業
布置課后實踐作業,讓學生自己找題材完成任務。學生可以利用網絡,以及與同一組的其它同學進行交流來制定方案,查找素材,調動其積極性和參與感。如在學習完excel后,可以讓學生自己找一個感興趣的方面利用excel進行數據分析,如對這幾年海鮮產品價格的調查,制作相關趨勢圖,或者對這幾年森林覆蓋率、各地區人均收入等的一些搜集,并利用excel制作趨勢圖,分析其原因。通過布置課后作業,能夠鍛煉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另外,通過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操作來增強學習的樂趣,并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學知識的用處,學以致用。
2.3 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提高實驗教學效率
2.3.1 制作小視頻
利用視頻錄制大師或者微課制作視頻,將本節課的實驗操作內容按知識點或者難點內容進行劃分,分解成多個更小更有針對性內容的視頻,這樣一方面省去了學生要從頭到尾看視頻或者在一個視頻中找相關操作部分的麻煩,在找上面節省更多的時間。另一方面視頻具有可重復觀看性,可供學生在課后自行學習。
3 結論
隨著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計算機應用的普遍化,人們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也變得越來越重要。計算機基礎知識作為一門針對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公共基礎課程,其重要性越來越突顯。如何讓基礎教學變得更與時俱進、更新穎,成為我們需要去探究的一個問題。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應針對內容進行更新,結合現代化工具輔助教學,讓其更能體現時代性外;另一方面需要將驗證性實驗與探究性實驗結合,增強學生的探索欲;通過在班級范圍內進行分組教學,增強團隊意識和溝通能力,實現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
【參考文獻】
[1]普運偉,徐天茂,秦衛平,等.大學計算機基礎分級教學的難點及對策[J].計算機科學,2009,36(11A):37-79.
[2]程向前.大學計算機基礎與中學信息技術課程銜接問題的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1(11):108-112.
[3]祁博.微課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計算機教育,2014(24):82-85.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