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偉男 吳曉娟
【摘 要】提高創新能力是醫學人才培養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創新型人才培養需要建立一套與之相應的醫學教育模式,并給予提供適當環境和充分條件。本文針對現有的醫學教育過程和教育體系,結合當前實際情況,就如何加強醫學人才創新能力培養做簡要的可行性探討。
【關鍵詞】醫學教育;創新型人才
如何培養醫學創新型人才是當前醫學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話題。到目前為止,借助于教育改革,我國醫學教育體制已經得到了顯著改善。然而,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一些醫學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存在諸多不足,包括重技術、輕醫德;重醫學專業、視人文科學等等。而且,教學方法上主要以“灌輸式”教育為主,學生的創造力、自學能力和個性發展受到很多限制,嚴重偏離了“人文—社科—生物醫學”新教育模式。
1 醫學創新型人才的涵義
1.1 醫學創新型人才培養是現代醫學體制轉變的必然要求
首先,作為創新型人才,必須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廣泛的知識結構、敏捷的應變能力、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持之以恒的鉆研態度。學習工作期間,創新型人才能夠及時吸納新知識、新思想,豐富自己所需的知識,進而提高事物分析能力。與此同時,醫學創新型人才應該能夠突破傳統思維方式,提出新觀念和新思想,并通過臨床實踐證實自己所提出的新觀念和新思想。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健康是國家全面發展的基礎。醫學作為一門特殊學科,具有專業性強、責任重、要求高等特點,承載著維護人民健康與生命的重要責任。醫學創新型人才培養與人民健康、社會安定息息相關,因此,醫學教育既關注人才教育,又涉及人民健康,事關國計民生,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占據關鍵地位,作用極為重要[1]。教育創新是社會的要求,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時代的呼喚。單純引進先進技術設備,投入大量資金建立大型生物信息測定和處理技術平臺的傳統教育理念由于缺少創新指導理論和方法,很難培養出創新型醫學人才。作為醫學人才,不僅需要具備精湛的醫療技術和良好的醫德醫風,更重要的是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更好地為患者服務[2]。
1.2 醫學創新型人才是醫學教育改革主要目標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只有牢牢樹立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教育理念,才能為創新型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早在1912年,奧地利經濟學家Sebumpeter教授在《經濟發展理論》中就已提出“創新”這個概念。Sebumpeter教授認為,創新是把一種從未有過的生產條件和生產要素新組合注入生產體系。創新型人才應該具備優良的品質,富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在科學社會活動中,通過創新取得杰出成果,為人類不斷認識和改造世界、為經濟和科技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的人[3]。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求醫學院校轉變教育模式,培養的醫學人才應該既能救死扶傷、治病救人,又能幫助患者養成健康衛生習慣,傳播珍愛生命觀念[4]。創新型醫學人才應該能夠及時正確發現和診斷復雜的病情,并作出恰當治療和預后判斷,降低風險,改善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2 醫學創新型人才培養現狀及探索
2.1 醫學創新型人才培養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醫學教育一直深受傳統教育觀念束縛,醫學人才培養仍然沿用傳統醫學教學模式——注重知識傳授,但忽視學生能力培養。最終,很多醫學人才雖然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基本技能,但思維廣闊性和深刻性欠缺,表現為理論上皓首窮盡,實踐上循規蹈矩,臨床實踐能力欠佳,開拓創新意識欠缺。目前,醫學人才評價體系主要以考試分數為衡量尺度,極大限制了醫學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5]。醫學生從進入校園學習理論知識、考級,到畢業時擇業選擇,時間安排單調緊湊,缺少足夠的業余時間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因此,國內醫學創新型人才培養任重而道遠。
2.2 醫學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發展的個體,應該具備獨特的個性和思想。然而,傳統醫學教育注重問題答案的唯一性,導致醫學生常常懷疑和擔心自己的觀點是錯誤的,不敢質疑答案,甚至完全沒有自己的觀點。因此,我們必須改變現有的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創新型人才教育觀,將創新教育理念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并體現于醫學教育的各個環節[6]。
創新型教育需要打破以往的靜態評價制度,調整舊的教學方法和學習質量評價辦法,創建一個系統的、動態的評價體系,以適應醫學人才創新能力培養。在這個過長中,我們可以嘗試評價方式多樣性,改變單一的應試考核制,通過考試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并運用實驗和實際操作方式考核學生的創新能力,將學習成績劃分為基礎分和創新能力分。在考核創新能力期間,可以考慮將學生參與開放實驗、科研課題、發表論文情況及科研競賽成果轉換成創新能力分,并按照一定比例計入總成績綜合評價,這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熱情[7]。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提出新觀點、創造新事物和解決新問題的思維方式,它是是思維的高級形態,是創造力結構的核心。使用“啟發式”教學替代傳統“滿堂灌”教學方法,改變傳統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法,嘗試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啟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善于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使學生分析與綜合、演繹與歸納、推理與滲透、求同與求異、形象與抽象、定性與定量等多種思維方式得到鍛煉,養成善于運用想象、類比、猜測、聯想、延伸、開拓等多種思維的習慣,從而培養出較強的創造性思維能力[8]。
2.3 醫學創新型人才培養途徑
關于醫學創新型人才培養,我們應該轉變根深蒂固的醫學教育理念。首先,要求教師積極參加科研,提高業務水平。教師有了創新精神,學生才能耳濡目染創新意識。在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方面,教師應該以身作則,緊跟科技進步、社會發展以及醫療衛生需求變化,認識到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幫助醫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新觀,把醫學教育切實從傳統以傳授知識為中心轉變為既傳授知識又培養創新能力的新教育理念上來,充分注重醫學生的個體發展,將其培養成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醫學人才[9]。
其次,一名合格的醫學教師應該掌握科學的創新教育方法,運用現代化硬件設備和教學手段,不斷地提高、更新、調整,并且教會學生如何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教師還應該了解醫學發展的最新成果,站在先進技術的前沿,引導和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勇敢求知。更要提高創新素養,激發醫學生的創新潛能,能幫助醫學生塑造創新人格[10]。
再次,考核評價制度決定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步伐,需要建立有利于醫學生創新的評價體系,考核評價制度必須以醫學生綜合素質為評價標準,突出對創新能力的考核。醫學生成績考核既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要注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體現對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視和鼓勵。教學期間應該積極提倡師生間學習、啟發、切磋與激勵,改變傳統單向灌輸知識的教學方法,提高醫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切磋中萌發新思路、新思想。此外,現今世界已形成了“地球村”格式,信息全球化日新月異,想要提高科研創新能力,提高專業英語水平是必經之路,通過交流及時了解和獲取最新的醫學動態及發展方向。
3 結語
創新對于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創新型人才培養是國家科技發展的動力,注重醫學人才創新意識培養對國內醫學發展和進步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樹立新型教育觀念,轉變醫學教育思想,構建新型醫學教學模式能夠推動醫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營造有利于培養創新能力的環境及氛圍。與此同時,樹立科學的醫學教學理念,創建全新的醫學教育模式,逐步形成具有創新能力的師資隊伍、多元化的教學條件和開放式創新人才培養環境,為培養創新人才做出貢獻。創新是醫學高等院校教育的靈魂所在,是一個國家強盛的表現,創新醫學人才的培養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馮巍巍,黃桂柳,黃贊松.培養創新型醫科研究生應重視醫學人文教育[J].中國醫藥科學,2016,15(6):50-54.
[2]朱洪波.論高等學校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0(3):110-113.
[3]王萍玉,謝書陽.PBL教學法在醫學本科生醫學統計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探索,2008,9(7):932-934.
[4]林佳音,魯巍.培養高素質創新醫學人才的人文環境的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3,21(3):198-198.
[5]陳英.改進教學方法 培養實用創新型醫學人才[J].科技創新導報,2012,28(3):169-170.
[6]施楚軍,許杰州.構建醫學生臨床技能多元化教學體系 探索創新型醫學人才培養新模式[J].現代醫藥衛生,2012,28(19):3010-3011.
[7]劉勇.加強創新實踐教育 培養拔尖創新醫學人才[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16):2538-2539.
[8]冉茂成,李春平,程博.在實踐教學中引入競賽與競爭機制激發實踐教學新活力[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1(6):16-17.
[9]黃小梅,朱曉群,陳冰.新模式下病理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6,18(12):984-987.
[10]劉超,任麗莉,劉乙蒙.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醫學生科研團隊建設研究與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16,30(11):31-32.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