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劍鋒 文飛宇



【摘 要】甘肅省S216線平涼至華亭公路蔡胡梁隧道采用進出口端雙向相向掘進,施工作業單洞掘進1900m,采用重點工序優先、鉆爆開挖、交叉組織的施工形式。輔助導坑施工,施工正常進尺170m以上,施工中采用工序考核、方案比選、監控量測指導等方式增進施工進度,為今后類似工程提供參考。
【關鍵詞】鉆爆法;快速開挖;量測技術
在國家基礎建設快速發展的階段,鐵路、公路還有水利建設中,隧道設計越來越多,其施工中的快速開挖及監控量測技術越來越顯得重要,為項目達到縮短工期、減少管理成本的目的,起了致關重要的作用。
1 工程概述
省道S216線平涼至華亭公路工程試驗段位于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本項目是平涼市規劃的平涼至華亭運煤專線,連接平涼市區與華亭縣。本項目主線采用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設計時速為60Km/h,整體式路基寬度20.0m、分離式路基寬度10.25m。
試驗段路線起于K17+922(ZK17+935),以隧道穿越蔡胡梁至峽門鄉麻川村,后繼續向南布設至麻川溝(K24+690.4)。具體樁號K17+922~K24+690.4,路線總長6.778km。蔡胡梁隧道采用分離式雙線隧道,左線長3585米;右線長3700米。隧道最大埋深240余米。隧道左線進口平面線形為R=1100的圓曲線,縱坡為2.25%,隧道出口平面線形為直線,設計縱坡為-1.8%;隧道左線進口平面線形為R=1100的圓曲線,縱坡為2.25%,隧道出口平面線形為直線,設計縱坡為-2.0%。蔡胡梁隧道屬于特長隧道,是全線的控制性工程,作為試驗段先期開工。
蔡胡梁隧道地處隴東黃土高原亞區和六盤山~關山亞區,穿過黃土梁峁地貌和基巖中山地貌兩大地貌單元,該隧道屬構造剝蝕中山地貌單元,山高谷深,地形起伏較大,隧址區中線高程1731.001~1996.876m,相對高差265.875m。隧址區沖溝發育,溝谷一般為狹窄的“V”型谷,溝床縱坡較大,兩岸陡峻,高差大,植被發育。地下水類型按其賦存條件和含水層性質可分為基巖裂隙水、松散巖類孔隙水兩大類型,隧址區局部上覆第四系全新統殘坡積物(Q4el+dl)碎石、洪積物(Qpl)卵石,上更新統風積(Q3eol)黃土,分布不均勻,部分地段基巖出露,隧址出露地層巖性主要為新近系中新統咸水河組(N1x)礫巖,下白堊統六盤山群(K1)礫巖,寒武系(∈)灰巖、白云巖、板巖,震旦系(Z)白云巖等。
2 主要開挖機械設備配置
結合項目隧道單頭掘進距離較長及上下導坑斷面較大的特點,選用自卸車運輸及其配套的大型施工機械設備。項目配備了挖掘機、裝載機(可側翻)、自卸汽車、鉆孔臺車、水壓爆破設備等。
項目在鉆孔進度中對鉆孔臺車和人工風槍鉆孔進行了比選。項目施工斷面上導坑為主要進度控制施工面,每次鉆孔約150個,孔深3~3.5米,采用人工風槍鉆孔,組織13個施工,12臺風槍同時鉆孔,需鉆孔2小時;而使用鉆孔臺車(單臂),每孔成孔時間2.5分鐘,共需375分鐘,若要趕上人工速度,至少需3臂鉆孔,且設備成本太大。每個端配備一臺鉆孔臺車(單臂),配合人工對難施工的鎖腳和超前孔進行施工,降低成本,又增加開挖速度。
3 施工方案的選擇
結合本工程的地質地貌情況、設計巖性分析及工程工期要求,施工方案在前期策劃時,認為采用傳統的鉆爆法施工,加之一些先進的開挖爆破技術,采用上下導坑兩臺階法施工。在臺階法施工中,鉆爆施工技術對人工風槍鉆孔和鉆孔臺車鉆孔的比選上,大家意見不一。該項目圍巖較差,采用全段面施工條件不成熟,上下導坑平等施工是最適合的開挖方式。
本隧道設計為單線雙洞隧道,隧道開挖斷面約80.4~129.8m2。Ⅲ級圍巖段采用全斷面法施工,Ⅳ、V級圍巖段采用臺階法,V級圍巖段采用臺階開挖預留核心土法,采用裝載機裝渣,自卸運輸方式出渣。
4 施工方法
4.1 掌子面快速開挖
4.1.1 開挖方法
掌子面掘進以兩臺階開挖法組織施工,Ⅲ級圍巖每循環進尺控制在3m以內為宜,Ⅳ、V級圍巖每循環進尺控制在以1.8m以內為宜,當掌子面地質較差且不穩定時調整掘進進尺,以每循環0.8~1.2m為宜,必要時Ⅲ級圍巖調整為臺階法或采取超前加固措施后再按以上施工方法掘進。根據掌子面斷面較大,開挖施工時采用移動式作業臺架,采用風動鑿巖機鉆孔,鉆孔臺車輔助鉆孔,光面爆破的施工方法。挖裝機裝入自卸車運輸出渣。
為達到快速開挖要求,在施工工藝上采用人工風槍鉆孔為主,輔以鉆孔臺車對垂直向、鎖腳錨桿等人工難施做的爆孔進行鉆孔。鉆孔施工人員布置圖如下:
15臺風槍同時施工,2~3人為一個工作小組,相互協作,一個循環的炮眼2.5小時完成。
4.1.2 爆破工藝選擇
在對爆破工藝的選擇上,項目原來采用傳統的爆破技術,在觀摩甘肅省兩徽隧道施工爆破工藝后,決定采用水壓爆破技術。
水壓爆破是在傳統爆破技術的基礎上,在炮眼特定設計位置裝入專用水袋,使裝藥結構改變,用專用設備加工的炮泥填塞炮口,利用炸藥爆炸時的能量,在水中傳播的爆破應力波對水的不可壓縮性,使爆炸能量經過水傳遞到周圍的圍巖中,有利于巖石破碎。同時,水在爆炸氣體膨脹作用下產生的“水楔”效應使巖石進一步破碎,炮眼中有水可以起到霧化降塵作用,很大程度降低粉塵。提高巖石爆破效率的同時,減少爆破煙塵的產生,降低環境污染的爆破技術。
與常規巖石爆破效果相比,水壓爆破具有明顯的“三提高一保護”作用:提高了炸藥能量的利用率,單位體積巖石耗藥量可節約15%-20%;提高了施工效率,每循環進尺長度可提高20cm-30cm;提高了經濟效益,每延米可節約火工品材料費用250元-400元;粉塵濃度大大降低(下降67%),有利于保護施工人員身體健康,減少爆破后等待時間。另外,水壓爆破還能提高巖石破碎度,縮短爆堆長度,因而能縮短裝渣時間,加快出渣進度。水壓爆破還能提高光爆質量,隧道爆破輪廓面的半眼痕率能達到90%以上。
4.1.3 水壓爆破設計
水壓爆破設計與傳統的隧道光面爆破設計方案基本相同,只是在裝藥結構和炮孔堵塞上進行了適當的調整。
1)爆破器材
根據施工中常用的爆破器材以及水壓爆破的特殊要求,選用直徑為32的防水乳化炸藥,并采用電雷管和導爆管雷管作為起爆器材。炮孔內所用水袋及堵塞材料都由專用設備加工而成,長度約為20cm。
2)光面爆破參數的確定
(1)孔距
根據自有設備,炮眼直徑為d=40mm,所以周邊孔間距a=(8~16)d=32~64㎝。
(2)不耦合系數與光爆層厚度
光面爆破的不耦合系數λ=d0/d(d0為裝藥直徑)在0.8~1之間變化,λ變小,孔壁上的最大切向應力減小,爆炸波作用時間延長,有利于應力疊加和應力集中,產生拉伸裂隙,不宜產生粉碎。生產實踐表明,增大不耦合系數,采用空氣間隔裝藥,可以消除壓碎破壞,控制放射狀裂隙,提高炮孔的殘留率。根據最小抵抗線與炮孔間距的關系:光爆層厚度w=a/λ。
(3)周邊眼延米裝藥量
周邊眼裝藥量:q1=cwa=0.06~0.15㎏/m
式中:c-爆破系數,在通常情況下,c=0.2~0.5㎏/m3;
(4)鉆爆設計示意圖,鉆爆設計示意圖如圖3所示
圖3
1.掏槽眼;2、3.輔助眼;4.周邊眼
3)裝藥結構
(1)周邊眼采用竹片間隔、不耦合裝藥,采用導爆管起爆,炸藥均勻分布裝入炮孔內。為克服底部炮眼的阻力,將底部藥量稍微加大。在裝藥前先裝入長約20cm的一節水袋,并在裝藥結束后再裝入2節水袋,最后堵塞。(如圖4)。
圖4 周邊眼裝藥結構示意圖
(2)掏槽眼、輔助眼等采用連續耦合裝藥,雷管埋入孔底藥卷。在裝藥前先在炮眼孔底裝入長約20cm的一節水袋,并在裝藥結束后再裝入2節水袋,最后堵塞。其結構如圖5。
圖5
4)開挖循環作業時間
(1)Ⅲ級圍巖每循環鉆孔3.5m,進尺2.8~3.0m,循環作業時間
測量(施工準備)15min+鉆孔l2Omin+裝藥爆破15min-通風10min+初噴15min+出渣60min+復噴60min=295min(5h),月進尺:336~360m。
(2)Ⅳ、V級圍巖每循環鉆孔2.0m,進尺1.2~1.5m,作業時間
測量(施工準備)15min+鉆孔120min+裝藥爆破15min+通風10min+初噴15min+出渣60min+支護100min+復噴90min=425min(7.1h),月進尺:101~127m。
4.2 勞動力及主要開挖施工機具安排
每開挖作業班16人(工班長1人、司鉆工12人、爆破工2人、普工2人),運輸班3~6人,裝渣2人,風動鑿巖機12~15臺,拼裝式作業架1臺,挖裝機1臺,自卸車4~6臺(根據掌子面距棄渣場距離調整),初期支護配套施工設備1套。
5 監控量測技術
5.1 量測的目的
5.1.1 掌握圍巖動態和支護結構的工作狀態,利用量測結果修改設計,指導施工;
5.1.2 預見事故和險情,及時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5.1.3 為確定隧道安全提供可靠的信息;
5.1.4 量測數據經分析處理與必要的計算和判斷后,進行施工進度安排。
5.2 量測的要求
快速埋設測點(量測點設置在距掌子面2m范圍內,開挖后24小時、下次爆破前測取第一次讀數。);測量讀數在隧道內要快;保證測量點不被破壞;讀數準確可靠。
5.3 必測項目:圍巖地質素描及支護狀態、地表沉降觀測、拱頂下沉量測、周邊收斂量測。測試儀器及設備:全站儀、斷面儀、精密水準儀、塔尺、鋼圈尺(測地表沉降、拱頂下沉);周邊收斂儀(測周邊收斂)。
5.3.1 地質素描、支護狀態觀察
包括對掌子面觀察和支護結構的支護效果觀察。掌子面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情況觀察包括巖石的名稱、巖層產狀、節理、層理、斷層等結構面的分布、產狀、走向。每茬炮后觀測一次。支護狀態觀察包括初期支護狀態和已成峒支護效果觀察。如噴射砼開裂部位、寬度長度及深度。二次襯砌的整體性、防水效果等,每天觀察一次。
5.3.2 圍巖周邊位移量測
在準備設點斷面,隧道開挖爆破出渣以后,沿周邊的拱頂、拱腰和邊墻部位分別埋設測樁。測樁埋設要求一般按深度30cm,鉆孔直徑?椎42,用快凝水泥或早強錨固劑固定。
周邊收斂量測是最基本量測項目之一,布置在主測斷面。如圖6。圖6 拱頂下沉和周邊收斂測線布置圖
我們用測線BC和DE邊測量值變化來量測凈空水平收斂。
5.3.3 拱頂下沉量測
拱頂下沉,主要用于確認圍巖的穩定性。測點布設在拱頂中心位置,與周邊量測點同時布設在主量測斷面。
拱頂下沉量測最常用的方法有三種:
1)用收斂計量測
該方法操作簡單,投入較少,但用收斂計量測來獲取數據,后期的數據處理較多。
2)用水準儀量測(差值法計算)
該方法用鋼尺和高精度的水準儀配合測量。測量時把鋼尺掛在預埋的測點上,下掛1kg的垂球使鋼尺鉛直,用水準儀讀取鋼尺上的讀數,來實現數據的采集。
3)用全站儀量測
測量時在拱頂測點位置貼一個反光膜,用全站儀測量測點處的標高,來實現數據的采集。但該方法的設備投入較大(主要為全站儀的投入,但現在是最常用施工量測方法)。
5.3.4 地表下沉量測
地表下沉量測,在淺埋隧道和隧道的洞口段通常每個隧道至少2個斷面,若出現不良地質情況時,加設監測斷面。地表下沉采用閉合測量法,當閉合差超過3mm時,我們必須重新測。當地表下沉量測結果達2~4cm時我們要加強觀測,必要是給業主報告。
5.4 隧道選測項目量測
選擇項目是必測項目的拓展和補充。選測項目量測主要有:鋼筋計(測鋼支撐內力、錨桿軸力);壓力盒(測接觸壓力);混凝土應變計(測混凝土內部應力);多點位移計(圍巖內部位移)
5.5 組織機構和組織管理
項目為加強量測技術的實施,成立現場監控量測小組,負責測點埋設、量測數據、資料整理、出據報告。
6 結束語
隧道快速開挖技術是隧道施工進度控制的主要工作,合理組織鉆孔工序、爆破作業、棄渣運輸的銜接時間,合理的資源配置是隧道施工開挖組織管理的重點和難點,資源配置時既要考慮滿足施工需要又不要造成資源的浪費,達到充分發揮資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避免資源使用時松時緊,施工組織著眼于均衡生產的原則。為改善隧道施工作業環境,盡可能使用先進科技機械設備,如隧道爆破成套設備、鉆孔臺車(雙臂以上)等,以減少空氣污染,縮短爆堆時間,減少鉆孔耗時。但投入較大,本項目配備以上開挖設備投入達1000多萬元。
【參考文獻】
[1]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S].人民交通出版社.
[2]JTG/T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術細則[S].人民交通出版社.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