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沖沖
【摘 要】根據蒙西至華中地區鐵路煤運通道張川河大橋跨度分別為24m和32m整孔簡支箱梁移動模架制梁施工的實際情況,簡單介紹了移動模架的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描述了制梁過程中的工藝流程,充分分析影響施工效率的原因及提高施工效率的措施。
【關鍵詞】上承自行式移動模架;簡支箱梁;施工技術;進度
Brief Analysis on Construction of Self-propelled Mobile Formwork
YOU Chong-chong
(No.4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Limited of China Railway 20 Bureau Group Co.,Ltd.,Qingdao Shandong 266100,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actual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hole simple box girder mobile formwork beam spanning of 24m and 32m on ZhangChuan River that is the railway coal transportation channel from West of Mongolia to Central China,components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mobile formwork were introduced briefly,and the process flow of beam making was described,the reasons that affect the efficiency of construction and measures that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nstruction were fully analyzed.
【Key words】Self-propelled Mobile Formwork;Simple box girder;Construction technology;Schedule
0 引言
當前橋梁簡支箱梁現澆施工中,移動模架作為當今世界上先進的施工工藝之一,備受青睞。它是集外模、支撐系統、前移過孔功能于一體,機械化程度高、施工質量好、節省勞動力。但是上承自行式移動模架不能平行施工,只有前一孔箱梁施工完畢,過孔結束才能進行下一孔箱梁施工,因此縮短每孔箱梁施工周期對工程整體工期至關重要。本文就蒙華鐵路張川河大橋運用的上承自行式移動模架作一簡單介紹,并簡要闡述提高移動模架施工效率的措施。
1 工程概況
張川河大橋施工起訖里程DK366+920.95~DK367+178.19,全橋位于R=1600m的右偏曲線上,縱坡均為4.9‰。橋梁全長257.24m,橋梁跨度結構形式為6-32m+2-24m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箱梁。
由于橋址區為淤地壩內耕地,橋址范圍內覆蓋砂質新黃土,約4~6m,具有濕陷性。
3#~7#墩勘探期間地表水為魚塘,水深為0.3~0.9m,后為淤地,從鉆孔樁基礎施工過程中發現地表0~2m為黏質新黃土,σ0=100kPa;2~8m為砂質新黃土(呈淤泥狀),σ0=100kPa,流動性很強;8~10m為細圓礫土,σ0=300kPa;如果采用支架法施工處理基礎工程量比較大并且工期較長,所以采用DSZ32m/900t型上承自行式移動模架原位澆筑制梁。
2 DSZ32m/900t上承自行式移動模架簡介
2.1 移動模架組成部分
DSZ32m/900t型上承自行式移動模架系針對重載鐵路雙線整孔橋梁施工而設計,為上行式結構,能夠自行倒裝主支腿。主要由主框架、后行走機構、后支腿、中支腿、前支腿、起吊小車、吊掛外肋、外模及底模系統、端模系統、外肋橫移機構、吊掛外肋橫向鎖定機構、拆裝式內模系統、精軋螺紋鋼筋吊桿、3噸電動葫蘆系統、電氣液壓系統及輔助設施等部分組成。
2.2 移動模架工作原理
DSZ32m/900t型上承自行式移動模架利用橋梁端部和橋墩安裝支腿,支腿支撐主梁系統,外模及模架吊掛在主梁系統上,形成一個可以縱向移動的橋梁制造平臺,完成橋梁的施工。
主要有以下5步:
1)張拉后,拆除吊桿,中、后支腿垂直支承油缸回收使模架整體下落約12cm脫模,后走行作用在軌道上,前支腿托輥與軌道接觸,外模系統橫移開啟。
2)頂升后行走,使后支腿脫空梁面,啟動后支腿縱移油缸,使后支腿向前縱移32.7m,支撐于已澆梁面端部。
3)拆除中支腿連接系,驅動后支腿縱移油缸,整機縱移32.7m,到達新的制梁位置。
4)中、后支腿橫向調整、垂直支承油缸支承、鎖定,起吊小車將前支腿吊掛前移一孔就位。
5)操作泵站使橫移油缸循環回收,外模系統橫向合攏就位。
24m跨施工時,后行走機構固定、中支腿固定,后支腿的支承機構向前移位至距離墩中心1.45m處與主梁連接,前支腿仍作用于墩頂,外模系統拆除尾部2個4m標準段,墩頂處外側模前移8m即可。
3 移動模架現澆箱梁工藝流程
移動模架就位→支座安裝→模板校正→底、腹板鋼筋綁扎、預埋件安裝→內模安裝→頂板鋼筋及預埋件安裝→澆筑混凝土→養護→內模拆除→初張拉→移動模架過孔→終張拉→管道壓漿→梁端封錨→橋面及附屬。
4 移動模架制梁進度分析
張川河大橋移動模架現澆箱梁施工工期(移動模架就位→移動模架過孔完畢)從第一孔30d到第三孔16d經歷了巨大的飛躍。經過認真總結分析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發現以下幾方面對移動模架現澆箱梁的進度影響較大,在今后加強這些方面的管控能夠有效的縮短移動模架制梁工期。
4.1 科學合理分解工期、嚴格落實工期計劃
根據上承自行式移動模架工藝流程以及技術特點,經過前期施工綜合分析。移動模架整孔箱梁各個工序的時間如下:移動模架過孔1~2d;移動模架校正、支座安裝1d;底腹板鋼筋綁扎、波紋管安裝3~4d;端模及內模安裝1~2d;頂板鋼筋綁扎、預埋件安裝3~4d;混凝土澆筑1d;初張拉(包括等待混凝土強度達到80%)4d。
從上述可以看出,完成一孔梁最短需要14d,最長需要18d。施工過程中,只有嚴格落實各工序工期,才能保證整孔現澆箱梁的施工工期,所以需要不斷優化各工序之間的銜接關系,以達到提高移動模架效率的目的。
4.2 超前細致規劃考慮、全面加強過程控制
移動模架現澆箱梁施工過程中各個工序之間既獨立又合作,既流水又平行。每道工序前的緊前工作是什么,緊后工作又是什么,都是需要超前規劃,全盤考慮的。只有加強施工過程控制,才能加快各工序的施工進度,進而縮短整孔箱梁的施工時間。通過張川河大橋前3孔移動模架現澆箱梁的施工總結,如果在以下幾方面加強控制,落實到位,將對各個工序起到良好的推動促進作用。
1)測量放線要提前考慮。在測量放線時要提前一天通知測量班,使測量班能夠合理有效的安排測量時間。
2)在模板拆除的同時安排專人清理打磨模板,分類堆放整齊,使用時可以直接安裝。
3)鋼筋下料時將半成品按規格、型號堆碼整齊,在綁扎時可節省大量的倒運時間。
4)在鋼筋綁扎、內模安裝過程中將鋼絞線下好料,并用鐵絲綁扎編束,待使用時可以直接穿束。
5)內模安裝和頂板翼緣板鋼筋的綁扎,兩道工序可以同時進行,從而縮短整體作業時間,使進度能夠有效的提高。
6)安排一名業務水平熟練的修理工跟班作業,時刻檢查移動模架工作過程前、過程中和過程后的狀態,保持移動模架各項指標都達到良好狀態,不能“帶病”工作。不僅能夠保證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而且對進度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4.3 增加強化技術力量、積極開展專業培訓
工程施工中,重中之重就是技術管理工作,其對工程的安全、質量、進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增加強化技術力量將顯著提高移動模架現澆箱梁的施工速度。如:梁體鋼筋加工及綁扎作為制梁過程中工作量最大的工序,應該安排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現場跟班監控,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處理,確保鋼筋制作和安裝都一次性合格,避免不必要的返工而影響施工進度。
積極開展專業培訓,使施工人員的專業化水平大幅度的提升,在施工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忙而不亂。針對移動模架現澆箱梁的重點工序,首先對施工人員進行分工安排,使他們都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其次對他們一一進行技術交底和開展專業培訓,使每道工序都是熟練的人員操作,進而達到專業化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各工序的進度。
4.4 不斷優化施工組織、努力探尋創新管理
施工組織對施工過程具有指導性,根據設計的要求,現澆箱梁初張拉時混凝土強度及彈性模量需要達到80%,終張拉時其需達到100%。而移動模架過孔時,必須在梁體終張拉完成后。通過張川河大橋前3孔箱梁數據分析,混凝土強度及彈性模量達到80%需要4d,達到100%需要14d。那么要是初張拉完成后就過孔將節約將近一半的工期,因此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對移動模架過孔工況進行檢算,與業主、設計單位及廠家溝通,適當調整初張拉時預應力鋼束的根數,使梁體能承受移動模架過孔產生的應力,以達到提前過孔的目的。通過施工組織優化大大縮短了工期。
在施工管理過程中,要不斷改變思路,努力尋求促進施工進度的措施和方法,在保證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挖掘縮短工期的潛在條件。
1)提前將施工中需要注意的細節和重點,詳細羅列出來。施工前對全體施工人員進行宣讀,并下發給現場班組長。促使每個工序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防止遺漏項目影響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不僅影響施工作業人員的工作熱情,而且對整孔梁的工期有較大影響。
2)對各個工序工作進行量化,對各崗位施工人員配置進行量化。在合理的勞動強度支配下,規定每道工序中各項工作的完成時間,實行早干完早下班的工作制度。最大限度的提高施工作業人員的執行力,充分發揮作業人員的積極性,在作業人員的工作效率上尋求突破。
5 結語
在張川河大橋移動模架現澆簡支箱梁施工過程中,對移動模架預壓、預拱度設置、鋼筋綁扎、過孔等關鍵環節初步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數據,在今后的施工過程中要將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相互滲透,保證現澆箱梁快速、穩定的施工。同時在施工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各個工序的銜接,對施工現場各項工作超前考慮,并且要認真分析前期的經驗教訓,對保證移動模架現澆箱梁安全質量、進度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存安,范井越.橋梁移動模架施工簡支箱梁技術[J].鐵道建筑技術,2012(2):83-85+111.
[2]吳榮鋒.客運專線雙線32m整孔箱梁移動模架造橋技術[J].鐵道建筑技術, 2009(5):19-23.
[3]周治國,高自茂,趙芳星.DSZ32/900上承自行式移動模架簡介[J].鐵道標準設計,2008(3):34-38.
[4]吳榮鋒.客運專線雙線32m整孔箱梁移動模架造橋技術[J].鐵道建筑技術, 2009(5):19-23.
[5]陶石林.武廣客運專線上行式移動模架快速制梁施工技術[J].鐵道標準設計, 2009(4):43-45.
[6]劉汝臣.甬臺溫鐵路上行式移動模架制梁施工技術[J].鐵道標準設計,2007(3):35-37.
[7]陸阜盛.城際鐵路移動模架現澆簡支箱梁的關鍵技術探討[J].廣東建材,2014(6):51-54.
[8]鄭福建,唐浩然.上承式移動模架現澆箱梁施工技術[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5(20).
[9]于長彬,侯啟軍.鰲江大橋簡支箱梁上承式移動模架施工技術[J].中國市政工程,2008(2):17-19.
[10]熊文章.上承式移動模架制梁在湘桂鐵路青高特大橋的應用[J].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1):7-12.
[11]趙志輝.客運專線上承式移動模架現澆箱梁施工技術[J].江西建材,2014(6):184-185.
[12]李興國.上承式移動模架拼裝及過孔施工技術[J].工業c,2016(1):00166-00168.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