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春
【摘要】教育改革發展新時期的到來,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也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為更好的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質量,本文基于創新教學理念、挖掘學員資源以及轉變教學方式等方面入手,對新時期下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開展深入研究與分析,以促進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僅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新時期;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教學質量
教學是一門藝術,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更是一門與時俱進的藝術,為全面提高學員的文學素養與審美情趣,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質量,應當準確把握新時期下教育的發展趨勢以及發展規律,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進行準確思考,從而促進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以下開展具體分析。
1.創新教學理念,正確處理師生關系
社會發展新形勢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以科學且有效的教學理念為前提,推進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并未充分考慮學員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的渴求以及學員自身的發展需求,導致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氛圍嚴肅且凝重,學員處于被動地位,其參與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的積極性不足,甚至出現“教師認真教,學員不愿意學”的情況,嚴重影響著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水平的提升,長此以往,勢必會對整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發展造成制約。
因此在新時期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轉變并創新教學理念,正確處理好師生關系,擺正心態,尊重學員的主體地位,由以往的領導者轉向學員的引導者,積極與學員開展溝通,縮小師生之間的距離,調動學員參與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為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促進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目標的實現。
2.深入挖掘學員資源,培養學員的良好學習態度與綜合素質
學員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在社會發展新時期,為全面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質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尊重學員的主體地位,深入挖掘學員資源,培養學員的良好學習態度與綜合素質,促進學員的全面發展。研究表明,現代學員觀的構建需要以承認并尊重學員的主體地位為依據。因此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密切觀察學員的具體情況,以便捕捉學員感興趣的課程資源,后續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活動,激發學員參與漢語言學習的積極性與能動性,促進學員興趣與知識的融合,從而深入體現資源價值,促進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質量的提升。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與學員進行合作,促使學員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活動中發揮出自身優勢,在提高學員漢語言文學知識水平的同時,鍛煉了學員的綜合能力,對于學員未來步入社會參與社會實踐也打下良好的基礎。一般情況下,學員日常活動情況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員的思維模式以及關注點,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若能夠對這一情況進行仔細觀察,捕捉課程資源,以學員關注的問題作為重要的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資源,勢必能夠激發學員參與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觸發學員對文學的內在情感,培養學員良好的學習態度,為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質量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
3.通過開放式教學提供課堂教學效果
為促進新時期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質量的提升,強化學員的文學素養以及綜合能力,應當轉變教學方式,通過開放式教學來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課堂教學效果,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第一,科學設置懸疑,激發學員的思維。相關教學研究表明,疑問是激發學員思維的主要因素,基于疑問,學員開始進行深入探索。因此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科學設置懸疑,創設開放式的教學情境,在循序漸進中引導學員深入思考,培養學員勤于思考的良好學習品質。應當注意的是,教師在設置懸疑的過程中不應代替學員思考,而是要通過設置懸疑來引導學員學會思考、學會分析,進而解決問題,通過這一過程強化學員的綜合能力,為學員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第二,注重合作學習,引導探究新知。合作學習是新課改大力提倡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通過這一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培養學員的團隊意識,促使學員情感的健康發展。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參與他人的合作,通過合作借助外力解決問題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凡是學員不能自主思考完成的問題都可以拿到小組討論中,如果小組討論也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拿到全班討論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引導和指導,充分發揮學員全體的優勢作用,保證學員更好的合作學習,提高學員的團隊意識。合作學習是一種比較開放的學習方式,其主要優勢在于:以小組交流的方式提高學員的表達能力;拓展學員的思維空間,深化學員對知識的認知;通過競賽活動激發學員的競爭意識,培養學員團隊合作的精神品質。
第三,準備把握回饋信息,合理調整教學方式。開放性教學的目的在于加強學員主體和教師主導的有機結合,因此,教師應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的信息回饋,有目的、有計劃的調整教學過程。教師獲得信息回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①通過學員回答獲得信息:教師要善于觀察學員,并從學員的回答中獲得學員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等信息;②通過學員的情感變化獲得信息:在課堂中,學員的每一個表情和眼神,都是很好的信息反饋,是教師適時調整教學的有力依據;③通過學員的作業和測驗成績獲得信息:根據學員完成作業的質量和速度調整教學過程。
第四,多樣化的專業考試形式。學員學習知識最重要的是"學以致用",因此在考試方面,漢語言文學這門學科應做到兩點:第一,漢語言文學的考試內容應該與時代保持一致。在考試之前,教師的設計的考題應把漢語言文學知識以及與漢語言文學相關的社會問題(社會熱點)相結合,讓學員在答題時發散自我思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第二,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相均衡。學習漢語言文學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學習的過程,因此其考試形式不應該只關注期末考試,在平常課堂上學員對有關問題的解答、作業的設計與完成等都應該成為考試考核的內容之一。
4.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新時期的到來,為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在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上也面臨著復雜的形勢,為更好的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效果,應當結合漢語言文學專業自身特點出發進行深入思考,尊重學員的主體地位,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優化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方式,勇于探索,從而全面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水平,讓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堂永葆青春活力。
參考文獻:
[1]邵晶新時期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的幾點思考[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12)
[2]關志愿新時期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東方教育》,2014(z2)
[3]徐燕凌新時期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的探索和實踐[J].《課外語文:上》,2016(11):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