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堅


【摘 要】為進一步提升水庫的安全系數,分析了傳統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弊端,并提出了基于風險知識庫的安全生產管理機制。通過參考大量文獻的方式,對水庫常見的風險事故和原因進行了信息統計與整理,建立了水庫的風險知識庫,并在該基礎上提出了對應的安全生產管理措施。較之傳統安全生產管理機制,該管理體系下,解決風險的目的性更強,管理者的責任更加明確,各項措施的落實也更加到位,有效地提升了工程的安全性。
【關鍵詞】風險知識庫;水庫;安全生產管理系統;措施
Construction of Reservoir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Risk Knowledge Base
LIU Zhi-jian
(Wudu Water Diversion Project,Mianyang Sichuan 6217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afety factor of reservoir,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and puts forward the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based on risk knowledge base.Through lots of literatures,the reservoir risk accidents and the common causes of information statistics and sorting,establish the risk knowledge base of the reservoir,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f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afety management mechanism,the management system,to solve more risk,management responsibilities more clearly,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asures are more in place,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project.
【Key words】Risk knowledge base;Reservoir;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Measure
0 引言
水利工程[1]是集發電、防洪以及節水灌溉于一體的綜合性利民工程,對于促進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長久以來,提升水利工程的質量,確保安全生產,是工程方非常重視的方面,從安全制度的建設、安全規范的擬定等方面均做了大量的探索,并取得了積極的效果。然而,由于我國的水利工程繁多,且安全生產的管理水平參差不齊,致使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以水庫為例,目前主要采取傳統的安全管理制度[2](例如,人工巡視檢查、紙質檔管理等),該管理機制下,不僅人工成本較高,且費時費力,管理效率較低。已經不能滿足工程的安全生產需求,以致許多工程或多或少存在安全隱患,甚至誘發了一些事故。對1954-2003年間的四川省水庫潰壩進行統計[3],該時間段內發生了400座水庫潰壩事件,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原因在于,傳統的水庫安全生產管理機制下,存在責任不明、突發事故應急預案不完善、管理制度的規范化欠缺等問題。因此,建立完善的水庫安全生產管理系統,是降低事故發生率的必要措施。鑒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風險知識庫的水庫安全生產管理系統建立體系,即建立一個導致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的原因和征兆知識庫,并以此為依據,建立水庫的安全生產管理機制,以達到提前消除隱患,提升水庫安全生產系數的目的。
1 風險知識庫的建立
水庫安全生產管理系統風險知識庫,是一個將安全隱患、征兆與事故相關聯的知識合集。該知識庫的建立,有利于根據水庫容易出現的安全隱患或針對出現的事故征兆進行早期應急預案,以達到預先消除事故的目的。
水庫風險知識庫的建立措施,是通過參考多篇文獻,對其中的安全事故進行統計和整理。建立流程,如圖1所示。
主要包含兩個部分:1)事故內容;2)事故原因。例如,某地突然出現持續強降雨,水庫蓄洪能力不足,卻未及時洪水事故報警,繼而誘發洪澇災害。原因在于水庫安全監測設備老化,年久失修。分別將其整理至事故內容和事故原因部分。建立的部分風險知識庫[4-6],如表1所示。
2 水庫安全生產管理系統的建立
本課題所涉及到的水庫安全生產管理機制,是具有針對性的管理系統。系統建立的核心思想是:針對水庫風險知識庫的事故內容和原因,采取對應的安全措施,以消除安全生產的隱患,系統建立流程,如圖2所示。
安全生產管理系統建立的具體操作流程,本文以表1所示的第一條為例,進行說明。假設在某個水庫中,經常出現警戒水位報警滯后,從而誘發洪水的問題,而造成該問題的原因是監測設備老化,通訊設施不到位。因此,在安全生產管理系統中,可以建立設備更新機制,即以制度的形式規定,監測設備使用至一定周期之后,立即進行更新替換,并建立全面的網絡監測體系,提升監測警戒水位的探測精度。同時,在安全規范中,規定巡查人員在檢查時,必須配備信號良好的報警通訊設備,確保水庫各崗位人員的通信質量。
按照上述方式,結合表1的知識庫,擬定的部分水庫安全生產管理系統內容,如表2所示。
從上述水庫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的建立來看,以提前預判和解決風險為目標的安全體系,能夠有效規范工程管理者的行為,牢固樹立安全意識,明確安全人員的責任機制,對于提升水庫的安全系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案。
此外,安全機制的建立與風險知識庫密切相關。風險知識庫的內容越全面,則安全生產管理體系越完善。而對于風險知識庫而言,它不是一個固定的數據庫,而是可以逐漸添加新內容不斷完善的開放式數據庫。而且知識庫的建立,不僅依靠文獻的信息分析,還可以通過專家經驗,建立模糊診斷系統來增加新內容。從這個角度來看,水庫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也是一個逐漸完善的,開放式的管理機制。
3 結論
完善的水庫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可以在確保工程安全的同時,讓水庫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本文從風險知識庫的構建,并針對性提出安全管理措施的思路出發,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同時,風險知識庫的內容,僅以文獻信息為依據,尚不完善。下一階段的工作,將從獲取專家經驗、建立模糊診斷系統這幾個方面出發,進一步豐富知識庫內容,讓安全生產體系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尚淑麗,顧正華,曹曉萌.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研究綜述[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14(1):14-19.
[2]宋立松,程海洋,方琛亮,等.水庫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系統框架、功能及效果[J].水電能源科學,2013,31(7):184-187.
[3]何曉燕,王兆印,黃金池,等.中國水庫大壩失事統計與初步分析[J].中國水利學會2005學術年會論文集——水旱災害風險管理,2005:329-338.
[4]宋立松,程海洋,方琛亮,等.水庫安全生產預警管理系統設計[J].水電能源科學,2013,31(8):152-154.
[5]董金國.淺談湯河水庫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1(2):91-92.
[6]佟瑞鵬,陳大為.流域梯級水庫事故風險分析與防洪聯合調度實現[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9,19(3):119-124.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