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一直是我國小學教育中的重要問題,要求小學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措施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課;心理健康教育
新課改指出,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加強對學生的專業教學指導,還需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問題。傳統的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存在不少問題,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新時期要求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教師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以下就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進行簡要分析。
一、理論聯系生活,加強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認識
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重視理論知識教學和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以案例分析法和情境創設法來提高學生對具體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明白事理,培養學生優良的心理品質。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欣賞圖片和動畫的形式,教學生如何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是對還是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促進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又如,教師在講到尊老愛幼相關知識時,可以提問:“如果我們在公交車上看到了老爺爺或者老奶奶上車,應該怎么做?”學生會說:“給老爺爺、老奶奶讓座。”教師表揚:“很好,大家都是好孩子,那哪些同學給老爺爺、老奶奶讓過座呢?”從而加強對學生實際行為的指導,并幫助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達到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多表揚和鼓勵,提高學生的自信
小學生的思想觀和人生觀正處于發展時期,這一時期要形成學生對事物正確的認識或者矯正學生的行為,需要依靠教師和家長等人的鼓勵和引導。從心理健康教育來看,只有當教師對學生的正確行為予以表揚和肯定,學生才會知道這種行為是正確的,可以獲得表揚。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加強對學生的表揚和鼓勵,讓學生獲得更多成功和喜悅的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你真棒》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講講自己熟悉的同學的好人好事,如樂于助人、拾金不昧、團結友愛的事跡等,然后由全班學生對這些學生進行表揚:“你真棒!”然后讓學生自己評價,講述自己做過的自豪的事情,如幫助媽媽做家務、幫助同學、見老師會主動問好等,然后再對這些同學進行表揚和肯定。同時,教師還需要進行適當的總結和鼓勵:“這些同學做的事情都是正確的,而且是值得我們學習和肯定的,其他的學生也一定可以做到這些事情,甚至還可以做得更好對不對?”學生回答:“對!”這樣,教師既能夠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又可以達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三、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問題
除了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教師還可以在課后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鼓勵學生向教師傾訴自己在生活上和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并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一方面,小學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從中發現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發現學生在心理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然后通過課后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或者通過向其他學生打聽的形式,了解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必須要認識到,每位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每位學生在心理健康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均是不同的,對于不同的學生以及不同學生的心理問題,教師需要采用不同的教育和指導方法進行心理問題指導。例如,對于因為學習成績較差而感到自卑的學生,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學習成績并不能代表全部,看到你學習很認真,老師就很高興。而且你在繪畫和體育方面很有天賦,這就是你的優點,很多人在這方面都比不上你呢!”以此來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幫助小學生克服不良的心理問題,促進小學生健康的心理發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解決小學生不良的心理問題,促進小學生的健康心理發展,為學生未來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要做到理論聯系生活,加強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認識,對學生多表揚和鼓勵,提高學生的自信,同時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問題并幫助解決,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的健康心理發展。
參考文獻:
[1]賴華香.小學思品課教學中四種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233.
[2]方馥馨.探索小學生思想品德課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31):120.
[3]張秀蓮.淺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中的滲透[J].學周刊,2016(7):78.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