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婷婷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寫字提出了明確要求:“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所以教學生寫得一手規范字、漂亮字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每個教師都要盡己所能將文字這一文化瑰寶傳承下去。
關鍵詞:低年級;寫字;規范
小學階段的寫字教學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特別是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決不能忽視。下面,筆者將闡述寫字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極強,因此,要想讓學生把字寫漂亮、寫規范,教師先要做好示范。寫字功底深厚的教師,范寫時胸有成竹,得心應手,寫出來的字也特別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學生寫字質量也更好。寫字一般的教師,如果沒有自信把字范寫好,不妨在課前觀察要教的生字并好好練習或在黑板上事先打好影子,上課時寫好范字,給學生留下好的印象。另外借助多媒體課件來演示,效果也不錯。
二、精選少練,提高效率
要想在課堂內讓學生把每個字寫漂亮、寫規范,就要選好字,抓住契機,進行講解。教學生字書寫時,選2~3個具有相同部件或相同特點的生字,讓學生觀察比較,發現它們的異同點和注意點,再模仿教師書寫。例如:《看電視》這一課有“爸、全、關、寫、完、家”這六個生字,在第一課時中我選“寫、完、家”進行寫字指導,我先讓學生觀察這三個生字的異同點,學生就會發現“完”和“家”的偏旁一樣都是“宀”,“宀”上面的“點”要寫在豎中線上;而“完”的“宀”要寫得小一點,“家”的“宀”要寫得大一點。這樣,學生就明白了偏旁在不同的字中大小也會有所變化。而“寫”的偏旁是“冖”,比“宀”要少一點。接著讓學生再仔細觀察“完”和“家”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學生們又會進一步發現“完”的第二橫長,“乚”的豎寫在豎中線上;“家”的三撇不一樣長,彎鉤要寫彎一點,起筆和收筆都在豎中線上;“寫”的“■”是一筆而成,豎折折鉤的豎寫在豎中線上,折寫在橫中線上。然后學生們跟著老師書空,再在本子上寫兩個。
三、教給方法,掌握規律
漢字有許多規律可循。例如:豎的寫法分為垂露豎和懸針豎,如果最后一筆是豎的話一般都是懸針豎,請看這些字:千、午、什、干、伴。再如橫,如果一個字里有許多橫的話,這些橫都不一樣長,如“垂、非、青”等字。當一些字變成偏旁時,這個字就要變形,像“女”變成偏旁時,其中的橫變成提,書寫時不超出右邊的撇;“雨”變成偏旁時,其中的豎變成點,橫折鉤變成橫鉤。另外,書寫的筆順也有許多規則: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中間后兩邊、先里頭后封口等寫字規則。寫字時的運筆也有規律可循,有人把它編成了兒歌:橫豎起筆要頓筆,下筆用力運筆輕,收筆稍稍往回轉,橫折要有停頓筆,點要漂亮像水珠。
四、多種手段,預防錯字
隨著寫字數量的增多,學生的作業本上開始出現錯字,我認為采用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不寫錯字。首先,利用肢體來展示漢字筆畫。例如一位教師在指導“小”和“少”的書寫時,先出示課件讓學生說這兩個字的不同點,學生發現“小”的中間是豎鉤,教師邊肯定邊讓學生伸出食指跟教師一起書空。而“少”的中間是豎,還多了一撇,教師同樣給予肯定,然后站到“少”的前面舉起左手,把右手從左手邊甩到右下方直到伸直為止,邊告訴學生“少”的撇很長從右邊的點起筆撇到左下方,運筆時要流暢。這樣一展示,抽象的“少”字變活了,學生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了,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地記住“少”的寫法。其次,用紅筆將易錯字或新筆畫標出,加深印象。例如:“綠”字右邊的長橫要出頭,很多學生都把這一橫寫得跟上面的橫一樣長,而右下半部分的點和提,很多學生都寫成“水”,所以教“綠”字時很有必要把長橫和點、提用紅筆標出,加深印象。再次,在教形近字時,要強調有什么,不要說沒有什么。例如:教學“今”和“令”字時,教師要這樣告訴學生“今”的最后一筆是橫撇,而“令”的最后一筆是點。千萬不要說“今”字沒有點,否則你越強調,學生反而要把這點給加上去。
五、注重姿勢,養好習慣
縱觀現在小學生的寫字姿勢可謂是五花八門:有的趴著寫,有的腳翹著寫,還有的筆握得很下。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寫字姿勢,如果不及時糾正過來,不僅不利于書寫的規范,也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良好的寫字姿勢和正確的執筆方法的培養問題必須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
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做到“三個一”,即“眼離書本一尺遠,胸離桌子一拳遠,手離筆尖一寸遠。”
總之,漢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作為教師,我們都應以弘揚民族文化為己任,不斷思考和總結,認真搞好寫字教學,使每個孩子都寫得一手規范字、漂亮字。
參考文獻:
熊開明.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4.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