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新
摘 要: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教學形式與方法,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逐漸出現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充分巧妙地應用多媒體,使其發揮出在教學中的優勢與作用就成為科學教師目前關注的主要問題。主要結合當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的現狀,提出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幾點策略,希望可以提高科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應用
小學科學是一門科學性、實驗性比較強的學科,在進行小學科學的教學時,教師僅僅通過口頭上的講解很難讓小學生真正明白,這就需要教師借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將抽象難懂的科學知識形象直觀地呈現出來,從而降低小學生的學習難度,使其感受到學習科學知識的樂趣,進而增強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其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運用多媒體活化教學過程
多媒體集聲音、動畫、視頻等于一體的功能使其在知識的呈現過程中具有獨特的優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化教學過程,將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用生動形象的視頻播放出來,從而有效地活化課堂的教學過程,使教學環節真實而有效,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學“自行車胎為什么爆裂”這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將自行車胎爆裂的過程用多媒體視頻播放出來,并將車胎爆裂過程中的分子體積變化也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從而讓學生直觀地理解這個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且,這樣直觀動態的教學過程也會讓課堂的教學充滿活力,更有助于保證課堂的教學質量,優化教學環節。
二、運用多媒體啟發學生思考
小學科學教學的基本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能力與科學的分析精神,而面對抽象難懂的知識時,小學生會逐漸失去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地運用多媒體設計教學環節,從而有效地啟發學生進行思考,使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的學習活動中,進而保證課堂的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骨骼”這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先出示幻燈片,并提問學生:“建筑工人是如何建房子的呢?為什么要預先搭設鋼筋框架呢?”通過這樣的提問引發學生思考,在學生討論得出答案后,教師可以出示另一張圖片,并繼續追問:“大樓建成了,原來的鋼筋框架為什么不見了呢?”受到教師的啟發,學生就會得出結論,然后教師再引入這節課的教學內容:“與鋼筋的框架一樣,我們人體內部也有一個框架,但不是由鋼鐵構成的,而是由骨骼構成的。”通過這樣的類比提問,既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又順利地引出了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方式既符合學生的認知,又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欲望,為高效教學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三、運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難點
小學生的直觀形象思維比較強,在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他們難免會碰到一些困難,而多媒體則可以直觀全面地為學生呈現知識,便于學生深入全面地理解所學的內容,從而有助于學生突破學習中的重點與難點,并在頭腦中構建出知識結構框架,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例如,在教學“植物的身體”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各種各樣的植物,讓學生通過觀察說一說這些植物的生活習性以及組成部分。在對幾種植物進行初步的總結與整理后,學生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他們對于所學的內容也有了初步的理解與認知,然后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出示一個結構框架,并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從而在師生的共同思考中將所學的知識構建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內容,有效地突破學生學習中的重難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運用多媒體拓展學生視野
在新時期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僅僅教授給學生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在科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生不知道其中的原理與內在,他們很難真正地掌握所學的內容。因此,教師要運用多媒體為學生進行適當的拓展,將學生所學的科學知識與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象等相聯系,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意義,進而有效地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熱氣球上升的秘密”這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先為學生出示古代人們放孔明燈的情景,并為學生介紹孔明燈的由來:“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于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制成了會漂浮的紙燈籠,系上求救的信息后脫險。”這樣充滿趣味故事的教學環節很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助于激發出學生內心的求知探索欲望,使課堂教學的效果得到保證。
總之,將多媒體應用到小學科學的教學中可以有效地豐富課堂的教學環節,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在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結合科學知識,運用多媒體巧妙地設計教學,從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素養,使其積極主動地探索科學的奧秘,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葉飛.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新亮點多媒體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
[2]樊春利.實驗教學法在小學科學中的重要作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