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飛
音樂課堂應該是充滿快樂和幸福的樂園。然而,受傳統音樂教學理念的影響,小學音樂課堂依然以教師為課堂中心,音樂教育教學被禁錮在狹隘的空間領域,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傳導和灌輸,學生在音樂課上缺少愉悅感和成就感,這樣的音樂課堂缺少鮮活和靈動的生活氣息。
一、興趣引導讓學生喜愛音樂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樂意參與到音樂學習中去,為成為音樂課堂的主人奠定基礎。受學生身心特點的影響,學生對音樂教材和內容的審美感受和領悟能力千差萬別,“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音樂教師要充分熟知每個年級《課標》的教學要求,通過多元的方法讓所有學生都能激發興趣,愛上音樂。
二、活動精彩讓學生迷戀音樂課堂
眾所周知,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和呆板的教學氛圍容易使人身心疲憊,甚至產生乏味枯燥的厭學情緒。小學音樂教師應該是快樂的天使,是活潑的化身。教師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采用多元的教學形式創建靈活多變的課堂,將音樂游戲、詩詞吟誦、歌舞表演、謎語賞析、成語接龍等小活動帶進課堂,活躍課堂氣氛,調整互動形式,捕獲學生激情,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進來,成為音樂的主人。
1.詩詞吟誦激興趣
小學音樂課本中不少內容都與古詩分不開,利用經典中的詩詞吟誦來活躍課堂氣氛、創設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通過古詩的意境和音樂有機融合,吸引學生迷上音樂傳唱。例如,詩詞表演劇《望月》排演時,可以將幾首古詩詞的吟誦和表演以及吟唱有機融合,形成一個載歌載舞載誦的優美意境,參演學生興趣高漲,演出效果非常好。
2.謎語故事濃樂趣
受年齡特點影響,小學生對故事比較感興趣,故事宣講有著極大的誘惑力,深受孩子喜愛。這就是小學音樂教學的一個切入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各項內容創編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導入新課,創設有趣的情境,把音樂課堂教學變成故事性形式,讓孩子們在故事氛圍中轉變角色,帶著角色感參與到學習中來,濃厚學習樂趣,增進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低年級音樂課時,我們可以將大家熟知的兒歌《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王二小》及謎語故事引進課堂,進而將難于記憶的樂理知識和歌詞內容也創編成兒歌或者謎語,便于學生傳唱。
3.律動游戲添情趣
律動游戲因為節律強勁、趣味濃烈為孩子們所喜愛。把律動游戲和舞蹈與音樂教學有機結合,讓孩子們在美輪美奐的音樂旋律中手舞足蹈,調動各個感覺器官來感受音樂、感悟音樂、感知音樂,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音樂教學形式。讓課堂“活”起來,讓孩子們“動”起來,讓效果“高”起來,就是我們所期盼的一種教學境界。
三、創新模式激活音樂課堂
1.生活體驗式
把音樂和生活有機融合,營造生活化的教學生態空間,同時根據教學的需要,將教師、學生、教材、教學資源、教學情境和生活進行多元聯系,進而相互融合交匯,讓音樂回歸生活,返璞歸真。例如,教學《搖籃曲》時,我們可以在音樂教室里布置一個家庭場景,準備好多個布娃娃和一些小衣服和尿不濕等用品,課中讓學生做一次媽媽和爸爸,為布娃娃換上衣服和尿不濕,讓他們體驗父母的辛苦,培養孩子們感恩之情,把歌曲教學和生活體驗以及創編表演融為一體,可以起到一石多鳥的作用。
2.手段信息化
當下是信息化時代,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不斷運用,音樂教學的教學手段不斷更新,多媒體信息化技術給音樂課堂注入新鮮的生命活力。音樂教師要改變一架鋼琴、一張嘴、一臺錄音機、一本教科書的教學形式,要引進網絡、多媒體、智能技術等多元的教學資源,讓音樂課堂變成空間放大、信息量增大、時空轉換更加便捷的表演舞臺。通過電視廣播等新媒體技術來開闊學生視野,拓展音樂文化空間,延伸課堂空間,增進教學效果。例如,教學《長江之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長江波瀾壯闊的視頻,可以展示長江流域的風土人情,可以插播大型音樂劇表演的場景,讓學生充分感受那種宏大的氣勢,從而產生對長江的敬畏之情。
3.形式多元化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音樂和舞蹈、戲劇、文學、體育美術等藝術形式有機融合,注意形式的多元化,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教學《歌唱二小放牛郎》時,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形式,對歌曲進行有效創編。經過學生討論,同意根據歌曲的主題、內容、情感特色進行二次創作,通過舞蹈動作、創作旁白、制作道具、設計人物造型等形式進行綜合演繹。最后通過匯報演出來評比優劣。這樣,最大限度地發揮孩子的主體地位和個性特長,讓他們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去想象,既激發了學生對音樂的濃厚興趣、樹立了自信心,又發展了學生創造性思維。
總之,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開放的心態采取多元的開放式手段引領課堂新趨勢,讓學生自己聆聽、自己探究、自己發現、自己感悟,讓音樂課成為他們幸福成長的搖籃,使其伴隨著歌聲快樂地飛翔,乘著歌聲的翅膀,健康、快樂地成長!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