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晉峰(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
區域司法鑒定協作的現實必要性及其模式探索*
朱晉峰(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
(一)區域司法鑒定內涵
區域法治是區域主義的一項產物,而區域司法鑒定又是區域法治當中的重要部分。所謂“區域主義通常是指地理上彼此相連的國家或地區之間,通過政府間的合作和組織機制,加強地區內社會和經濟發展互動的意識”②陳瑞蓮:《區域公共管理研究的若干問題述評》,《政治學研究》,2004年第1期。。區域主義作為一種國際關系理論,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③鄭先武:《新區域主義理論:淵源、發展與綜合化趨勢》,《歐洲研究》,2006年第1期。。區域主義的發展離不開法治的有效保障,伴隨區域主義的產生,區域法治問題也成為一項重要的議題。區域法治“是國家法治統一性基礎之上的區域法治的多樣性和國家法治整體性基礎之上的區域法治發展的個別性”④張文顯:《變革時代區域法治發展的基本共識》,載公丕祥主編:《變革時代的區域法治發展》,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第3頁。的體現。在法律實踐中,區域法治代表的是“多元法律秩序的興起:地方性、跨國性、國際性、全球性法律規范經常并存于同一社會空間之中”⑤[英]威廉·退寧著:《全球化與法律理論》,錢向陽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版,第106~113頁。。
在具體司法實踐中,跨地區的糾紛處理是體現區域法治的一項重要內容。隨著社會經濟交往的跨地區性特征日益顯著,因糾紛訴諸法律途徑解決的實踐也越來越普遍,跨區域司法合作也就成為當今司法不可避免的問題。“由于現代型訴訟所產生的諸多問題在技術上相當復雜,為邁向專門化的法院體系(這一體系也會有自身的問題)之目標,而并非以(或主要為)全能型體系為模式,大量地依賴專家證人看來似乎是唯一可選擇的方式”⑥[美]理查德·A·波斯納著:《聯邦法院:挑戰與改革》,鄧海平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244~272頁。。隨著科學技術引入司法領域中,使得裁判結果這種具有較大主觀性的對事實、法律的判定,能在一定層面上經得起科學的檢驗和推敲,從而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和科學性。
司法鑒定作為司法鑒定人運用其所掌握的科學技術或者專業知識對有關專門性問題進行判別的活動,在我國目前司法鑒定實踐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如司法鑒定管理尚未統一,各地區司法鑒定管理范圍還存在差別,司法鑒定程序還有待完善,司法鑒定名冊問題依然困擾實踐,司法鑒定項目規范、技術標準的制定、運行機制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明確,等等⑦郭華:《健全統一司法鑒定管理體制的思路轉向》,《中國司法鑒定》,2015年第1期;王敏遠:《略論<刑事訴訟法>修改之后鑒定制度的完善——根據司法鑒定的價值和特點進行的分析》,《中國司法鑒定》,2013年第4期;湯維建,王德良:《我國司法鑒定體制改革研究》,《中國司法鑒定》,2015年第4期;陳如超:《司法鑒定管理體制改革的方向與邏輯》,《法學研究》,2016年第1期。。司法鑒定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一些“偽科學”甚至基于各種原因的錯誤鑒定意見進入訴訟當中,造成系列冤假錯案的發生。如“佘祥林案”⑧1994年1月20日,湖北省農民佘祥林的妻子張在玉失蹤,偵查機關在附近池塘里面發現一具女尸,京山縣公安局經法醫尸體檢驗認定,死者為該縣雁門口鎮農民張某。據此,偵查機關根據法醫的認定結果,以及佘祥林和張在玉平時的緊張關系而將犯罪嫌疑人鎖定為佘祥林。之后,偵查機關以此為出發點進行偵查、檢察院進行起訴、法院也予以審判,確定佘祥林有罪。后因張在玉返回家中,佘祥林才得以昭雪。在此之后,無論是追責人員還是新聞媒體、社會公眾,都將指責聲指向刑訊逼供,法官錯判等,卻幾乎沒有任何人認為,這起錯案發生的源頭,就是技術人員對女尸的錯誤認定。假設,當初法醫沒有將女尸認定為張在玉,佘祥林還會被作為嫌疑人嗎?這起冤假錯案還會發生嗎?進一步表明了司法鑒定在實踐中的運用應當予以特別注意?!霸劳迷浮雹峋驮凇百芟榱职浮卑l生10年之后,又一起類似案件發生,那就是“岳兔元案”。山西省柳林縣薛村鎮岳某向公安局報案稱,其子虎子于2004年3月5日失蹤,懷疑是被鄰居岳兔元騙走。后在黃河內發現一具尸體,后經DNA檢驗初步認定死者為虎子。公安局經偵查調查后認定,岳兔元于2004年3月26日在柳林縣軍渡黃河大橋上將虎子掐死后將尸體扔進黃河。公安局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將岳兔元移送縣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在第二年的2月份,虎子家人的朋友在太原發現虎子,并將其帶回。而與佘祥林不同,雖然虎子回來,但是岳兔元卻沒有被宣判無罪,而是在被關押一年多以后,被法院以詐騙罪判處一年半有期徒刑。等。當然這里面有司法體制、裁判制度、證據制度、司法鑒定制度等原因,但囿于司法鑒定目前的困境,尤其是在全國司法鑒定協會尚未成立的情況下,加強區域司法鑒定協作,避免一些偽科學進入訴訟程序當中,保障訴訟公正和司法鑒定權威也就迫在眉睫。筆者認為,所謂區域司法鑒定協作,是指在司法鑒定全國統一的基礎上,地理相近的若干行政區劃之間,為保障訴訟公正,增強司法鑒定權威,為促使地區間司法鑒定運作更順暢,就司法鑒定機構、司法鑒定人管理、鑒定項目、鑒定標準等方面而展開的合作。
(二)區域司法鑒定協作的特征
區域司法鑒定協作是區域法治發展的產物,但因為司法鑒定蘊含著科學技術,而科學技術是沒有邊界的,這也就意味著司法鑒定區域合作與區域法治中的其他合作種類相比,更具有現實可能意義。即區域司法鑒定協作具有區域法治的一般性特征,也具有其特殊性。
1.區域性。區域司法鑒定協作的首要特征就是區域性,即其是幾個不同行政區劃在司法鑒定領域的合作,并不僅僅是某一個行政區域司法鑒定的內容?!爸袊鐣鞯貐^發展的不平衡性,使轉型中國的法治建設不可能整齊劃一,法治的進程呈現也不可能呈現出齊頭并進的狀態,而是必然在具有同一性與協調性的同時,關注區域特性和地方特色,或者說‘地情’”⑩夏錦文:《區域法治發展的法理學思考——一個初步的研究構架》,《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期。。我國司法鑒定與其他司法活動不同,其受理案件范圍不受地域管轄的限制,只要其具有相應的從事司法鑒定的資格即可接受委托從事司法鑒定。而在司法鑒定實踐中,尤其是在重新鑒定領域,這種跨地區性的司法鑒定活動會用來滿足日常實踐需求。這就要求各不同行政區劃之間要在司法鑒定機構的資質管理、司法鑒定標準等諸多方面進行協調,盡可能地達到更廣范圍內的統一,確保不同地區司法鑒定之間運作的順暢。此外,區域性的特征還表現在合作方面,是幾個在行政層級上不具有隸屬關系的行政區劃就司法鑒定特定領域展開的合作,同步在不同區域展開活動的方式。
分析兩種網形,可以看出間距相等網形的多余觀測更多,網形強度更大,其精度更高。另一方面,間距2倍的網形整個三角高程網的多余觀測數較少,高程精度無法得到保證。因此,地鐵軌道控制網的外業測量網形確定為間距相等的自由測站網形,即自由測站的搬站距離與控制點縱向間距大致相等。
2.協作性。協作性也是區域司法鑒定的顯著特征之一。區域司法鑒定合作的目的是不同的行政區劃之間,為了緩解不同地區司法鑒定之間的差別給委托人及訴訟其他參與方帶來的不利而進行的一種合作方式。幾個不同的行政區劃之間,并不存在如同區域經濟那樣的競爭關系,而是在司法鑒定領域中的一種合力,共同解決因司法鑒定產生的各種糾紛,保障公正的實現。
3.平等性。區域司法鑒定的平等性是與協作性相統一的,他們是一個問題的兩個不同層面。不同行政區域之間的司法鑒定合作是一種自發的協作方式,并不是由上級部門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決定或指定的,相互合作的行政區劃之間也不存在相互隸屬關系。據此,區域司法鑒定是不同主體基于共同的利益和目標進行的合作,不同主體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系。
4.內容的特定性。內容的特定性,是指區域司法鑒定合作的范圍是特定的,不是任何有關司法鑒定的內容均可以在不同行政區劃之間進行合作。這是區域司法鑒定合作與其他區域法治合作形式的一個顯著不同。例如,2016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司法鑒定程序通則》第十一條明確規定由司法鑒定機構統一受理辦案機關的委托。這一條要求所有的司法鑒定案件都必須由司法鑒定機構統一接受委托,任何司法鑒定人都不得私自接受委托。此外,在司法鑒定領域,司法鑒定機構只能受理“辦案機關”的委托,這與2007年《司法鑒定程序通則》第十一條規定不同?2007年《司法鑒定程序通則》并沒有規定司法鑒定機構必須接受“辦案機關”的委托。。這在經司法行政機關登記的所有司法鑒定機構中都適用,是強制性規定。即使相鄰地區司法行政機關之間就司法鑒定達成一定的合作協議,也不得就上述內容作出與已有規定的相互矛盾或者沖突的“協議”。據此,區域司法鑒定協作只能是在不違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的相互合作,內容具有特定性。又如,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發布的《關于建立司法鑒定管理與使用銜接機制的意見》指出,“司法行政機關要嚴格把握鑒定機構和鑒定人準入標準健全淘汰推出機制,清理不符合規定的鑒定機構和鑒定人?!辈煌姓^劃之間對此就可以、也應當展開有效合作。
我國地大物博,無論是在歷史文化還是在法律制度、規則體系等方面,各地區發展都呈現不平衡現象?!罢怯捎谶@種差異性的存在,國家法治發展遇到了區域性困境。區域法治發展便成為探索法治發展的中國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當代中國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有效路徑”?公丕祥:《法治中國進程中的區域法治發展》,《法學》,2015年第1期。。區域司法鑒定作為區域社會規則當中的重要內容,其同區域社會規則一樣,同樣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區域司法鑒定是我國司法鑒定制度中的一個層面內容,并不意味著其能與司法鑒定制度的全國框架相違背,另一方面,區域司法鑒定制度應當結合地區法治、環境等發展現狀進行調整,使其能夠適應此區域的特色。
(一)區域司法鑒定協作是滿足司法鑒定業務需求的重要途徑
司法鑒定因為其具有科學的外衣,導致很多司法鑒定使用者不加以區分就徑直將其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致使實踐中出現“鑒定意見至上”的傾向。從而導致在司法實踐中出現另外一不正?,F象:在訴訟過程中,法庭或者控辯雙方出于獲得更具有說服力的證據,或者一些其他原因等,遇到專門性問題就委托或申請鑒定,而無論司法鑒定是否必要,致使實踐中出現“泛鑒定化”現象。如,2015年1月1日至11月30日,全國經司法行政機關審核登記的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完成各類司法鑒定業務共計1933928件?這其中還沒有包括偵查機關設立為偵查工作需要設立的司法鑒定機構所實施的司法鑒定業務量,而這實際上占有很大一部分。。“泛鑒定化”現象導致的后果之一就是訴訟對司法鑒定的需求和要求在不斷增加,這對各地區司法鑒定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
然而在司法鑒定實踐領域中,每個地區的司法鑒定發展水平都呈現差別,從各地情況來看,鑒定機構主要集中在華中、華東、西南和華北地區,如河南421家、湖北342家、重慶310家,然而有的省份卻僅僅只有幾十家,如浙江52家、天津42家、海南25家(2015年全國司法鑒定機構分布圖見圖1?http://www.moj.gov.cn/Judicial_identification/content/2016-03/21/content_6533067.htm?node=74593,訪問日期:2016年3月22日。)。這就可能導致一個行政區劃的司法鑒定機構無法滿足本地區司法鑒定需求。此外,從我國司法鑒定機構業務范圍來看,有的地區不僅有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規定的從事法醫、物證、聲像資料等“三大類”業務范圍的司法鑒定機構,而且還有從事建設工程類鑒定、價格類鑒定、產品質量類鑒定等“三大類”以外司法鑒定業務的鑒定機構(2015年全國司法鑒定機構業務范圍構成圖見圖2?http://www.moj.gov.cn/Judicial_identification/content/2016-03/21/content_6533067.htm?node=74593,訪問日期:2016年3月22日。)。但在實踐中,并不意味著沒有設立“三大類”以外司法鑒定機構的地區就沒有“三大類”以外的司法鑒定需求。
在某些司法鑒定領域中,其鑒定事項可能牽涉多個不同的行政區劃,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于2015年12月21日通過的《關于將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納入統一登記管理范圍的通知》明確將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納入統一管理。通知指出:“為滿足環境損害訴訟需要,加強環境發展、環境保護和環境修復工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有關規定,經研究,決定將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納入統一登記管理范圍。”至此,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成為第一個司法行政部門商“兩高”決定的納入司法鑒定統一管理的其他類鑒定種類。環境損害案件的無邊界性、涉及領域廣泛及其后果牽涉不同行政區劃等特征,就意味著其涉及的區域和專業往往不只一個。如2004年四川沱江特大污水污染事件,雖然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化肥廠將污染源排入沱江滯留毗河,但是造成的后果卻是,簡陽、資中、內江三地都被迫停水4周,對上百萬群眾的生活造成影響。這就意味著環境損害司法鑒定不僅要對環境損害行為發生地進行鑒定,還要對所有后果或者受影響地區的相關情況進行鑒定;不僅要對污染的水進行鑒定,還要對空氣、地表水、危險廢物、土壤等進行鑒定,而這往往是某一個司法鑒定機構無法獨立承擔的,需要借助其他鑒定機構甚至本行政區劃之外的鑒定機構聯合進行鑒定。

圖1 2015年度全國司法鑒定機構區域分布圖

圖2 2015年度全國司法鑒定機構業務范圍構成圖
(二)區域司法鑒定協作是解決司法鑒定沖突的需求
所謂區域法律沖突有人認為:“一般意義上的區際法律沖突,是指一個主權國家內部不同地區之間,因為其法律規定不同因而給有關社會、政治、經濟活動的實施帶來的法律適用上的沖突,而且一般都是指不同法域之間的民商事關系領域的法律沖突。?謝石松著:《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區法律沖突與協調》,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第1頁?!眳^域法律沖突的原因是多樣的,包括諸如“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區域法制體系的不完善、區域協調機制的缺失”?曹陽昭:《我國區域法制沖突的協調模式研究》,《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2期。等等。在司法鑒定領域當中也是如此,不同鑒定機構之間,當然包含不同區劃的鑒定機構之間出具的鑒定意見常出現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結果。
例如,曾經在社會中引起較大反響的“邱滿囤訴汪誠信等名譽侵權案”?《邱滿囤訴汪誠信等侵權案——論鑒定及鑒定結論效力之認定》,http://www.falvm.com.cn/falvm/app/db/f_caseshow.jsp?TID=ca se20090427174949704655724,訪問日期:2015年10月22日。。在訴訟過程中,原被告雙方分別委托北京華夏物證鑒定中心、北京市公安局刑偵處技術監督科、北京農業大學核磁共振實驗室、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國家農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公安部二所等8家不同的鑒定機構,就“邱氏誘鼠劑”含有氟乙酰胺進行鑒定,卻得出“含有”“不含有”兩種截然相反的結論。在司法鑒定領域,這類情形的出現固然有司法鑒定機構、司法鑒定人水平的原因,也有司法鑒定技術的原因,但這當中也難免存在司法鑒定區域協作機制缺乏方面的理由。例如,目前司法鑒定當中存在比較普遍的問題就是,由于司法鑒定行業發展的限制,部分司法鑒定業務范圍的地方標準盛行,根據某一行政區劃的地方標準作出的鑒定意見,根據另一行政區劃的地方標準則可能得出不同的鑒定結果。這也是在行政區劃當中由于缺乏相互之間在標準制定方面的協調,造成司法鑒定結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三)區域司法鑒定協作是有效緩解司法鑒定自身困境的有效途徑
加強相鄰地區司法鑒定的協作是有效緩解司法鑒定自身困境的重要措施之一,這些包括無序競爭、鑒定資格互認、統一行業標準等等。
首先,區域司法鑒定是緩解無序競爭的手段。據統計,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國經司法行政機關審核登記的司法鑒定機構共4924家。這些司法鑒定機構良莠不齊,實際操作中存在許多問題,甚至在部分司法鑒定機構中呈現“市場化傾向”,而導致“司法黃?!薄百I賣司法鑒定”的情況時有發生。區域司法鑒定協作可以根據本地區的技術、案件類型等特點而“統籌規劃、合理設置”司法鑒定機構,形成優勢互補,避免相同專業鑒定機構設置過多,形成無序競爭。同時,對于違規出具司法鑒定報告的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可以在區域間相互通報,形成合力限制該行為的出現。
其次,區域司法鑒定協作可以緩解不同區域司法鑒定項目互認的問題。我國從事司法鑒定的機構和鑒定人采取審批制,必須經過省級司法行政機關的審批方可從事相應的司法鑒定工作。我國將司法鑒定項目的審批權下放給省級司法行政機關,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同行政區劃之間在鑒定項目審批上會產生不一致的地方。例如,我國部分省份對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規定的“法醫、物證、聲像資料類”“三大類”以外的司法鑒定機構或項目不審批。造成本行政區劃內的“三大類”以外的鑒定,如建設工程類司法鑒定、司法會計鑒定等無法在本地區予以解決。即使委托人委托本行政區劃以外的鑒定機構進行鑒定,也存在該司法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意見在本行政區劃內是否合法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問題。又如,在對道路交通事故進行細分鑒定項目時,有的行政區劃明確將道路交通事故鑒定成因作為一項目種類,而有的省份則明確不將其作為鑒定項目對待。這就造成其他行政區劃的鑒定機構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成因鑒定是否在本行政區劃內成立的問題。這就需要相應部分加強區域間的司法鑒定合作,解決因為這些原因造成的司法鑒定困境。
最后,區域司法鑒定協作還可以在一定層面上統一行業標準,促進司法鑒定的科學化、權威化。司法鑒定與司法其他活動的顯著區別是,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解決訴訟活動中的專門性問題必須依照相應的技術標準進行。如2016年5月1日起實施的《司法鑒定程序通則》第二十三條也對此進行了規定:“司法鑒定人進行鑒定,應當依下列順序遵守和采用該專業領域的技術標準、技術規范和技術方法:(一)國家標準;(二)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三)該專業領域多數專家認可的技術方法。”在司法鑒定實踐中,這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有些鑒定技術領域沒有國家標準、全國性的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或者雖然有國家標準、全國性的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但是在鑒定實踐中無法滿足技術需求。在此情況下,各地方往往會制定自己的技術標準或技術規范,這也就可能造成不同行政區劃相互之間的司法鑒定技術規范、標準之間產生沖突,甚至矛盾。而這些情況在實踐中已經大量存在,影響部分鑒定項目在不同行政區劃之間的運行。這不僅會對司法鑒定的準確性、客觀性、權威性等造成影響,甚至會因此對司法公正的實現產生影響。對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關于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指出,要“統一司法鑒定標準和程序”。因而尤其是在部分還沒有形成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的專業領域中,就需要各行政區劃之間在行業標準、技術規范等方面加強司法鑒定的協作,減少因為各地在標準、技術規范制定方面的差別造成的司法鑒定結果不一、司法不公等現象的產生。
司法鑒定協作是一種建立在地緣關系和平等關系基礎之上的利益共享、資源整合的方式,并不是行政上下級或者行政命令式的“任務”,從司法鑒定協作的各主體層面來看,均具有一定的推動力。但是,有關區域司法鑒定協作的模式應當如何推進尚未有專家學者進行探討。有關區域司法鑒定協作,其關鍵在于有一項或多項對合作方均有一定約束力的文件予以規定,避免成為口頭協議式的“君子約定”,因為這往往很難在具體司法實踐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據此,探討區域司法鑒定協作模式的核心內容是區域司法鑒定的立法模式的路徑選擇。
此外,有學者對我國區域立法的模式進行了一定的概括,分別為:“一是區域專門立法模式,指在城市圈內成立專門的立法機構負責城市圈內立法事宜;二是區域協作立法模式,指城市圈各城市或行政區劃城市的權力機關或政府的立法資格不變,通過協作的方式,以期達到立法資源與立法結果共享;三是區域上級主導立法模式,指由組成城市圈的各城市共同的上級機關作為立法主體主導城市圈的立法事務;四是核心城市主導立法模式,指由城市圈中依法享有立法權的核心城市主導圈內立法事務”?李牧:《城市圈架構下的立法主體模式探究》,《商法研究》,2009年第5期。。筆者認為,對于第一種模式,設立專門的立法機構進行立法,其實質與美國州際協定相同。所謂“州際協定是兩個州或更多的州之間針對州際間的問題簽訂的正式的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它是促進州際間正式合作的最古老的機制”?JESSICAA.BILEECKI.Managing Resources with Interstate Compacts: APerspective from The Great Lakes[J].Buffalo Environmental Law Journal, 2007,14(1):173-203.?!八伤婕暗母髦莸拇砗炇?,并且由簽約各州的立法機關批準認可。州際協定對簽約各州及其公民具有約束力”?CHRISTI, DAVIS&DOUGLAS M. BRANSON. Interstate Compacts in Commerce and Industry: A Proposal for “Common Markers Among States”[J]. Vermont Law Reviw, 1998,23(4):133-135.。美國作為聯邦制國家,其各州均有自己的立法權限,為了促進州與州之間的合作、貿易往來等,簽訂具有法定約束力的州際協定無疑是種有效途徑。但我國的省、市、自治區與美國的州具有顯著區別,我國《憲法》和法律也沒有賦予不同行政區劃之間可以簽訂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區際協定的權限。故州際協定模式在我國目前尚不具有可操作性。對于第三種模式,即區域上級主導立法模式,因為我國省級行政區劃的共同上級即為國務院,由其專門為不同行政區劃的合作進行立法,首先在我國沒有先例,其次本文認為,即使國務院愿意由其來主導該區際之間的立法,我們也認為這種方法不妥當。作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任務應當是制定發展規劃、發展方向,而不應當來具體操辦有關具體事宜,即使操作有關具體事宜,也應當立足于全國范疇,而不僅僅限于某幾個地區,或就幾個地區間的司法鑒定協作進行專門立法。據此,本文認為,該模式也不太適宜我國。對于第四種模式,即由核心城市主導立法模式,也不適宜我國。本文所主張的區域司法鑒定協作是建立在省級行政單位基礎之上的,并不包括以某個核心城市為中心的城市群的協作,因為這種協作方式在司法鑒定管理權歸屬為省級司法行政機關的前提下,脫離省級政府部門而由不同地級城市圈自行形成的協作是不太現實也注定不會有任何實際成效的。此外,如果是以核心省份主導專門立法的方式,也不太適宜。首先我們主導的區域司法鑒定協作是建立在各地區不同司法鑒定實踐和各省份相互平等基礎之上的,如果由某個省份主導立法,一是該省份的情況不一定適用于其他省份,二是難免會有一個省份凌駕于其他省份之上的嫌疑,而這也就可能造成該立法無法在其他省份行之有效。
據此,本文認為,由具有協作關系的各省份之間就司法鑒定領域的合作通過相互自愿協商的方式,達到司法鑒定資源和結果共享的路徑在目前情形下是值得探索的。一方面,由各省市相互協商,能充分反映各行政區劃中司法鑒定存在的問題及困境,各地可以針對本行政區劃的特點和結合其他省份的做法,形成優勢互補,解決相應問題;另一方面,各省份自愿相互協商的協作模式,可以使合作各方能夠自覺遵守協商確定的結果,從而使各方能夠真正將這種自愿合作的結果落到實處,實現區域司法鑒定協作的目標。對于這種相互協商的具體操作模式,本文認為,可以考慮通過制定專門的信息交流機制、定期聯席會議機制、司法鑒定地區規范的相互報送機制、咨詢評估機制等來具體運行區域司法鑒定協作。
將自然科學技術引入到訴訟程序中解決案件的專門性問題,使得原本難以驗證的裁判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經得起反復推敲,這應當是訴訟實踐取得的巨大成就。但在我國法制體系還不健全,司法鑒定技術、司法鑒定制度、訴訟制度等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如何確保公安司法機關作出的相應判斷是建立在科學、客觀、統一的鑒定意見基礎之上,確保不同地區間司法鑒定的順暢運行,減少鑒定爭議,我們對司法鑒定領域的區域協作進行探索就成為必要。這也可以為區域司法鑒定協作發揮其在區域法治建設中的探索性作用,從而“為國家實現區域治理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效借鑒和參考”?夏錦文、陸俊杰:《長三角區域法治文化的基本特質與協同理路》,《法學》,2014年第8期。。本文立意在于提出司法鑒定區域協作的現實必要性和模式選擇,且較為簡單,對于區域司法鑒定協作的具體內容,如區域司法鑒定協作的協議程序、規則沖突解決、協議與地方性規定、全國規定的調和、效力等級、區域協作內容等方面,筆者并未過多涉及。寄望于通過此文達到司法鑒定領域學者對該問題的重視和深入研究。
(見習編輯 賀 堃)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16YFC0800707);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4CFX070);全國司法行政系統理論研究規劃課題(項目編號:14GH2028)的階段性成果;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課題(項目編號:GY2014Z-5)的階段性成果;華東政法大學2015年度校級科研項目(項目號15HZK007)的階段性成果。